薛定谔绘景和海森堡绘景

                     

贡献者: JierPeter; addis

预备知识 时间演化算符(量子力学),转移矩阵

   薛定谔方程通常使用的是动量表象薛定谔绘景,在海森堡绘景中,波函数(态矢)不随时间改变,而测量量的算符随时间改变。海森堡绘景相当于在薛定谔绘景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基底变换,类似于位置和动量表象的关系。

   作为一个物理理论,量子力学关心的是可观测量,包括本征值、概率、期望等,因此我们关心的不是量子态本身如何,而是量子态在可观测量的本征矢下展开的系数。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系数会变化,而薛定谔绘景和海森堡绘景就是两种不同的解释系数变化的方法。

   薛定谔绘景认为,可观测量不变,但是态矢量会随着时间变化,导致展开系数变化;海森堡绘景则认为,态矢量不变,但可观测量会变化,造成其本征矢量变化,从而导致态矢量的展开系数变化1

   这和线性代数里情况一模一样。一个矩阵可以解释为线性变换,它把一个向量变为另一个向量,导致这个向量的坐标变化了;也可以解释为转移矩阵,向量本身没变,但是基变了,同样导致坐标变化。

   你可以用这样一副图像来抽象地理解两个绘景的关系:薛定谔绘景中,坐标系不变,但向量在顺时针旋转;海森堡绘景中,向量不变,但坐标系在以相同的角速度逆时针旋转。这副图像已经能说明为什么海森堡绘景可以看作是基向量反向演化。

   本文中,角标 $H$ 代表海森堡绘景,角标 $S$ 代表薛定谔绘景。例如波函数分别记为 $\psi_H( \boldsymbol{\mathbf{r}} )$ 和 $\psi_S( \boldsymbol{\mathbf{r}} , t)$,后者不是时间的函数,它的定义是

\begin{equation} \psi_H( \boldsymbol{\mathbf{r}} ) = \psi_S( \boldsymbol{\mathbf{r}} , 0)~. \end{equation}

   同时,本文使用 $\hbar=1$ 的单位制,时间演化算符按定义为 $\mathcal{U}(t)= \mathrm{e} ^{- \mathrm{i} H t}$。

1. 薛定谔绘景

   薛定谔绘景,简而言之,是固定算符不变,研究态矢量的演化。这也是我们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中使用的描述。

   在薛定谔绘景中,算符是恒定的,从而其对应的本征矢量也是恒定的。实际的量子态 $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则随着时间 $t$ 演化为 $\mathcal{U}(t)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映射 $\mathcal{U}(t)$ 作用在矢量 $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上,导致 $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变化,于是其关于各可观测量的本征态的基底展开系数变化——这些系数的模方就是测量后得到对应本征态的概率(概率密度),因此我们观测到的概率就会变化。

   薛定谔绘景下,初态为 $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的量子态,其可观测量 $X$ 的期望值随时间演化:

\begin{equation} \langle X \rangle(t) = \left\langle s \right\rvert \mathcal{U}^\dagger(t)X\mathcal{U}(t)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end{equation}

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绘景下,态右矢对时间的导数为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frac{ \,\mathrm{d}{}} { \,\mathrm{d}{t} }\mathcal{U}(t)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mathrm{e} ^{- \mathrm{i} H t}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 - \mathrm{i} H \mathcal{U}(t)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如果记 $ \left\lvert s, t \right\rangle =\mathcal{U}(t)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那式 3 也就是
\begin{equation} \mathrm{i}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left\lvert s, t \right\rangle = H \left\lvert s, t \right\rangle ~, \end{equation}
这就是薛定谔方程

2. 海森堡绘景

   海森堡绘景是另一种描述量子力学的框架,量子态本身不变,但可观测量的算符以及对应的本征态则随时间变化,由此造成量子态的基底展开系数变化。海森堡绘景下计算得到的可观测量的演化规律和薛定谔绘景相同,即两个绘景下给定量子态在给定算符的特征基下展开系数恒等。

   注意,时间演化算符 $\mathcal{U}(t)= \exp\left(- \mathrm{i} Ht\right) $ 是一个幺正算符,即 $\mathcal{U}^\dagger(t)=\mathcal{U}^{-1}(t)$。

离散情况

   设 $X^{(S)}(t)$ 是薛定谔绘景下的可观测量,,$X^{(H)}(t)$ 是在海森堡绘景下的同一个观测量,$ \left\lvert a; t \right\rangle $ 是任意一组基。为了方便,特别地令 $X^{(H)}(0)=X^{(S)}(t)$。

   海森堡绘景要求,态右矢 $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不变,是算符的改变导致 $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在给定算符的特征基下系数变化。虽然薛定谔绘景下算子可能随时间变化,导致基也变化,但是态矢量同时也变化,记 $t$ 时刻薛定谔绘景下 $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变为 $ \left\lvert s(t) \right\rangle $,其中 $ \left\lvert s(0) \right\rangle =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于是 $ \left\lvert s(t) \right\rangle = \mathrm{e} ^{- \mathrm{i} H t}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设 $X^{(H)}(t)$ 的特征基为 $\{ \left\lvert a_i;t \right\rangle \}$,$X^{(S)}(t)$ 的特征基为 $\{ \left\lvert b_i; t \right\rangle \}$,其中各 $ \left\lvert a_i; t \right\rangle $ 和 $ \left\lvert b_i; t \right\rangle $ 关于 $t$ 连续,且 $ \left\lvert a_i; 0 \right\rangle = \left\lvert b_i; 0 \right\rangle $。

   则展开系数恒等意味着

\begin{equation} \left\langle a_i; t \middle| s \right\rangle = \left\langle b_i; t \middle| s(t) \right\rangle = \left\langle b_i; t \right\rvert \mathrm{e} ^{- \mathrm{i} H t} \left\lvert s \right\rangle ~. \end{equation}

   因此

\begin{equation} \left\lvert a_i; t \right\rangle = \mathrm{e} ^{ \mathrm{i} H t} \left\lvert b_i; t \right\rangle ~, \end{equation}
即海森堡绘景下基的演化,与薛定谔绘景下态矢量的演化是反向的。这直观上很好理解和记忆:考虑一个二维实线性空间,如果说薛定谔绘景下态矢量逆时针旋转、坐标系不变,那么海森堡绘景下就应该是态矢量不变、坐标系顺时针旋转。

   考虑到 $X^{(H)}(t)$ 和 $X^{(S)}(t)$ 的本征值一一对应且对应相等,故可设 $ \left\lvert a_i; t \right\rangle $ 关于 $X^{(H)}(t)$ 和 $ \left\lvert b_i; t \right\rangle $ 关于 $X^{(S)}(t)$ 的本征值都是 $\lambda_i$。用基向量展开算子即得测量算符随时间的演化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X^{(H)}(t) = \sum_i \lambda_i \left\lvert a_i; t \right\rangle \left\langle a_i; t \right\rvert ={}& \mathrm{e} ^{ \mathrm{i} H t} \left(\sum_i \lambda_i \left\lvert b_i; t \right\rangle \left\langle b_i; t \right\rvert \right) \mathrm{e} ^{- \mathrm{i} H t}\\ ={}& \mathrm{e} ^{ \mathrm{i} H t}X^{(S)}(t) \mathrm{e} ^{- \mathrm{i} H t}~. \end{aligned} \end{equation}

连续情况

   连续情况的讨论和离散情况完全相同,只是要求指标 $a$ 的取值范围为指定范围的实数,并将 $\sum_a$ 都替换为 $\int \,\mathrm{d}{a} $。式 7 式 6 依然成立。

海森堡方程

   同式 4 的导出思路相同,我们可以推导海森堡绘景下算符2的运动方程: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mathcal{U}(t)^\dagger X \mathcal{U}(t) &= \mathcal{U}'(t)^\dagger X \mathcal{U}(t)+\mathcal{U}(t)^\dagger X \mathcal{U}'(x)\\ &= \mathrm{i} H \mathrm{e} ^{ \mathrm{i} H t}X \mathrm{e} ^{- \mathrm{i} H t}- \mathrm{e} ^{ \mathrm{i} H t}X \mathrm{i} H \mathrm{e} ^{- \mathrm{i} H t}\\ &= \mathrm{i} [H, \mathrm{e} ^{ \mathrm{i} H t}X \mathrm{e} ^{- \mathrm{i} H t}]~,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其中 $[*, *]$ 是李括号。

   记 $\mathcal{U}(t)^\dagger X \mathcal{U}(t)=X(t)$,整理一下式 8 ,就得到海森堡方程

\begin{equation} \mathrm{i} \frac{ \,\mathrm{d}{}} { \,\mathrm{d}{t} }X(t) = [X(t), H]~. \end{equation}

   利用算符对易性(量子力学),可算出

\begin{equation}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p}} ^2] = 2 \mathrm{i} \boldsymbol{\mathbf{p}} ~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 \boldsymbol{\mathbf{p}} , V( \boldsymbol{\mathbf{x}} )] = - \mathrm{i} \nabla V( \boldsymbol{\mathbf{x}} )~. \end{equation}
注意式 11 右边的 $\nabla$ 已经作用在 $V$ 上了,整体是一个函数而非微分算子。

   将式 10 式 11 代入式 9 ,令 $H=\frac{ \boldsymbol{\mathbf{p}} ^2}{2m}+V(x)$,则有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boldsymbol{\mathbf{x}} &= \frac{ \boldsymbol{\mathbf{p}} }{m}\\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boldsymbol{\mathbf{p}} &= -\nabla V(x) \end{aligned}\right. ~, \end{equation}

   式 12 就是常用的海森堡运动方程,在狄拉克的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中写为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q_r &= \frac{\partial H}{\partial p_r}\\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p_r &= -\frac{\partial H}{\partial q_r} \end{aligned}\right. ~. \end{equation}
其中 $q_r$ 是广义坐标,$p_r$ 是对应的共轭动量。


1. ^ 严格来说,薛定谔绘景中也有可观测量会变化的情况,比如磁场在变化,那么哈密顿量 $ \boldsymbol{\mathbf{S}} \cdot \boldsymbol{\mathbf{B}} $ 就可能变化。所以这里说的是薛定谔绘景中不随时间变化的算符,到了海森堡绘景就会随时间变化。如果一个算符在薛定谔绘景中随时间变化,那么到了海森堡绘景只需要再叠加一个基底变换即可,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细节则请参见下面的小节。
2. ^ 这里的算符 $X$ 在薛定谔绘景下不随时间变化,且注意 $X$ 不一定和 $H$ 对易。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