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林德勒夫定理

                     

贡献者: DTSIo; int256; addis

预备知识 李普希茨条件

   皮卡-林德勒夫定理(Picard-Lindelöf theorem)是分析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又称为柯西-李普希茨定理(Cauchy-Lipschitz theorem). 它断言:常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只需要满足一些非常宽泛的条件,就是唯一可解的。

   由于许多经典物理问题都可以化归为常微分方程组,所以皮卡-林德勒夫定理可以用来说明这些物理问题的决定论(deterministic)特性:给定了系统的初始状态之后,系统的演化就唯一确定了。

   对于不满足皮卡-林德勒夫定理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组,尚有皮亚诺存在定理。后者无法保证解的唯一性。

1. 定理的表述与辨析

定理 1 皮卡-林德勒夫定理

   设 $I\subset\mathbb{R}$ 是开区间,$X$ 是巴拿赫空间, $U\subset X$ 是开集。设有映射 $f:U\times I\to X$, 对于 $X$ 变量满足局部李普希茨条件(),即对于任意 $x_0\in U$, $t_0\in I$, 都存在 $x_0$ 的小邻域 $\bar B_X(x_0,R)\subset U$ 和 $t_0$ 的小邻域 $[t_0-r,t_0+r]\subset I$, 以及一个正数 $L>0$, 使得对于任何 $x_1,x_2\in \bar B_X(x_0,R)$ 和 $t\in[t_0-r,t_0+r]$, 都有 $$ |f(x_1,t)-f(x_2,t)|_X\leq L|x_1-x_2|_X~. $$

   则对于任何 $t_0\in I$, $x_0\in U$, 都存在一个正数 $T>0$, 使得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 \frac{ \,\mathrm{d}{}} { \,\mathrm{d}{t} }u(t)=f(u(t),t)~,\quad u(t_0)=x_0~ $$ 在区间 $[t_0-T,t_0+T]\cap I$ 上有唯一解。

   虽然定理的精确表述有点繁琐,但它背后的意思很简单:对于常微分方程

\begin{equation} \frac{ \,\mathrm{d}{}} { \,\mathrm{d}{t} }u(t)=f(u(t),t)~. \end{equation}
只要右边的函数 $f$ 满足李普希茨条件,也就是下面 式 2 ,那么它的初值问题就唯一可解。
\begin{equation} \exists \text{constant}\ L > 0, \forall (x, y_1), (x, y_2) \in D(\bar{D}), \left|f(x, y_1)-f(x, y_2)\right| \le L \left|y_1 - y_2\right| ~. \end{equation}
其中,$f(x, y)$ 在区域 $D$(闭区域 $\bar{D}$)上有定义。满足 式 2 就称 $f(x, y)$ 在区域 $D$(闭区域 $\bar{D}$)上关于 $y$ 满足李普希茨条件。

   一般来说,实际问题中的 $f$ 都是连续可微的,这其实比李普希茨条件还要强。

   "唯一可解"的意思实际上比定理表述得还要更多。在定理的表述中,初值问题 式 1 只是局部唯一可解的。但是,如果 $t_0+T\in I$, 那么还可以将 $u(t_0+T)$ 作为点 $t_0+T$ 处的新初值,从而将解沿着时间轴继续延拓下去。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得到唯一的极大解.

   在实际应用中,空间 $X$ 一般都是实数空间 $\mathbb{R}^n$. 这时候 式 1 就是有 $n$ 个未知函数的常微分方程组。对于形如 $$ y^{(n)}(t)=F(t,y(t),y'(t),...,y^{(n-1)}(t))~ $$ 的 $n$ 阶方程,只要命 $$ u(t)=\left(\begin{array}{c} y(t)\\ y'(t)\\ ...\\ y^{(n-1)}(t) \end{array} \right)~,\quad f(u(t),t)=\left(\begin{array}{c} u_2(t)\\ u_3(t)\\ ...\\ F\left(t,u_1(t),u_2(t),...,u_n(t)\right) \end{array} \right)~, $$ 就得到了有 $n$ 个未知函数的常微分方程组。这表示:对于 $n$ 阶常微分方程,如果要确定它的一个特解,一般来说需要给定它的直到 $n-1$ 阶导数在某点处的值。

2. 证明

   对于给定的 $t_0\in I$ 和 $x_0\in U$, 就取定理表述中的邻域 $\bar B_X(x_0,R)\subset U$ 和 $[t_0-r,t_0+r]\subset I$. 映射 $f$ 在 $\bar B_X(x_0,R)\times[t_0-r,t_0+r]$ 上是有界的,不妨设它的上界为 $M$. 对于 $T\leq r$, 命 $J_T=[t_0-T,t_0+T]$. 设 $\mathfrak{X}_T$ 是从 $J_T$ 出发的到 $\bar B_X(x_0,R)$ 的连续映射的集合,赋予度量 $$ \|u_1(t)-u_2(t)\|:=\sup_{t\in J_T}|u_1(t)-u_2(t)|_X~. $$ 则 $\mathfrak{X}_T$ 是一个完备度量空间。考虑它上面的非线性算子 $$ (\Phi u)(t):=x_0+\int_{t_0}^tf(u(s),s) \,\mathrm{d}{s} ~. $$ 这个算子将 $\mathfrak{X}_T$ 的映射变换为从 $J_T$ 到 $X$ 的映射。则初值问题 式 1 等价于不动点型方程 $u=\Phi u$. 这提示我们可以使用压缩映像原理.

   欲使得 $\Phi$ 将 $\mathfrak{X}_T$ 映射为自身,只需要 $T\leq R/M$; 实际上,这时候 $$ \|\Phi u-x_0\| \leq\sup_{t\in J_T}\left|\int_{t_0}^tf(u(s),s) \,\mathrm{d}{s} \right|_X \leq TM\leq R~, $$ 在此基础上,欲使得 $\Phi$ 成为压缩映射,只需要 $T<1/2L$; 实际上,这时候对于 $u_1,u_2\in\mathfrak{X}_T$ 有 $$ \begin{aligned} \|\Phi u_1-\Phi u_2\| &\leq\sup_{t\in J_T}\left|\int_{t_0}^t[f(u_1(s),s)-f(u_2(s),s)] \,\mathrm{d}{s} \right|_X \\ &\leq TL\|u_1-u_2\|\\ &<\frac{1}{2}\|u_1-u_2\|~. \end{aligned} $$ 所以,取 $T=\min\left(1/2L,R/M\right)$, 即可保证 $\Phi$ 是 $\mathfrak{X}_T$ 到自己的压缩映像,从而有唯一不动点。这不动点正是初值问题 式 1 的唯一解。证毕。

   由于用到了压缩映像原理来证明,便可以由此得到收敛到解的近似解序列。因此,皮卡-林德勒夫定理实际上给出了一个近似求解常微分方程(组)的算法:对于初值问题 式 1 , 近似解可以由迭代序列 $$ u_{n+1}(t)=x_0+\int_{t_0}^tf(u_n(s),s) \,\mathrm{d}{s} ~ $$ 给出,而且这个序列收敛到真解的速度是指数式的。这个算法叫做逐次迭代法. 由于极大解的存在,这个迭代算法实际上并不受 $t\in [t_0-T,t_0+T]$ 的限制,而可以取为极大存在区间中的任意一点。

3. 应用

   显然,皮卡-林德勒夫定理保证了这样一个事实:

   对于一个给定的常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只要它满足皮卡-林德勒夫定理的条件(这是很宽泛的), 那么不论用什么办法求得它的解都一定是问题的唯一解。

   这就为许多初等的推理提供了逻辑上的保证。例如,对于常系数二阶线性方程 $$ u''+au'+bu=0~, $$ 我们过去"猜测"它的解应该是形如 $e^{rt}$ 的函数的线性叠加,其中 $r$ 满足特征方程 $r^2+ar+b=0$. 现在有了皮卡-林德勒夫定理,我们便可以保证解一定是这种形式。

   以上推理在微分几何学中有重要的用处。它保证了流形上光滑向量场的流一定是局部存在且唯一的。

   进一步地,正如开头所说,皮卡-林德勒夫定理保证了许多常见的经典力学系统的决定论特性。例如,对于哈密顿系统, 只要哈密顿函数在相空间的区域上是连续可微的,那么给定了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的初始值之后,系统就一定存在唯一的演化。如果回到牛顿力学的语言,这表示:在一个经典力学系统中,只要力场是连续可微的,那么给定了质点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系统的演化就唯一决定了。

   注意,经典力学系统的决定论特性与所谓的"混沌特性", 例如解对微扰的敏感性或者遍历性都不冲突; "混沌特性"描述的是系统的长期行为,在足够短的时间尺度之下,系统仍然可以是决定论式的。

   最后,有必要给出一个皮卡-林德勒夫定理不成立的例子来说明以上逻辑的局限。这再次显示出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思想:任何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都有其适用范围。

例 1 非唯一的解

   考虑一个很简单的初值问题 $$ u'(t)=\sqrt{|u(t)|}~,\quad u(0)=0~. $$ 显然 $u(t)\equiv0$ 是一个解,但分离变量后积分可以看出 $u(t)=t^2/4$ 也是问题的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非唯一性,是因为函数 $\sqrt{|x|}$ 在 $x=0$ 的任何邻域内都不满足李普希茨条件。然而,如果把 $\sqrt{|x|}$ 视为一维空间中某流体的流场,这就表示流体微团的行为在 $x=0$ 这个奇点附近是不明确的(或者说,出现了某种类似"湍流"的特性). 我们可以对此作出一个更物理的解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因为在 $x=0$ (即"湍流"出现的点) 附近不能再用流体速度场去描述流体的运动,在这里必须引入更精确的模型。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10 元,我们一个星期内就能脱离亏损, 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