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结构(科普)

                     

贡献者: ACertainUser

  1 “这个东西是怎么组成的?” 这恐怕是每一个好奇的小朋友都会问的问题。本文将由小至大,从原子、晶胞、晶体,缺陷,微结构,外表面等方面,简要介绍金属材料的基本结构。

图
图 1:本文的简要目录

1. 原子、晶胞、晶体

   如果你的视力2好到可以看见纳米级别(大概 $10^{-9}m =10^{-6} mm$)的金属结构,那么你会发现金属不仅是由大量原子组成的,而且好像是由大量原子层层叠叠、有序堆积而成的。堆积的具体方式与金属的种类3有关。

图
图 2: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示意图

定义 1 晶体

   原子(或分子、离子等)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排列而形成的固体

   既然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是规律重复的,我们自然就能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重复单元,以反映这种排列方式的特征。这种最小单元被称为晶胞。

定义 2 晶胞

   能够完全反应晶体几何特征的最小单元

   例如金属铁的晶胞是体心立方(BCC)结构。若把晶胞看作一个正方体,则其中心的一个原子与周围八个原子均相切,有点像这样:

图
图 3:铁的晶胞

2. 缺陷

   如果金属中的原子都完全按这种理想的方式整整齐齐地排列,那材料科学也未免太无趣了(材料科学的书至少会薄半本!但同时,我们能用材料科学做的事也会少很多!)。实际上,如果你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只局限于几个原子的大小,就会发现真实的金属晶体往往存在原子排列偏离理想方式的区域,称为缺陷。

定义 3 缺陷

   实际金属中原子偏离理想排列而出现的不完整区域

   金属中缺陷的占比一般不高,但却对材料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影响。“缺陷” 这个词往往让人以为缺陷百害而无一利,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缺陷反而能提升材料某一方面的性能(但代价是什么呢?)。夸张点说,半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目的,就是理解并利用缺陷,以设计并制造符合需求的材料。

   根据缺陷的空间尺度,缺陷一般被分为点缺陷、线缺陷与面缺陷。

点缺陷

   点缺陷指的是单独少数原子的错误排列。有时,一些其他种类的原子也会混入到金属晶体之中。

图
图 4:点缺陷

线缺陷

   线缺陷又称为位错,可细分为刃位错、螺位错、以及二者的组合 混合位错。位错理论源自于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论值与实际值过大的差异。位错相关理论于 1930 年代被提出,并在 1950 年代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实际观察到位错而得到证实。(某种意义上说,位错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特别当考虑到狭义相对论在 1905 年就被发现了!)

习题 1 科学史测试

   列举一些早于位错理论的科学成就。

   (好怪的题目)

图
图 5:刃位错示意图,红色原子面即为额外插入的半层原子

   刃位错可以理解为完整晶体中插入了(或失去了)“半层原子”,或者说上部分额外多滑移了一个原子间距。

图
图 6:螺位错示意图

   螺位错也可以理解为上半部分相对于下半部分额外侧滑移的结果,但是滑移的方向与刃位错不一致。

   总之,位错使材料的两部分并不完整对齐。更抽象、数学地描述位错时,我们往往使用位错线、滑移面、burgers 矢量等概念,不过这部分的枯燥内容暂时按下不谈。

缺陷与材料性质

   缺陷对材料的机械力学、热力学、化学乃至电学性能等都有深刻影响,可谓遇事不决缺陷背锅(?)。

   此处,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缺陷对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置换点缺陷为例。如果一个大的杂原子置换了原本的小原子,那会发生什么呢?这就好像你在一台电梯中,好巧不巧又挤进来一位善良的胖子。那么你会感觉到一股更大的压力。事实上原子也是如此,大原子挤压了相邻的其余原子,并造成了额外的压力。可见,点缺陷在其周围形成了额外的力场,·并提升了系统的总能量。

图
图 7:置换大原子使周围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并造成了内压应力

   这个结论可以推广至其他种类的缺陷(想想看,位错产生的力场是什么样的?),即缺陷提升了系统的总能量;此外,大多数的缺陷(空位点缺陷是一个特例)还提高了材料的自由能4. 这似乎意味着缺陷是热力学不稳定的。现实中,材料经由(传统手段)缓慢冷却,确实能得到较为完美的晶体;然而由于材料中存在大量形成缺陷的机制等动力学因素,仍无法完全消除缺陷。

例 1 鹤立鸡群的空位点缺陷

   根据热力学定律,一个稳定的系统需要同时满足熵最大与能量最低,即自由能最低。

   当每个原子都安安静静乖乖巧巧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时,尽管此时系统能量最低,但此时的系统非常有序,熵不高,自由能不处于最低。因此,总会有一些原子自发离去、留下空位,以升高系统的熵并降低自由能。这就是为什么空位点缺陷反而是热力学稳定的。

例 2 冷加工金属不适用于高温环境

   冷加工(这是强化金属的一种方法,即在低温下变形材料,使金属的强度更高,但塑形更差)后,金属内的位错含量大幅升高,金属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这使金属的回复温度(在较高的温度下,金属自发减少缺陷并降低机械强度)更低、速度更快。在高温下,随着金属的回复,机械性能将下降。

   可以预见,由于缺陷升高了金属的能量与自由能,金属的化学性质将更为活泼,也就更可能参与化学反应、被腐蚀等等等等。

   如果你还了解电阻的经典微观模型,就知道电阻来自于电子与金属中各类缺陷的碰撞。因此,缺陷数量上升,金属的导电性也就下降,金属的电阻也增大。

3. 微结构

   见完了缺陷的小打小闹,是时候继续调高眼界、往大的看了(大致是光学显微镜级别)。在更广阔的视野下,你就会看见。..更大的缺陷。这类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可以被称为微结构,有时也称 “组织”。微结构的种类繁多,这里主要举一些典型的例子5

晶粒与晶界

   或许你还对图 2 (提示:原子的规则排列)记忆犹新。在整块金属中,原子还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沿同一个方向排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实际中的原子排列可能更像这样:

图
图 8:Atomsk 随机生成的晶粒

   在一定区域内,金属原子的排列位向相同;但在不同区域内,原子的排列位向就不相同了。这样,天然存在一个边界划分这些区域。这些边界被称为晶界,而晶界所围成的区域称为晶胞。换句话说,金属整体可以看作是由一颗颗晶粒构成的。

图
图 9:晶界示意图,注意晶界两侧晶粒位向的不同

   从图 8 图 9 中我们不难看出,晶粒内原子排序地相对有序,但晶界处原子就放飞自我、排序地相对松散无序了。

孪晶界

   如果晶界两侧的晶体呈对称关系,那么这样的晶界被称为孪晶界。

图
图 10:孪晶界示意图。注意到孪晶界(红色线)两侧的原子排列位向(蓝色线)呈对称关系

相界

   相界是一种更复杂的微结构,需要你对相的概念有所理解。不过简言之,相可以被如下定义:

定义 4 相(基础材料科学)

   材料中结构、性质、成分相同或相近的一部分被称为一相;各相间有明显的边界。

例 3 图中有几个相含有水?

  6

图
图 11:(材料科学的)冰山一角。图源 Pixabay

   答案:3 个

   水的固相(冰川)、液相(大海)和气相(空气含有水蒸气)

   事实上,一个材料可以包括多个相,即一个宏观完整的材料可以由几种结构、成分、性质等都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而相界正是这些部分的边界。听起来很令人震惊,是吧

图
图 12:相界示意图。左右两部分是不同的相,因此晶体的成分、堆积方式可以不同。

例 4 中、低碳钢

   常用的中、低碳钢7实际上是两种组分的机械混合物,铁素体($\alpha$)与渗碳体($Fe_3C$)。铁素体的结构类似于图 2 ,而渗碳体的结构相当复杂,类似于下图

图
图 13:渗碳体示意图。原始结构数据来自 materialsproject.org

   二者往往形成具有特色的珠光体结构。8

图
图 14:珠光体的层片结构示意图。图中两种颜色的部分代表两种相,它们的边界即为相界。

4. 宏观材料

外表面

   如果你还没有在材料科学的海洋里溺水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现在回到了正常尺度的世界,并且。。。迎来了本篇文章的最 “大” 问题:材料的外表面。材料的外表面是材料与空气接触的地方,也是你目所能及之处。某种意义上说,材料的外表面有点像一类特殊的相界。

   为了进一步分析表面性质,我们设计一个简单模型:

图
图 15:材料内部与表面原子的受力示意图

   金属内部的原子,四周受到来自其他金属原子的作用力大致相同,因此内部的原子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而表面原子的受力情况则有些微妙:这部分原子的上方只有空气,但空气对金属原子的作用力远远不及其他金属原子,因此可以认为,这部分原子受到的合力向下。

   由于表面原子的受力不均匀,表面总有一种向内收缩的倾向,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表面张力的缘由。基于这个模型稍加思索(或者看看表面张力找找灵感),我们还可以发现表面提高了系统的能量与自由能

   表面对材料的性质起到重要影响。例如,由于表面的能量高,化学反应(腐蚀)、扩散与渗透等更容易在表面发生。这些结论同样适用于晶界与相界。

例 5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又一重要话题。

   因为表面的高能,因此经常需要处理表面以保护材料,例如喷漆、镀膜等。

   同时,表面的高能性质也允许我们设计更复杂的表面。例如齿轮需要坚硬耐磨的表面与有韧性的内部,而一般的高碳钢却过于硬而脆(韧的反义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便利用表面容易扩散的性质,热处理材料时将少量碳扩散进齿轮的表面(渗碳处理)。这样既硬化了表面,又保持了内部的韧性。

   现在,你对材料科学的理解,是不是比过去更深入了一些?我希望你的答案是 “是的”!:)


1. ^ 本文内容主要参考自刘智恩的《材料科学基础》, Callister 的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朱文涛的《简明物理化学》。 图 2 图 8 图 13 由 atomsk 与 OVITO 绘制。部分文本、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 ^ 事实上,可见光的波长(约为 300-700nm)远大于此,因此凭光学显微镜(和你的火眼金睛)是不可能看到如此细小的结构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发明电子显微镜
3. ^ 有些金属的堆积方式不止一种,与温度、压力等有关,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 Fe,Ti 等就具有多个同素异形体
4. ^ 自由能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热力学概念,你可以简单地认为自由能是系统能量与混乱度的综合考量。系统能量越高、混乱度越低,系统的自由能也就越高;系统偏向于发生降低自由能的过程,即降低能量、升高混乱度。
5. ^ 这些晶界、孪晶界、相界等,以及下文所介绍的外表面,有时也被认为是面缺陷。
6. ^ 老师上课举的这个例子令我记忆犹深。..
7. ^ 实际的钢铁往往包括其他元素,并且随热处理工艺不同,相组成可能变化。不过先暂时忽略这些有的没的。..
8. ^ 该结构形成的原因与铁水冷却过程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因素有关,在此按下不表。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