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和域

                     

贡献者: JierPeter; addis; stewardpopput4; Giacomo

  • 本词条处于草稿阶段。
  • 与词条环重复,建议修改
  • 素域,除环(体)应当单独设计单独的词条,建议修改
预备知识 环

   在群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定义更复杂的对象,环和域。简单来说,环和域各自有两个运算,通常称为加法和乘法,其中加法必须构成一个阿贝尔群。由于多了一个运算,我们还需要考虑两个运算之间的复合关系,因此还额外引入了一个性质,即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

1. 比群多了一个运算:环和域

  1借用群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地列出定义环和域所用到的公理,注意对比它们的异同:

定义 1 

   一个环(ring)是一个配备了加法 $+$ 和乘法 $\times$ 两种运算的集合 $R$,记作 $(R, +, \times)$,并且满足以下公理:

  1. $(R, +)$ 是一个交换群。其单位元记为 $0$。
  2. 如果记 $R^*$ 为 $R-\{0\}$,那么 $(R^*, \times)$ 构成一个幺半群。其单位元记为 $1$2
  3. 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定义 2 

   一个域(field)是一个配备了加法 $+$ 和乘法 $\times$ 两种运算的集合 $\mathbb{F}$,记为 $(\mathbb{F}, +, \times)$,并且满足以下公理:

  1. $(\mathbb{F}, +)$ 是一个交换群。其单位元记为 $0$。
  2. 如果记 $\mathbb{F}^*$ 为 $\mathbb{F}-\{0\}$,那么 $(\mathbb{F}^*, \times)$ 构成一个交换群。其单位元记为 $1$3
  3. 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以上为了简洁考虑,我们直接引用了群和幺半群的概念来定义环和域。但我觉得对于初学者,为了便于消化、记忆环和域的特点,有必要把它们的定义重新展开为以下详细的性质:

定义 3 

   一个环(ring)是一个配备了加法 $+$ 和乘法 $\times$ 两种运算的集合 $R$,记作 $(R, +, \times)$,并且满足以下公理:

  1. 加法 $+$ 是封闭的。
  2. 加法 $+$ 具有结合性。
  3. 加法 $+$ 存在单位元,记为 $0$。
  4. 任意元素在加法 $+$ 下存在逆元。
  5. 加法 $+$ 是交换的。
  6. 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对于任意 $x, y, z\in R$,有 $x\times(y+z)=x\times y+x\times z$。
  7. 乘法 $\times$ 是封闭的。
  8. 乘法 $\times$ 具有结合性。
  9. 任意非 $0$ 元素在乘法 $\times$ 下存在单位元,记为 $1$。

定义 4 

   一个域(field)是一个配备了加法 $+$ 和乘法 $\times$ 两种运算的集合 $\mathbb{F}$,记为 $(\mathbb{F}, +, \times)$,并且满足以下公理:

  1. 加法 $+$ 是封闭的。
  2. 加法 $+$ 具有结合性。
  3. 加法 $+$ 存在单位元,记为 $0$。
  4. 任意元素在加法 $+$ 下存在逆元。
  5. 加法 $+$ 是交换的。
  6. 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对于任意 $x, y, z\in \mathbb{F}$,有 $x\times(y+z)=x\times y+x\times z$。
  7. 乘法 $\times$ 是封闭的。
  8. 乘法 $\times$ 具有结合性。
  9. 任意非 $0$ 元素在乘法 $\times$ 下存在单位元,记为 $1$。
  10. 任意非 $0$ 元素在乘法 $\times$ 下存在逆元。
  11. 乘法 $\times$ 是交换的。

   比较下来,域的定义只比环的定义多了第 10 和第 11 条,一个要求乘法可逆(即可以做除法),一个要求乘法交换;其它部分则完全相同。两个定义中,第 1 到第 5 条定义了加法的性质,使得环或域在加法下构成交换群;第 5 条定义了两个运算间的关系,即分配律;剩下的则定义了乘法的性质。可以看到,域比环更具体,环比域更抽象。当然了,群最抽象,环和域都是群的具体例子。

   一般来说,为了方便,我们通常会省去乘法符号,把 $r\times s$ 写为 $rs$。元素 $r$ 的加法逆元记为 $-r$,这样就可以把 $r+(-s)$ 记为 $r-s$。如果元素 $r$ 有乘法逆元,那么我们把它的乘法逆元记为 $r^{-1}$,于是就有 $rr^{-1}=r^{-1}r=1$,像我们在群论初步中看到 $xx^{-1}=x^{-1}x=e$ 一样。

   要注意的是,环的乘法只有在去掉加法单位元 $0$ 的时候才能构成幺半群或者群,这是因为任何元素乘以 $0$ 还是 $0$,就像小学就学过的实数乘法一样。这是由分配律导致的,我们把它写为以下定理:

定理 1 

   设 $R$ 是一个环,$0$ 是其加法单位元。则对于任意 $r\in R$,有 $r\times 0=0\times r=0$。

   证明

   $r\times 0=r\times (r-r)=r\times r-r\times r=0$。

   证毕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 “能进行加减乘运算的集合”,其中乘法还不一定交换则是能 “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集合”,而且加法和乘法都可以交换

   最常见的环是整数环。全体整数构成的集合,配备通常的加法、乘法运算后,构成一个环,并且还是交换环。实函数也可以用来构成环:如果 $f, g$ 都是从实数到实数的映射,那么对于任意实数 $x$,定义 $(f+g)(x)=f(x)+g(x)$ 以及 $(f\times g)(x)=f(x)g(x)$,这样,全体实函数的集合配备如此定义的 $+$ 和 $\times$ 运算,就构成一个交换环。

   非交换环的例子也可以用函数构造出来,方法是把以上定义的函数环中的乘法替换为复合运算:$(f\circ g)(x)=f(g(x))$。这样,由于映射的复合一般不交换4,于是 $(\{\text{全体实函数}\}, +, \circ)$ 就是一个非交换环。除此之外,我们将来会遇到的矩阵等对象也能构成非交换环,但是矩阵乘法的非交换性本质上相当于映射复合的非交换性,因为矩阵可以用来表示线性变换,此时矩阵的乘法对应的是线性变换的复合。不用担心,我们会在线性代数章节里再讨论这些。

   最常见的域就是有理数域和实数域。在有理数集合和实数集合上配备通常的加法、乘法运算后,都构成域,称作有理数域和实数域。

   从定义很容易看出域一定是环,但上面所举的环的例子中,都有乘法不可逆的元素,因此它们都只是环,不是域。比如说,整数环里 $2$ 这个元素,就不存在整数的乘法逆元;实函数环里 $f(x)=x$ 也不存在乘法逆元(此处取交换的环的那个例子的定义,用实数的乘法导出函数的乘法),因为它有零点 $f(0)=0$,导致不存在实函数 $g$ 使得 $(f\times g)(x)$ 恒为 $1$。

2. 体和素域的概念

定义 5 体

   给定一个集合 $H$,如果这个集合中定义了两个运算,加法 “+” 和乘法 “$\times$”,并且 $H$ 对于加法构成一个阿贝尔群,而 $H-\{0\}$ 构成群($0$ 为 $H$ 加法群的单位元),并且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即对于任何 $a, b, c\in H$,满足 $a\times(b+c)=a\times b+a\times c$,那么我们称 $(H, +, \times)$ 构成一个体(skew field),或称可除环(division ring)除环

   像在环论中省略乘法的符号一样,我们也常常把体中的 “$\times$” 符号省略,比如说,将分配律表示为 $a(b+c)=ab+ac$。

   简单来说,体就是能进行加减乘除的一个集合,其中加法是可交换的,乘法却不一定。由于乘法不一定交换,这就使得除法运算相对复杂,但我们在此不过多展开。

例 1 四元数体

   四元数词条中所定义的全体四元数构成的集合,配上所定义的加法和乘法,构成一个体,称为四元数体

例 2 矩阵体

   某个域上的全体 $n$ 阶可逆矩阵,配上矩阵加法和乘法,构成一个体。

   类比子群和子环的定义,我们也可以定义子体。

定义 6 子体

   体 $H$ 的子集 $S$ 如果满足其对已有的加法和乘法仍然构成体,那么称 $S$ 是 $H$ 的一个子体

   子体的概念引出了以下关键概念。

定义 7 素体与素域

   一个体的子体之交显然还是一个子体,因此每个体都存在唯一的非平凡不可约子体,称为这个体的素体(prime field)素域

   素体又被称作素域的原因是,素体必然是 $\mathbb{Z}_p$ 或 $\mathbb{Q}$,其中 $p$ 是素数。这两种体都是域。关于这一点,可参考下面一小节 “素域的附加讨论”。

   数学界主流将域视作乘法可交换的体,因此当谈到域时,总是认为乘法可交换。少数数学家会把我们以上定义的体称为域,而将我们定义的域称为交换域,但这并不是主流,也不是本书所使用的定义。

例 3 数域

   复数域的任何子域,被统称为数域。最重要的数域有三个,有理数域 $\mathbb{Q}$,实数域 $\mathbb{R}$ 和复数域 $\mathbb{C}$,其中 $\mathbb{Q}$ 是最小的数域,也就是说任何数域都包含它;实数域是有理数域的完备化,意味着有理数域中的收敛数列都收敛于某个实数;复数域是最大的数域,也就是说任何数域都是复数域的子域。

   注意,$\mathbb{Z}_p$ 并不是 $\mathbb{Z}$ 的子域,因为在 $\mathbb{Z}_p$ 中,$(p-1)+1=0$,而这在 $\mathbb{Z}$ 中是不可能的。

   素域的概念对于描述任意的域是关键,以至于我们用素域定义了一个概念,称作域的特征:

定义 8 域的特征

   给定域 $\mathbb{F}$,如果它所包含的素域是 $\mathbb{Z}_p$,那么称 $\mathbb{F}$ 的特征(character)是 $p$;如果它的素域是 $\mathbb{Q}$,那么称它的特征是 $0$。

   域 $\mathbb{F}$ 的特征记为 $ \operatorname {ch}\mathbb{F}$。

   由定义可见,特征的值取素数或者 $0$,这个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域的代数性质。

3. 素域的附加讨论

  5素域的可能形式极为简单。回忆第 3.2 节6中的讨论,任何幺环必然包括一个子环 $\mathbb{Z}_n$,其中 $\mathbb{Z}_0=\mathbb{Z}$。域和体当然都是幺环,所以也有相同的性质。由于体比域更抽象,我们接下来就设 $\mathbb{F}$ 为一个体来进行讨论。

   如果 $\mathbb{F}$ 中包含的 $\mathbb{Z}_n$ 是 $\mathbb{Z}$,那么由于 $\mathbb{F}$ 的每个元素都有乘法逆元,我们就可以把在其中把 $\mathbb{Z}$ 的分式域构造出来,即 $\mathbb{Q}$。而有理数域 $\mathbb{Q}$ 就是一个素域。

   为什么呢?假设 $\mathbb{K}$ 是 $\mathbb{Q}$ 的一个子域,那么它必须包含 $1$ 这个元素。用 $1$ 不断地和自身相加,我们又必须得到 $\mathbb{Z}$ 本身——不可能得到其它的 $\mathbb{Z}_n$,因为那样就违反了 $\mathbb{Q}$ 的运算规律了。接下来,由于 $\mathbb{K}$ 是一个域,因此由乘法和加法的逆运算可知,它必须包含 $\mathbb{Z}$ 和其分式域,结果就是 $\mathbb{K}\supseteq\mathbb{Q}$。但又因为按设定,$\mathbb{K}\subseteq\mathbb{Q}$,所以最终就有 $\mathbb{K}=\mathbb{Q}$。因此 $\mathbb{Q}$ 的子域只能是它自己,故知 $\mathbb{Q}$ 是一个素域。

   如果 $\mathbb{F}$ 中包含的 $\mathbb{Z}_n$ 中 $n\neq 0$,那么 $n$ 必然是一个素数。为什么呢?假设存在正整数 $a, b$ 使得 $ab=n$,那么在 $\mathbb{Z}_n$ 中就有 $ab=0$,这违反了域的乘法规则。

   现在,假设 $\mathbb{F}$ 包含一个 $\mathbb{Z}_p$,其中 $p$ 为素数。而这个 $\mathbb{Z}_p$ 本身就是一个域。由于域同时也是加法群,而子群的元素数量必须整除原来的群的元素数量,因此含有 $p$ 个元素的 $\mathbb{Z}_p$ 不可能有非平凡7子群,进而不可能有子域。因此 $\mathbb{Z}_p$ 就是一个素域。

   结合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 $\mathbb{Q}$ 和 $\mathbb{Z}_p$ 都是素域,其中 $p$ 是素数。而任何体中,由于加法和乘法的封闭性,必然包含 $\mathbb{Q}$ 或 $\mathbb{Z}_p$ 中的一个。由此还可顺便得出,素体都是素域,这是因为我们上述讨论中都没用到乘法的交换性。


1. ^ 本小节节选自《小时百科教材系列》的《代数学》。
2. ^ 幺半群意味着环的定义里包含乘法单位元,也就是幺元。这是有争议的,有的数学家从形式上定义,不要求环有幺元,而把有幺元的特别称呼为 “幺环”;但是有的数学家认为,我们很少研究不含幺元的环,所以不如直接定义环必须有幺元,简化讨论。本书使用后一种传统,但是有时也会为了强调而使用 “幺环” 的术语,也就是说我们会将 “环” 和 “幺环” 视作等价的术语来使用。
3. ^ 交换群意味着乘法是交换的,这也有争议。少数数学家定义的环不要求乘法交换性,而把有交换性的称为交换域。但是绝大多数文献的定义中都默认域是有乘法交换性的,而把不具有乘法交换性的类似对象称为 “体” 或者 “(可)除环”。
4. ^ 比如说,对于函数 $f=x+1$ 和函数 $g=x^2$,我们有 $f\circ g=x^2+1$,但 $g\circ f=(x+1)^2=x^2+1+2x\not=f\circ g$。
5. ^ 本节选自小时百科系列教材《代数学》的 “初窥抽象代数-环和域-素域” 小节
6. ^ 原书 “整数环” 一节。
7. ^ “非平凡” 此处指除了 $\{0\}$ 和其本身之外的情况。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10 元,我们一个星期内就能脱离亏损, 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