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刚体系统的静力学分析

                     

贡献者: ACertainUser

  1本文简要介绍分析简单平面刚体系统的静力学分析。

1. 轻绳与轻杆模型

轻绳

图
图 1:轻绳提供沿绳方向的力

   拉紧的轻绳只能受拉而不能受压。

   拉紧的轻绳向与其相连的刚体提供拉力,但不能提供压力(轻绳不能被压缩);如果轻绳被拉直,那么轻绳提供的拉力方向总是平行于绳。

轻杆

图
图 2:轻杆提供的力不一定平行于杆

   轻杆可以受压或受拉,同时轻杆提供的力的方向也不一定平行于轻杆。

2. 常见约束条件

接触面 Surface Constraint

图
图 3:接触面的支持力总是垂直于公切线

   放置于平坦接触面的刚体受一个垂直于公切面的支持力。如果接触面粗糙,还可以提供一个平行于接触面的静摩擦力。

小车模型 Roller Support

图
图 4:小车提供垂直接触面的力

   小车可以为与其相连的杆提供一个垂直接触面向上的支持力,但是不能提供一个垂直表面向下的拉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那还能提供一个平行于接触面的静摩擦力。

铰链模型 Fixed Hinge

图
图 5:铰链提供任意方向的力

   铰链可以为与其相连的杆提供一个任意方向的力,但是不能提供力偶。在初步的受力分析中,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此可以先记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

钉子模型 Fixed Rod

图
图 6:钉子提供力偶与任意方向的力

   杆钉入墙中的部分可以提供一个任意方向的力与一个力偶。同铰链一样,力的方向无法立刻确定,先记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

3. 系统、内力与外力

图
图 7:灵光一现(图片来自 Pixabay)

   你或许已经了解过系统、内力与外力的相关内容。不过,在此之前,你最好复习一下相关概念。

   系统是指人为选定的一组物体、组件。系统的选取是任意的,即你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以适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选取系统。有时,为了研究方便,我们还能在系统中再选取子系统,并分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选取灯泡(以及其中的灯丝、装填的惰性气体等)作为一个系统。

   内力指受力与施力物体均在系统之内的力。例如,灯头对灯丝施加对支持力就是内力,因为灯头与灯丝都在灯泡这一系统内。

   而外力的施力物体在系统之外。例如,灯泡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在系统之外),电线对灯泡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电线,也在系统之外)都是外力。

   我们将在下文探讨为何要选定系统。

4. 主动力与约束力

   先简要定义约束力与主动力:

图
图 8:主动力与约束力

5. 受力分析

   总体思路是系统法与隔离法,即先分析系统的整体受力,再逐个分析系统内各个组件的受力。分析系统受力不是一蹴而就,经常是一个反复试错、修正的过程。

   特别要注意的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若 A 对 B 施加约束力,那么 B 对 A 也会施加一个等大反向的约束力。也就是说,若 A 对 B 施加的约束力已被确定,那么 B 对 A 施加的约束力也随之确定。标注组件的约束力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以避免引入多余变量。

6. 静力平衡方程

预备知识 刚体的静力平衡

   当系统处于静力平衡时,其中每一个刚体都处于静力平衡。而对于一个刚体,处于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 0,且力矩和为 0。或许你已经知道,若合力为 0 但力矩和不为 0,那么刚体会开始加速旋转。

合力

   对于合力,一般把所有力分解至水平与竖直方向,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合力分别为 0. 力是有方向的,在这种平面情况下,以正负号代表方向。可选取水平向右、垂直向上为正方向。

\begin{equation} \sum F_x=\sum F_y=0~. \end{equation}
如果一个力的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说明力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相反。

力矩和

   对于力矩和,一般选取未知力较多的点作为参考点,因为作用点在该点上的未知力关于该点的力矩均为 0。同时,计算力矩时,也是一般把力分解至水平与竖直方向,分别计算力矩。力矩也是有方向的,在这种平面情况下,以正负号代表方向。可使用右手法则确定力矩的正负:拇指放在参考点,四指指向力的方向。拇指向纸面内为正,朝纸面外为负。

\begin{equation} \sum M=0~. \end{equation}
有时,也可以选取多个不同的点作为参考点,并列出多个 力矩和 方程。

例 1 框架结构的受力

图
图 12:框架结构

   如图,杆的重力均不计,分析框架的受力

   先分析系统的整体受力。但此时未知力太多,无法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图
图 13:AB 杆受力

   再分析 AB 杆的受力。显然,AB 杆只受两个力(分别由两个铰链提供),根据二力平衡定理,两力等大、反向、作用点共线。

图
图 14:BC 杆受力

   再分析 BC 杆的受力。注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B 处力的方向已经可以确定。

   最后,根据各组件力的平衡条件列方程组,即可解得 $ \boldsymbol{\mathbf{F}} _A, \boldsymbol{\mathbf{F}} _B, \boldsymbol{\mathbf{F}} _C$。例如,在 BC 杆中,可列出平衡方程:

   x 方向合力为 0: $F_{Cx}-P-F_{B} \cos \theta=0~.$

   y 方向合力为 0: $F_{Cy}-P-F_{B}\sin \theta=0~.$

   关于 C 点的力矩和为 0: $P \cdot l_{CP} + F_{By} \cdot l_{CB} = 0~.$

   共有 3 个未知量($F_{Cx}, F_{Cy}, F_B$)与 3 个方程,原则上可以解出全部未知力。


1. ^ 本文参考了张娟著《理论力学》.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10 元,我们一个星期内就能脱离亏损, 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