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因子树

                     

贡献者: JierPeter; addis

预备知识 整环

   真因子树的概念,是笔者优化了 “因子链” 的概念而得出的一套描述因式分解理论的框架。

1. 概念的描述

定义 1 真因子

   给定整环 $R$,对于 $r, s\in R$,如果 $s|r$ 且 $r\not{|}s$,那么称 $r$ 是 $s$ 的真因子。

定义 2 单位

   给定整环 $R$,对于 $u\in R$,如果 $u^{-1}$ 是存在的,那么称 $u$ 是 $R$ 的一个单位(unit)。$R$ 中全体单位的集合,记为 $U$。

   显然,如果有单位 $u$ 使得 $r=us$,那么 $r$ 和 $s$ 互相不是真因子。我们将这样的 $r, s$ 视为等价的:

定义 3 

   给定整环 $R$,定义集合 $R$ 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对于 $r, s\in R$,$r$ 等价于 $s$ 当且仅当存在单位 $u$ 使得 $r=su$。等价的元素视为同一个元素,或者说把每个等价类看成一个元素,得到的集合是 $R$ 模去该等价关系的商集1,记为 $R_u$。

   举例来说,在整数环$\mathbb{Z}$ 上,对于任意正整数 $n$,我们把它等价于 $-n$。

   有了 $R_u$ 的概念,就可以定义本节核心的概念了:真因子树。

定义 4 真因子树

   给定整环 $R$,对于 $r\in R$,如果存在非单位的 $a, b\in R$ 使得 $ab=r$,那么可以从 $r$ 画两个箭头分别指向 $a$ 和 $b$,而 $\{a, b\}$ 就是 $r$ 的一个因子分解;同样,如果 $a$ 和 $b$ 可以继续分解为其它非单位元素之积,那么也可以继续画出箭头指向它们对应的因子分解。如是反复,直到不能继续进行下去为止,所获得的整个结构称为 $r$ 的一棵真因子树

   每个从 $r$ 开始,出发一路指向末端的路径,称为 $r$ 的一个枝条,枝条中涉及到的箭头数量,称为枝条的长度。一棵真因子树中最长的枝条的长度,称为这棵树的高度。特别地,如果 $r$ 无法进行分解,也就是说它的树只包含 $r$ 本身,那么定义这棵树的高度为 $0$。

   一棵树中从元素 $a$ 到元素 $b$ 的路径,其长度定义为这条路径上包含的箭头数量。

   $r$ 的真因子树一般不止一棵。

2. 用真因子树进行描述

   以下讨论限制在整环 $R$ 的集合上。利用真因子树的语言来直接翻译各种概念的方式如下:

定义 5 

  

  • 不可约元素:在某一棵树中为末端。
  • 素元素:$p$ 是素元素,当且仅当对于任意 $a, b\in R$,如果 $p$ 在 $ab$ 的某棵真因子树上,那么 $p$ 必在 $a$ 或 $b$ 的某棵真因子树上。
  • 有限析因性:对于任意 $r$,存在一个正整数 $N_r$,使得 $r$ 的任意枝条长度不超过 $N_r$。
  • 唯一析因性:有限析因,且对于任意 $r$,其任何两棵树的末端元素构成的集合都是一样的。

定理 1 有限析因时素元素的等价定义

   设 $p$ 是整环 $R$ 中的一个元素,且 $R$ 具有有限析因性。则 $p$ 是素元素,当且仅当对于任意 $a$,如果 $p|a$,那么 $p$ 必在 $a$ 的每一棵树上。

   证明

   充分性:

   如果 $p$ 满足,只要 $p\mid a$ 则 $p$ 在 $a$ 的每一棵真因子树上,那么当 $p\mid ab$ 时,取 $ab$ 的真因子树,使得第一次分解为 $a, b$,那么 $p$ 必在这棵树上,也就必在 $a$ 或 $b$ 之后的枝条上,从而整除 $a$ 或 $b$。

   必要性:

   任取 $x\in R$ 以及 $x$ 的任何一棵真因子树,使得 $p\mid x$。设这棵真因子树的第一次分解为 $x=ab$,那么按照素元素的定义必有 $x\mid a$ 或者 $x\mid b$,不妨设 $x\mid a$。考虑 $a$ 的分解 $a=cd$,则按照素元素的定义,不妨设 $p\mid c$。以此类推,$p$ 整除该真因子树某棵枝条上的所有元素。

   由有限析因性,该枝条必有终点,而终点是不可约元素,从而终点必是 $p$(或更准确地,$p$ 所在的相伴等价类)。

   证毕

定理 2 素元素必是不可约元素

   整环 $R$ 中的素元素都是不可约元素。

   证明

   反设素元素 $p\in R$ 不是末端,那么就可以得到 $p$ 的长度不为零的一棵树,其第一级分解为 $p=ab$;而由于素元素的定义,它又必须在以 $a$ 和 $b$ 为起点的某棵树上,从而在自己的后面,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反设不成立,素元素必是末端。

   证毕

习题 1 

   利用定理 1 ,证明定理 2

   今后我们也会引用真因子树的概念来方便阐释因式分解相关的问题。


1. ^二元关系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10 元,我们一个星期内就能脱离亏损, 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