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等式与恒成立不等式(高中)

                     

贡献者: 欄、停敘

预备知识 等式与不等式
  • 本文处于草稿阶段。

   在等式与不等式中已经介绍过等式和不等式的概念,本文将专注处理恒成立的等式和不等式。恒成立指的是在给定的变量取值范围中,不论取哪个值,等式(或不等式)均成立。

   在解题时

1. 恒等式

   恒成立的等式称作恒等式(identities)。区分恒等式和公式(formula)。

   一些常见的恒等式:

   恒等式意味着任何点上的行为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恒等式两侧进行求导、积分等运算均仍能保持恒等关系。 当说两个函数相等时,由于相等中包含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因此,这时所说的相等是指恒等。

2. 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

   与等式的情况相同,存在某些不等式对任意变量值都成立,此时称不等式恒成立。下面介绍一些恒成立的不等式。

最值

   $\max f(x),\min f(x)$

不等式恒成立条件

   若给定集合 $A$,在 $A$ 上函数满足:

\begin{equation} \displaystyle\max_{x\in A} f(x)\leq 0\qquad\text{或}\qquad\min_{x\in A} f(x)\geq 0~. \end{equation}
,则称 $f(x)\leq 0$ 或 $f(x)\geq 0$ 在 $A$ 上恒成立。

   $f(x)\leq g(x)$ 或 $f(x)\geq g(x)$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函数 $F(x)=f(x)-g(x)$ 满足之前的恒成立条件。如果想要各自考虑 $f(x),g(x)$,而不是上面的方法。那么 $\max f(x)\leq\min g(x)$ 或 $\min f(x)\geq\max g(x)$ 对于恒成立而言是充分不必要条件。以第一个为例,成立的原因是 $f(x)\leq\max f(x)\leq\min g(x)\leq g(x)$,这是一种严格的成立,就像二者中间有一个区域,谁都不越雷池一步。

未完成:说明图,一个是彼此交错但不超过,一个是中间严格不大于。

   这里容易搞混符号,注意,$\min f(x)\leq\min g(x)$ 或 $\max f(x)\geq\max g(x)$ 对于恒成立而言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根本上还是要记住原理。

   另外如果 $g(x)=c$ 是常数,则之前的成立条件也可认为是:若在 $A$ 上函数满足:

\begin{equation} \displaystyle\max_{x\in A} f(x)\leq a\qquad\text{或}\qquad\min_{x\in A} f(x)\geq b~. \end{equation}
,则称 $f(x)\leq a$ 或 $f(x)\geq b$ 在 $A$ 上恒成立。

   一般出现在题目中时,往往会给出一个含参的函数,如 $f(x;a,b,c)=ax^2+bx+c$ 等。这时需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利用上面的成立条件来推导。下面给出一些常用的不同的函数或运算满足的恒成立的不等式,请在使用时注意他们成立的前提条件和取等条件: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选取 $g(x)$ 为 $f(x)$ 的某条切线,此时,切点往往成为取等的临界条件。比如 $\forall x\in\mathbb{R},e^x\geq x+1$ 当且仅当 $x=0$ 时成立,又如 $\forall x\in\mathbb{R}^+,\ln x\leq x-1$ 当且仅当 $x=1$ 时成立。

3.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是基于 $(a-b)^2\geq0$ 得到的一组不等关系。由于 $(a-b)^2\geq0$ 恒成立,因此由此推广得到的不等式也是恒成立的。推广的过程是通过向 $a,b$ 赋值实现的,而推广后由于不等号两边的表达式均为某种均值的形式,因此基本不等式也称为均值不等式均值定理,而由于存在多种均值,也有人称其为(均值)不等式链

基本不等式的简易形式

   下面给出的是高中要求的常见形式:

定理 1 基本不等式(简易)

\begin{equation} {a^2+b^2\over2}\geq ab\qquad\text{或}\qquad{a+b\over2}\geq \sqrt{ab}~. \end{equation}
当且仅当 $a=b$ 时取等。

   证明过程是显然的,将 $(a-b)^2\geq0$ 打开并移项就可以得到,或后的写法也只是将 $a,b$ 替换成了 $\sqrt{a},\sqrt{b}$。但他背后的意义是深远的,一般称 $\displaystyle a+b\over2$ 为算术平均数,也就是通常生活中提到平均值时所指的数,称 $\sqrt{ab}$ 为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通常在计算增长率时使用,比如投资某个项目,第一年的收益率是 $4\%$,第二年是 $10\%$,则两年的平均收益率并非 $\displaystyle {4\%+10\%\over2}=7\%$,而是 $\sqrt{1.04\times1.10}-1=6.96\%$。根据基本不等式,如果直接计算算术平均数,则总会高估实际的收益率。

   同时,根据 $a^2+b^2\geq2ab$ 可以得到 $2a^2+2b^2\geq a^2+2ab+b^2=(a+b)^2$,两侧同时开方则可得到

\begin{equation} \sqrt{a^2+b^2\over2}\geq{a+b\over2}~. \end{equation}
而将 $a^2+b^2\geq2ab$ 中的 $a,b$ 替换成 $\displaystyle\sqrt{1\over a},\sqrt{1\over b}$,则有 $\displaystyle{1\over a}+{1\over b}\geq{2\over\sqrt{ab}}$,即:
\begin{equation} {2\over\displaystyle{1\over a}+\displaystyle{1\over b}}\leq\sqrt{ab}~. \end{equation}
其中,$\displaystyle \sqrt{a^2+b^2\over2}$ 称为平方平均数,它的特点是越大的值影响越大,或者说给予较大的值更高的权重。通常用在一些 $0$ 附近的数上,来反映波动程度。$\displaystyle{2\over\displaystyle{1\over a}+\displaystyle{1\over b}}$ 称为调和平均数,通常用来计算等量变化时的速率或比率,比如一段路一半以 $60{\rm km/h}$ 的速度运动,另一半以 $30{\rm km/h}$ 的速度运动,那么平均速度是 $\displaystyle \frac{2}{\displaystyle\frac{1}{60} + \frac{1}{30}} = 40{\rm km/h}$,而非 $\displaystyle{60+30\over2}=45{\rm km/h}$。

   注意,本节出现的 $a,b$ 都是变量,因此可以给其赋予某个数或某种函数,例如取 $\displaystyle a=x,b={1\over x}$,此时有:$\displaystyle x+{1\over x}\geq2,\quad(x>0)$

不等式链

   这四种均值都有广泛的应用1。事实上,上面的四种平均数都可以扩展至多个数,对于一列数 $a_1,a_2,\cdots,a_n$,称

\begin{equation} \begin{array}{c} \displaystyle Q = \sqrt{\frac{a_1^2 + a_2^2 + \cdots + a_n^2}{n}}\\\\ \displaystyle A = \frac{a_1 + a_2 + \cdots + a_n}{n}\\\\ \displaystyle G = \sqrt[n]{a_1 \cdot a_2 \cdot \cdots \cdot a_n}\\\\ \displaystyle H = \frac{n}{\frac{1}{a_1} + \frac{1}{a_2} + \cdots + \frac{1}{a_n}} \end{array}~. \end{equation}
分别为:

定理 2 均值不等式

   对于一列数 $a_1,a_2,\cdots,a_n$,有

\begin{equation} Q\geq A\geq G\geq H~.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displaystyle\sqrt{\frac{\displaystyle\sum_{i=1}^na_i^2}{n}}\geq \frac{\displaystyle\sum_{i=1}^na_i}{n}\geq \sqrt[n]{\prod_{i=1}^na_i}\geq \frac{n}{\displaystyle\sum_{i=1}^n\frac{1}{a_i}}~. \end{equation}
当且仅当 $\forall 0\leq i,j\leq n,a_i=a_j$ 时取等。

4. *柯西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Cauchy-Schwarz Inequality)为两个向量或数列的内积与它们的模长之间建立了不等关系。

   高中常用的二维模式如下:

\begin{equation} \left( a^2 + b^2\right) \left(c^2 + d^2 \right) \geq \left( ac+bd \right)^2~. \end{equation}

   多维模式如下:

\begin{equation} \left( \sum_{i=1}^{n} a_i^2 \right) \left( \sum_{i=1}^{n} b_i^2 \right) \geq \left( \sum_{i=1}^{n} a_i b_i \right)^2~. \end{equation}

   证明:在几何上,柯西不等式可以通过向量内积和向量模的关系得到解释。设 $\mathbf{a}$ 和 $\mathbf{b}$ 是两个向量,则它们的内积可以表示为:

   $$\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a}\| \|\mathbf{b}\| \cos \theta~.$$

   其中 $\theta$ 是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根据 $\cos \theta$ 的取值范围,显然有:

   $$|\mathbf{a} \cdot \mathbf{b}| \leq \|\mathbf{a}\| \|\mathbf{b}\|~.$$

   这就是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当 $\theta = 0$ 或 $\theta = \pi$ 时,即两个向量平行。

5. *排序不等式

   假设有两列数字 $a_1,a_2,\cdots,a_n;b_1,b_2,\cdots,b_n$。若 $\forall 1\leq i< j\leq n,a_i\leq a_j\land b_i\leq b_j$ 则称二者为顺序排列,也就是两个序列的增长方向相同。若 $\forall 1\leq i< j\leq n,a_i\leq a_j\land b_i\geq b_j$,则称二者为逆序排列,也就是两个序列的增长方向相反。其他排列方式称为乱序排列。排序不等式表示:逆序和 $\leq$ 乱序和 $\leq$ 顺序和,规范表述如下:

定理 3 排序不等式

   设两列数字 $a_1, a_2, \cdots, a_n$ 和 $b_1, b_2, \cdots, b_n$,两列数分别满足 $a_1 \leq a_2 \leq \cdots \leq a_n$ 和 $b_1 \leq b_2 \leq \cdots \leq b_n$。那么有如下不等式:

\begin{equation} \sum_{i=1}^n a_i b_i \geq \sum_{i=1}^n a_i b_{\sigma(i)} \geq \sum_{i=1}^n a_i b_{n+1-i}~, \end{equation}
其中 $\sigma$ 表示对 ${1, 2, \cdots, n}$ 的非顺序、逆序的任意排列,当且仅当 $\forall 1\leq i,j\leq n,a_i=a_j$ 或 $\forall 1\leq i,j\leq n,b_i=b_j$ 时,等号成立。

   排序不等式可以证明基本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等其他恒成立的不等式。

引理 1 若 $a\geq b,m\geq n$,则 $am+bn\geq an+bm$

   证明:

   取 $a=b+k,m=n+p$,则 $k,p\geq0$,代入有: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am+bn&= (b+k)m+(a-k)n \\ &= bm+an+kp \\ &\geq an+bm \end{split}~. \end{equation}
或者由 $a\geq b,m\geq n$ 有 $a-b\geq 0,m- n\geq0$,从而 $(a-b)(m- n)\geq0$,打开整理即可得到结论。上面两种方法都可以知道,原不等式当且仅当 $a=b$ 或 $m=n$ 时取等。

   下面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排序不等式中顺序和不小于乱序和,逆序部分同理:

   1. 当 $n=1$ 时显然成立;

   2. 假设当 $n$ 时,任意乱序 $\sigma(i),(1\leq i\leq n)$ 时不等式均成立。当取 $n+1$ 时,$\forall 1\leq i\leq n$ 有 $a_{n+1}>a_i,b_{n+1}>b_i$,从而代入假设有: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sum_{i=1}^{n+1} a_i b_i&=\sum_{i=1}^n a_i b_i+a_{n+1}b_{n+1}\\ &\overset{\mathrm{1}}{\geq} \sum_{i=1}^n a_i b_{\sigma(i)} +a_{n+1}b_{n+1} \\ &\overset{\mathrm{2}}{\geq} \sum_{i=1}^{n+1} a_i b_{\sigma(i)} \\ \end{split}~. \end{equation}
其中:第一个 $\geq$ 根据假设,成立,对应 $1$ 种乱序的情况;第二个 $\geq$ 是交换了某个 $b_{\sigma(i)}$ 和 $b_{n+1}$,此时根据引理 1 可知,必有 $a_i b_{\sigma(i)}+a_{n+1}b_{n+1}\geq a_ib_{n+1} +a_{n+1}b_{\sigma(i)}$,分别对应 $n$ 个乱序的情况。综上,对某个 $\sigma(i)$ 乱序的前提下,添加 $a_{n+1}b_{n+1}$ 后新生成的 $n+1$ 种乱序情况均成立。由于假设任意乱序 $\sigma(i),(1\leq i\leq n)$ 均成立,因此对任意的新乱序 $\sigma(i),(1\leq i\leq n+1)$ 不等式均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排序不等式恒成立。

   证毕。


1. ^ 此处只给出这四种,其实有很多种均值的定义,它们也都可纳入下面的均值定理中。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