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的串联和并联

                     

贡献者: 零穹; addis

预备知识 胡克定律
图
图 1:弹簧的串联(左)、并联(右)

   两个劲度系数为 $k_1, k_2$ 的弹簧的串联后劲度系数为 $k$,那么

\begin{equation} \frac{1}{k} = \frac{1}{k_1} + \frac{1}{k_2} \quad \text{或} \qquad k = \frac{k_1 k_2}{k_1 + k_2}~. \end{equation}
若并联后劲度系数为 $k$,那么
\begin{equation} k = k_1 + k_2~. \end{equation}
可见弹簧的串联和并联分别类似于电阻的并联和串联。类似地多个弹簧串联或并联有
\begin{equation} \frac{1}{k} = \sum_i \frac{1}{k_i}~,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k = \sum_i k_i~. \end{equation}

1. 推导

弹簧的串联

   先考虑两弹簧串联的情况, 如图 1 左,对于弹簧的串联,设弹簧系统两边受力 $F$ 达到平衡。对弹簧 $1$ 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其受弹簧 $2$ 的力大小 $F_1$ 等于外力 $F$,由牛顿第三定律,弹簧 $2$ 受弹簧 $1$ 作用力大小 $F_2$ 也为 $F$。即

\begin{equation} F_1=F_2=F~. \end{equation}
由胡克定律 $F=-k\Delta x$,上式可写为
\begin{equation} k_1\Delta x_1=k_2\Delta x_2=-F~. \end{equation}
那么对于弹簧系统,其劲度系数 $k$ 为
\begin{equation} k=\frac{-F}{\Delta x}=\frac{-F}{\Delta x_1+\Delta x_2}=\frac{-F}{\frac{-F}{k_1}+\frac{-F}{k_2}}=\frac{k_1k_2}{k_1+k_2}~, \end{equation}
或者
\begin{equation} \frac{1}{k}=\frac{1}{k_1}+\frac{1}{k_2}~. \end{equation}

   现在,我们用数学归纳法推导 $n(n\in \mathbb N)$ 个弹簧的串联公式式 3

   1)对于 $n=2$ 的情形,已由上面所证明;

   2)假设对任意给定的 $n=l$,式 3 成立,那么对 $n=l+1$ 情形,可看成前 $l$ 个弹簧串联的弹簧系统(劲度系数 $k_l$)与第 $l+1$ 个弹簧(劲度系数 $ k_{l+1}$)串联的情形。即对于 $n=l+1$ 个弹簧串联的系统,其劲度系数 $k$ 满足

\begin{equation} \frac{1}{k}=\frac{1}{k_l}+\frac{1}{k_{l+1}}~. \end{equation}

   由假设

\begin{equation} \frac{1}{k_l}=\sum\limits_{i=1}^{l}\frac{1}{k_i}~, \end{equation}
代入式 9 ,得
\begin{equation} \frac{1}{k_l}=\sum\limits_{i=1}^{l+1}\frac{1}{k_i}~. \end{equation}

   由数学归纳法原理,式 3 成立

弹簧的并联

   同样,先考虑两弹簧并联的情况, 如图 1 右,对于弹簧的并联,设弹簧系统两边受力 $F$ 达到平衡。设弹簧 1 和弹簧 2 受力分别为 $F_1$ 和 $F_2$,对整个系统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

\begin{equation} F_1+F_2=F~, \end{equation}
而对并联情形,明显有整个系统伸长量 $\Delta x$、两弹簧伸长量 $\Delta x_1$ 和 $\Delta x_2$ 三者相同
\begin{equation} \Delta x=\Delta x_1=\Delta x_2~. \end{equation}
由胡克定律 $F=-k\Delta x$,式 16 可写为
\begin{equation} k_1\Delta x_1+k_2\Delta x_2=k\Delta x~. \end{equation}
式 13 代入式 14 ,得整个弹簧系统劲度系数 $k$
\begin{equation} k=k_1+k_2~. \end{equation}

   与弹簧串联中证明完全类似,我们得到 $n$ 个弹簧并联时的公式式 4

2. 弹簧的切割

   如果把一根均匀弹簧切割成原长的 $\lambda$($\lambda < 1$)倍,那么它的劲度系数变为

\begin{equation} k' = \frac{k}{\lambda}~. \end{equation}

   证明:我们可以把弹簧原长分割成 $n$ 等分,由于弹簧是均匀的,每份的劲度系数都为 $k_0$,那么根据式 3

\begin{equation} k_0 = nk~, \end{equation}
然后再把其中连续的 $m$($m < n$)等分串联,有
\begin{equation} k' = \frac{n}{m}k~. \end{equation}
由于以上的 $m, n$ 可以任取,我们可以使 $m/n \to x$(当 $x$ 是有理数时取等号)。所以有式 16

例 1 

   一根弹性绳劲度系数为 $k$,固定在水平相距为 $L$ 的两点之间,绳子原长远小于 $L$。在距离绳一端 $x$ 处固定一个质点,质点受重力下沉后使其平衡静止,求下沉的深度 $h$。

图
图 2:受力分析

   假设质点左边部分的原长占总原长的比例为 $\lambda$,右边部分的原长占 $1-\lambda$,则有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frac{k_1}{k_2} = \frac{1-\lambda}{\lambda}\\ &\frac{1}{k} = \frac{1}{k_1} + \frac{1}{k_2}~.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根据式 16
\begin{equation} k_1 = \frac{k}{\lambda} ~,\qquad k_2 = \frac{k}{1-\lambda}~. \end{equation}
受力分析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T_1\sin\theta_1 + T_2\sin\theta_2 = mg\\ &T_1\cos\theta_1 = T_2\cos\theta_2~,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其中
\begin{equation} \tan\theta_1 = \frac{h}{x}~, \qquad \tan\theta_2 = \frac{h}{L-x}~,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T_1 = \frac{x}{\cos\theta_1} k_1 ~,\qquad T_2 = \frac{L-x}{\cos\theta_2} k_2~. \end{equation}
解得
\begin{equation} h = \frac{mg}{Lk \left(\frac{1}{x} + \frac{1}{L-x} \right) }~. \end{equation}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