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由度简谐振子(经典力学)

                     

贡献者: JierPeter; addis

预备知识 简谐振子(经典力学)

1. 二自由度简谐振子

   考虑轻质弹簧与两个光滑滑块构成的体系,如图 1 所示。

图
图 1:两个滑块和两根弹簧构成的简谐振子。

   和简谐振子(经典力学)的情况一样,弹簧的原长不重要,因此图中没给出。我们用 $x_1$ 和 $x_2$ 分别表示滑块 $m_1$ 和 $m_2$ 的位置,其中 $x_1$ 表示弹簧 $k_1$ 的长度减去其原长,$x_2$ 表示弹簧 $k_2$ 的长度减去其原长。显然,当 $x_1=x_2=0$ 时两根弹簧都处于原长。

   则这个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m_1\ddot{x}_1 &= -k_1x_1+k_2x_2\\ m_2\ddot{x}_1 &= -k_2x_2~.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这个体系也是也是一个简谐振子。由于它需要两个参数 $x_1, x_2$ 来刻画,因此也称作二自由度的简谐振子。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图 1 的右边加一堵墙,再加一根弹簧将 $m_2$ 和右边的墙连接起来,得到的同样是二自由度简谐振子。

图
图 2:另一种二自由度简谐振子的模型。图中方块是固定的墙面,只有粉色的圆球有质量,其它构件都是轻质的。红色和蓝色分别表示只能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的滑杆,粉色圆球被固定在这两个滑杆中。两个滑杆分别连接到图示的两根弹簧上。

   图 2 所示的模型也是一个二自由度简谐振子,两个参数分别是圆球的横位移和纵位移。

   一般地,二自由度简谐振子的运动方程写为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ddot{x}_1 &= k_{11}x_1+k_{12}x_2\\ \ddot{x}_2 &= k_{21}x_1+k_{22}x_2~.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二自由度简谐振子的方程解法

   类比简谐振子(经典力学)中的解法,我们可以先猜想式 2 的一些特解。

   最简单的情况是,两个参数都做相位相同的单自由度简谐振动,只是振幅不一样,即 $Ax_1(t) = x_2(t)$,其中 $A$ 是一个常数。于是问题就化为一个单自由度简谐运动。

   此时 ${\ddot{x}_1}/{\ddot{x}_2}=A$,代入式 2

\begin{equation} \frac{k_{11}+k_{12}A}{k_{21}+k_{22}A}=A~,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k_{22}A^2+(k_{21}-k_{12})A-k_{11} = 0~. \end{equation}
因此 $A$ 是确定的:
\begin{equation} A = \frac{(k_{12}-k_{21})\pm\sqrt{(k_{12}-k_{21})^2 + 4k_{22}k_{11}}}{2k_{22}}~. \end{equation}

   这样能得到两个倍率 $A$,记为 $A_1$ 和 $A_2$。在继续解方程之前,我举一个例子来方便你体会两个倍率的意义:

图
图 3:一个简单的二自由度简谐振子模型。

   图 3 所示的简谐振子体系高度对称,因此很容易发现两种特殊情况:一是两个滑块之间的距离恒为中间弹簧的原长,作完全相同的单自由度简谐运动,此时中间弹簧等同于不存在,这个情况对应 $A=1$;二是 $A=-1$,两个滑块作完全对称的运动。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的频率高一些,因为每个滑块都额外受中间弹簧的力了。

   得到 $A_i$ 以后,式 2 化为

\begin{equation} \ddot{x}_1 = (k_{11}+A_ik_{12})x_1~, \end{equation}
从而得特解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x_1(t) &= C_i \cos\left(\sqrt{-k_{11}-A_ik_{12}}t+\phi_i\right) \\ x_2(t) &= A_iC_i \cos\left(\sqrt{-k_{11}-A_ik_{12}}t+\phi_i\right) ~.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将各 $A_i$ 对应的特解组合起来,就能得到通解: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x_1(t) &= C_1 \cos\left(\sqrt{-k_{11}-A_1k_{12}}t+\phi_1\right) +C_2 \cos\left(\sqrt{-k_{11}-A_2k_{12}}t+\phi_2\right) \\ x_2(t) &= A_1C_1 \cos\left(\sqrt{-k_{11}-A_1k_{12}}t+\phi_1\right) +A_2C_2 \cos\left(\sqrt{-k_{11}-A_2k_{12}}t+\phi_2\right) ~.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其中 $C_1, C_2, \phi_1, \phi_2$ 都是待定常数。通过给定两组参数的初值,如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即可得到满足初值的特解。

模式

   上面的解答中,我们通过考虑两个参数成正比的特殊情况得到两个特解,用这两个特解组合出了一般的通解。这两个特解就叫做模式(mode)。如果能从题目中直接找到模式,那么就可以直接给出通解。

2. 多自由度简谐运动

   我们可以把有 $n$ 个自由度的简谐运动方程写为

\begin{equation} \ddot{ \boldsymbol{\mathbf{x}} } = \boldsymbol{\mathbf{K}} \boldsymbol{\mathbf{x}} ~, \end{equation}
其中 $ \boldsymbol{\mathbf{x}} = \begin{pmatrix}x_1, x_2, \cdots, x_n\end{pmatrix} ^{\mathrm{T}} $ 为列矩阵,$ \boldsymbol{\mathbf{K}} $ 为一个 $n$ 阶方阵。

   类似找模式的思路,我们可以设式 9 有特解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x}} (t) = \boldsymbol{\mathbf{v}} \cos\left(\omega t + \phi\right) ~, \end{equation}
即 $ \boldsymbol{\mathbf{x}} $ 的各个分量之间的比值不变,其中 $ \boldsymbol{\mathbf{v}} $ 的各分量都是常数。将式 10 代入式 9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v}} = -\omega^2 \boldsymbol{\mathbf{K}} \boldsymbol{\mathbf{v}} ~. \end{equation}
也就是说,$ \boldsymbol{\mathbf{v}} $ 是 $ \boldsymbol{\mathbf{K}} $ 的一个本征向量

   每个本征向量能解出式 9 的一个特解,即模式式 9 ),而通解则是这些模式的线性组合。具体解法请参考例 1

例 1 三自由度简谐振子

  

   考虑简谐振子方程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ddot{x}_1 &= -2x_1+x_2-x_3\\ \ddot{x}_2 &= -x_2-x_3\\ \ddot{x}_3 &= -3x_3~.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x}} = \begin{pmatrix}x_1\\x_2\\x_3\end{pmatrix} ~, \qquad \boldsymbol{\mathbf{K}} = \begin{pmatrix}-2&1&-1\\ 0&-1&-1\\ 0&0&-3\end{pmatrix} ~. \end{equation}
则方程化为式 9 的形式。

   求出 $ \boldsymbol{\mathbf{K}} $ 的三个本征向量: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boldsymbol{\mathbf{v}} _1 &= \begin{pmatrix}1\\0\\0\end{pmatrix} \qquad(\text{本征值为}-2)\\ \boldsymbol{\mathbf{v}} _2 &= \begin{pmatrix}1\\1\\0\end{pmatrix} \qquad(\text{本征值为}-1)\\ \boldsymbol{\mathbf{v}} _3 &= \begin{pmatrix}1\\1\\2\end{pmatrix} \qquad(\text{本征值为}-3)~.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式 14 中的三个 $ \boldsymbol{\mathbf{v}} _i$ 分别代入式 11 的 $ \boldsymbol{\mathbf{v}} $,得到三个模式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boldsymbol{\mathbf{x}} _1(t) &= \boldsymbol{\mathbf{v}} _1 \cos\left(\sqrt{2} t + \phi_1\right) \\ \boldsymbol{\mathbf{x}} _2(t) &= \boldsymbol{\mathbf{v}} _2 \cos\left(t + \phi_2\right) \\ \boldsymbol{\mathbf{x}} _3(t) &= \boldsymbol{\mathbf{v}} _3 \cos\left(\sqrt{3} t + \phi_3\right) ~.\\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其中各 $\phi_i$ 为待定常数。

   通解就是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x}} (t) = C_1 \boldsymbol{\mathbf{x}} _1(t)+C_2 \boldsymbol{\mathbf{x}} _2(t)+C_3 \boldsymbol{\mathbf{x}} _3(t)~, \end{equation}
其中各 $C_i$ 为待定常数。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