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数

                     

贡献者: JierPeter; Giacomo; addis; 叶月2_

预备知识 1 域上的代数

1. 李代数

   李代数(Lie algebra)是对域上的代数进行的一种推广。域上的代数是指域上的线性空间配合了一个矢量乘法,使得这个线性空间在矢量乘法下也能构成一个环。李代数也是域上线性空间配合了一个矢量乘法,这个矢量乘法和构成环的乘法几乎一样,但是有一点显著不同:将环乘法的结合律替代为 Jacobi 结合性。

   李代数在现代理论物理的时空研究中应用广泛,常用于描述光滑张量场之间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此时我们把一个光滑张量场本身看成一个向量。

定义 1 李代数

   给定域 $\mathbb{F}$ 上的一个线性空间 $V$。在 $V$ 上定义一个 “乘法” 运算 $[\cdot, \cdot] : V \times V \to V$,对于任意 $ \boldsymbol{\mathbf{v}} _1, \boldsymbol{\mathbf{v}} _2\in V$,将它们的运算结果记为 $[ \boldsymbol{\mathbf{v}} _1, \boldsymbol{\mathbf{v}} _2]$,称为李括号。$(V, [\cdot, \cdot])$ 被称为一个李代数,如果它满足以下性质:

  • 封闭性 对于任意 $ \boldsymbol{\mathbf{v}} _1, \boldsymbol{\mathbf{v}} _2\in V$,$[ \boldsymbol{\mathbf{v}} _1, \boldsymbol{\mathbf{v}} _2]\in V$。
  • 双线性性1 对于任意 $c_1, c_2 \in \mathbb{F}$ 和任意 $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v}} _1, \boldsymbol{\mathbf{v}} _2, \boldsymbol{\mathbf{u}} , \boldsymbol{\mathbf{u}} _1, \boldsymbol{\mathbf{u}} _2 \in V$,都有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 \boldsymbol{\mathbf{v}} , c_1 \boldsymbol{\mathbf{u}} _1 + c_2 \boldsymbol{\mathbf{u}} _2]} &= c_1 [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u}} _1] + c_2[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u}} _2], \\ [c_1 \boldsymbol{\mathbf{v}} _1+c_2 \boldsymbol{\mathbf{v}} _2, \boldsymbol{\mathbf{u}} ] &= c_1[ \boldsymbol{\mathbf{v}} _1, \boldsymbol{\mathbf{u}} ] + c_2[ \boldsymbol{\mathbf{v}} _1, \boldsymbol{\mathbf{u}} _2]~. \end{aligned} \end{equation}
  • 反对称性 对于任意 $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u}} \in V$,有 $[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u}} ]=-[ \boldsymbol{\mathbf{u}} , \boldsymbol{\mathbf{v}} ]$。
  • Jacobi 结合性 对于任意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z}} \in V$,有
    \begin{equation} [ \boldsymbol{\mathbf{x}} ,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z}} ,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y}} , [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x}} ]]=0~. \end{equation}

   由于李括号用有时也被视为乘法,因此有时也称之为括积

   李代数定义中的双线性性可以通过反对称性和单线性性2推出,所以和小时百科中群的定义一样,是有冗余的。

定义 2 交换李代数

   设 $\mathfrak{g}$ 为域 $\mathbb{F}$ 上的 $n$ 维李代数,那么如果对于任意的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in\mathfrak{g}$,都有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x}} ]$(等价的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 0$),则称这是一个交换李代数(commutative Lie algebra)阿贝尔李代数(abelian Lie algebra)

   李代数和结合代数定义 1 (很多时候直接称代数)的关系极为紧密,每个结合代数都可以唯一地导出一个李代数:

定理 1 结合代数导出李代数

   设 $\mathfrak{A}$ 是域 $\mathbb{F}$ 上的一个结合代数,以 $\times$ 为环的乘法,那么如果定义 $$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 \boldsymbol{\mathbf{x}}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x}} ~, $$ 其中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in\mathfrak{A}$,则 $(\mathfrak{A}, [\cdot, \cdot])$ 构成一个李代数。

   证明

   封闭性是显然的,因为 $\times$ 是封闭的。

   由这个括积的定义,反对称性也是显然的,因为 $ \boldsymbol{\mathbf{x}}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x}}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 恒成立。

   由反对称性,我们只需要证明单线性性即可推出双线性性:$\forall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z}} \in\frak{A}$ 和 $a, b\in\mathbb{F}$,有: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 \boldsymbol{\mathbf{x}} +b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z}} ]}&=(a \boldsymbol{\mathbf{x}} +b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z}} \times(a \boldsymbol{\mathbf{x}} +b \boldsymbol{\mathbf{y}} )\\ &=a \boldsymbol{\mathbf{x}}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b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a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x}} -b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 &=a( \boldsymbol{\mathbf{x}}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x}} )+b(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 &=a[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z}} ]+b[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z}} ]~. \end{aligned} \end{equation}

   最后是 Jacobi 结合性: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 \boldsymbol{\mathbf{x}} ,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x}} \times (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x}} \\ &= \boldsymbol{\mathbf{x}}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x}} \times( \boldsymbol{\mathbf{z}} \times \boldsymbol{\mathbf{y}} )~.\\ \end{aligned} \end{equation}

   依次轮换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和 $ \boldsymbol{\mathbf{z}} $ 的位置,即可相互抵消,得到 $[ \boldsymbol{\mathbf{x}} ,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z}} ,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y}} , [ \boldsymbol{\mathbf{z}} , \boldsymbol{\mathbf{x}} ]]=0$。

   由式 4 ,轮换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和 $ \boldsymbol{\mathbf{z}} $ 的顺序后把得到的三个式子相加,即可以得到 Jacobi 结合性。

  

未完成:该证明不够清晰

   证毕

   知道了每个结合代数可以对应一个李代数后,我们自然会好奇,每个李代数是不是也能 “对应” 一个结合代数?答案是肯定的,见泛包络代数

定义 3 中心

   设 $\mathfrak{g}$ 为域 $\mathbb{F}$ 上的李代数,记 $C(\mathfrak{g})=\{ \boldsymbol{\mathbf{x}} \in\mathfrak{g}|\forall \boldsymbol{\mathbf{y}} \in\mathfrak{g},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y}} ]= \boldsymbol{\mathbf{0}} \}$,称之为 $\mathfrak{g}$ 的中心(center)

   李代数的中心,概念直接来自群等其它代数结构的中心,即 “和所有元素的运算都交换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对李代数来说,交换意味着李括号的结果为 $0$。

2. 例子

   结合代数对应李代数这一事实,使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个常见的结合代数:矩阵代数。在本文中,将域 $\mathbb{F}$ 上的 $n$ 阶可逆方阵的集合记为 $ \operatorname {gl}(n, \mathbb{F})$,那么这个集合自然构成 $\mathbb{F}$ 上的一个线性空间(以矩阵加法为向量加法),而矩阵乘法则使之构成一个环,因此这是一个结合代数。

例 1 一般线性李代数

   域 $\mathbb{F}$ 上的 $ \operatorname {gl}(n, \mathbb{F})$ 是一个结合代数。由这个结合代数可以导出李代数,其中对于矩阵 $ \boldsymbol{\mathbf{A}} $ 和 $ \boldsymbol{\mathbf{B}} $,括积的定义为 $[ \boldsymbol{\mathbf{A}} , \boldsymbol{\mathbf{B}} ]= \boldsymbol{\mathbf{A}} \boldsymbol{\mathbf{B}} - \boldsymbol{\mathbf{B}} \boldsymbol{\mathbf{A}} $。该李代数被称为一般线性李代数,名称和一般线性群 $ \operatorname {GL}(n, \mathbb{F})$ 对应。

例 2 特殊线性李代数

   对于域 $\mathbb{F}$ 和正整数 $n$,记 $ \operatorname {sl}(n, \mathbb{F})$ 为 $ \operatorname {gl}(n, \mathbb{F})$ 中迹为 $0$ 的矩阵构成的结合代数,则它可以导出一个特殊线性李代数,名称也和特殊线性群 $ \operatorname {SL}(n, \mathbb{F})$ 对应。

例 3 三维向量叉积

   域 $\mathbb{R}$ 上的三维线性空间 $\mathbb{R}^3$ 中,将括积定义为叉积:$\forall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u}} \in \mathbb{R}^3$,有 $[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u}} ]= \boldsymbol{\mathbf{v}} \times \boldsymbol{\mathbf{u}} $。那么这个线性空间配上叉积可以得到一个李代数。

例 4 李代数的积

   若 $\mathfrak g,\mathfrak h$ 都是李代数,那么定义李代数的积 $\mathfrak g\times\mathfrak h$,对于任意 $X,X'\in \mathfrak g,Y,Y'\in \mathfrak h$,李括号运算为

\begin{equation} [(X,Y),(X',Y')]=[[X,X'],[Y,Y']]~. \end{equation}
可以证明,该李括号的定义满足李代数的必须性质。因此,“李代数的积” 也是李代数。

3. 结构常数

预备知识 2 张量的坐标变换爱因斯坦求和约定

   李代数的括积的作用是把两个向量映射为一个向量,而且还要求具有双线性性,因此括积实际上是一个三阶张量。如果设 $\mathfrak{g}$ 为域 $\mathbb{F}$ 上的 $n$ 维李代数,而 $\{ \boldsymbol{\mathbf{x}} _i\}$ 为它的一组基,那么对于任意的 $ \boldsymbol{\mathbf{x}} _i$ 和 $ \boldsymbol{\mathbf{x}} _j$,存在 $C^k_{ij}\in\mathbb{F}$,使得 $[ \boldsymbol{\mathbf{x}} _i, \boldsymbol{\mathbf{x}} _j]=C^k_{ij} \boldsymbol{\mathbf{x}} _k$3。这样的 $C^k_{ij}$ 就是括积张量的三维矩阵表示。

   显然,括积张量的三维矩阵表示依赖于基的选取,和所有其它张量一样。当选定基以后,所得到的矩阵称为 $\mathfrak{g}$ 关于基 $\{ \boldsymbol{\mathbf{x}} _i\}$ 的结构常数

定理 2 

   设 $\mathfrak{g}$ 为域 $\mathbb{F}$ 上的 $n$ 维李代数,它在基 $\{ \boldsymbol{\mathbf{x}} _i\}$ 下的结构常数为 $C^k_{ij}$,那么有:

  1. $C^k_{ij}=-C^k_{ji}$。
  2. $C^l_{ij}C^m_{lk}+C^l_{jk}C^m_{li}+C^l_{ki}C^m_{lj}=0$。

   定理 2 的证明思路简述如下,细节读者可自行补充:对于第一条,直接应用反交换性;对于第二条,考虑 $[ \boldsymbol{\mathbf{x}} _i, [ \boldsymbol{\mathbf{x}} _j, \boldsymbol{\mathbf{x}} _k]] = [ \boldsymbol{\mathbf{x}} _i, C_{jk}^l \boldsymbol{\mathbf{x}} _l] = C_{jk}^l C_{il}^m \boldsymbol{\mathbf{x}} _m$,再应用反交换性就能直接得到式中左边的第二项,以此类推,应用 Jacobi 结合性即可得到整个式子。

   结构常数唯一地对应李代数,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任取一个线性空间,然后通过定义满足定理 2 的结构常数来定义括积,从而得到一个李代数。

定理 3 结构常数的变换

   设 $\mathfrak{g}$ 为域 $\mathbb{F}$ 上的 $n$ 维李代数,它在基 $\{ \boldsymbol{\mathbf{x}} _i\}$ 下的结构常数为 $C^k_{ij}$,在基 $\{ \boldsymbol{\mathbf{y}} _i\}$ 下的结构常数为 $D^k_{ij}$,而且有过渡矩阵$a_i^j$ 使得 $ \boldsymbol{\mathbf{y}} _i=a_i^j \boldsymbol{\mathbf{x}} _j$,那么有变换法则:

\begin{equation} D_{ij}^k a_k^j=a_i^m a_j^n C^j_{mn}~. \end{equation}

   证明

\begin{equation} [ \boldsymbol{\mathbf{y}} _i, \boldsymbol{\mathbf{y}} _j] = D_{ij}^k \boldsymbol{\mathbf{y}} _k = D_{ij}^k a_k^j \boldsymbol{\mathbf{x}} _j~,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 \boldsymbol{\mathbf{y}} _i, \boldsymbol{\mathbf{y}} _j]=[a_i^m \boldsymbol{\mathbf{x}} _m, a_j^n \boldsymbol{\mathbf{x}} _n]=a_i^m a_j^n[ \boldsymbol{\mathbf{x}} _m, \boldsymbol{\mathbf{x}} _n]=a_i^m a_j^n C^j_{mn} \boldsymbol{\mathbf{x}} _j~. \end{equation}

   比较式 7 式 8 ,消去 $ \boldsymbol{\mathbf{x}} _j$ 即可得 $D_{ij}^k a^k_j = a_i^m a_j^n C^j_{mn}$。

   证毕

   回顾张量的坐标变换文章,我们发现这就是三阶张量的坐标变换式。


1. ^ 如果用爱因斯坦求和约定来表达,双线性性还可以写为 $[a^i \boldsymbol{\mathbf{v}} _i, b^j \boldsymbol{\mathbf{u}} _j] = a^i b^j[ \boldsymbol{\mathbf{v}} _i, \boldsymbol{\mathbf{u}} _j]$。
2. ^ 即对于参与运算的双方中某一方线性就可以,比如对后面的线性:$[ \boldsymbol{\mathbf{v}} ,a \boldsymbol{\mathbf{x}} +b \boldsymbol{\mathbf{y}} ]=a[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x}} ]+b[ \boldsymbol{\mathbf{v}} , \boldsymbol{\mathbf{y}} ]$。
3. ^ 注意使用爱因斯坦求和约定。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