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者: 欄、停敘
在学习函数的性质时,曾经提到过函数的变化率。其中,平均变化率(average rate of change)的概念类似于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反映了函数在一个区间内的整体变化趋势。当平均变化率所涉及的两个点逐渐靠近,直至几乎重合时,这一变化率便转化为描述局部变化的工具。此时,连线逐渐成为该点处的切线,而平均变化率也演变为瞬时变化率(instantaneous rate of change),即函数在该点的变化速率。瞬时变化率的另一个名称是导数(derivative)。
平均变化率提供了宏观的变化趋势,而导数则通过精确的数学方法刻画了局部的瞬时变化。导数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几乎所有涉及变化的领域都能发现它的踪迹。例如,在经济学中,导数用于分析股票价格的涨跌;在气象学中,它可以测量温度的变化速度;在生物学中,它帮助研究细胞分裂的速率。作为研究变化的强大工具,导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帮助深入理解和处理动态问题。
导数的理论基础依赖于极限(limit),但由于高中阶段未涉及极限的具体内容,因此高中的导数的学习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导数不仅是理解函数变化的核心工具,也是未来微积分学习的重要基础。高中阶段对导数的熟练掌握,将为进一步研究函数极限与积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谈论导数的定义之前,先从一个生活中的常见情景入手:假设某人开车从家到商场,整个行程花了 30 分钟,行驶了 15 公里。通过小学就学过的计算,可以得出这段旅程的平均速度为 15 公里 ÷ 0.5 小时 = 30 公里/小时。这种计算方式,是对整个行程的总体描述,表示汽车 “平均” 每小时行驶的距离。
然而,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汽车的速度并不是恒定的。坐车时可以看到仪表盘上的速度表,它显示的单位同样是 “公里/小时”,但随着行驶情况变化,汽车可能需要减速、加速,甚至短暂停车,它显示的数字也会有时是 10 公里/小时,有时是 80 公里/小时,甚至可能短暂为 0。这些读数反映的是汽车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也被称为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差别在于,前者描述的是某一具体时刻的车速,而后者是对整个行程的概括。这两种速度各有用处:平均速度简单直观,但忽略了旅途中车速的变化;瞬时速度则能精确反映某一时刻的状态,但若没有速度表,就没有办法知道瞬时速度。
如果把汽车的运动位置当成一个函数的话,瞬时速度就是这个函数的导数。速度表1的显示原理就是在不断地进行导数运算。那么速度表是怎么实现的呢?下面大概介绍一下原理,速度表自己带有一个脉冲信号,他会从 0 开始不断计数,而且计数间隔的时间非常短。另外,车轮每转一圈它就会记录并重新开始计数。对于一台确定的车,每两个脉冲间隔的时间 $t$,车轮的直径为 $d$,都是确定的,如果车轮或轴旋转一圈时会触发的脉冲数为 $N$,那么速度表的值 $v$ 就是:
这里,$\Delta y$ 表示车轮转一周的路程,$\Delta x$ 表示对应的时间间隔。这个计算方式本质上仍然是之前熟悉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但如之前所说,人们通常将速度表显示的值视为瞬时速度。那么,为什么这里的平均速度可以作为瞬时速度呢?
这和导数的定义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函数的平均变化率$\displaystyle\frac{\Delta y}{\Delta x}$,如果区间 $[a, b]$ 的两个端点距离非常近,近到几乎无法区分两个端点了,这时一般 $\Delta x,\Delta y$ 都会非常小,这个比值如果稳定存在的话,那么就称这个比值为导数。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如果能够控制这两个值,使得它们达成都比较小的特定条件,就可以近似地认为比值是导数。而这也是几乎所有数字领域实现导数计算的原理。
在速度表的例子中,车轮周长通常在 2 米左右(即 0.002 千米),对于 “公里/小时” 这种单位的速度,速度表需要感知的最低车速约为 1 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对应的最小时间间隔约为 0.002 小时(即 7.2 秒)。因此,车速较低时,速度表的数值可能会有一定延迟,因为需要完成计数后才能更新,不过这时对于驾驶者影响也不大了。当然前面这是题外话,对于日常使用来说,0.002 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小了,更不用说一般汽车行驶的速度都是几十公里每小时,时间间隔就更小了。因此,才可以基本认为速度表输出的就是瞬时速度。
回过头来看,从刚才的描述中,已经从平均变化率与导数的区别得到了导数定义的核心部分,下面以定义形式给出:
在导数的定义中,表达式 $f(x_0+\Delta x)-f(x_0)$ 代表函数值的增量,也就是平均变化率中的 $\Delta y$ 的具体形式,严格对应于自变量的增量 $\Delta x$。这一形式表达了函数在某一段增量上的整体变化。
导数定义的核心在于使变量 $\Delta x$ 趋于 0,这一点与速度表中基于有限时间间隔的近似结果有着本质区别。速度表中的时间间隔 $t$ 可以缩短到非常小的范围,这在实际应用中已足够精确,但时间间隔与 0 之间总是有一定距离,因此其计算的速度是一种物理近似。相比之下,数学追求的是严格的逻辑和普遍适用的结论。在速度表的情境中,若 $\Delta x$ 保持为有限值,所得到的速度只能达到有限精度。
而在数学中,讨论的焦点并非 “非常小”,而是 “无限接近于 0”,这一思想通过极限(limit)的概念得以实现。极限关注的是当 $\Delta x$ 趋于 0 时,分子 $f(x_0 + \Delta x) - f(x_0)$ 的变化量也随之变小,而两者的比值 $\frac{f(x_0 + \Delta x) - f(x_0)}{\Delta x}$ 能不能趋向某个确定值。就像在微风中飘动的风筝,风筝似乎被无数微小风向的变化驱动,但这些微小变化彼此影响,使风筝总体上呈现出某种确定的移动趋势。通过极限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误差,得出一个 “无限精度” 的值。这种精确性不仅为数学定义带来了严谨性,也扩展了导数的适用范围,使其能够分析精确到无穷小尺度的变化。
一个常见的疑问是:“$\Delta x$ 是不是等于 0?”,因为它在分母上,如果是 0,那么就打破了 0 不能做分母这件事,而如果是一个确定的不是 0 的数,那么好像,又回到了上面所说的那种物理近似的情况。这一问题曾在历史上引发争议。在牛顿(Isaac Newton)和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建立微积分体系时,无穷小(infinitesimal)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但它们并未对这一概念作出精确的定义。这一漏洞引来了批评,例如贝克莱(George Berkeley)称无穷小为 “幽灵般的量”。直到 19 世纪,魏尔施特拉斯(Karl Weierstrass)通过极限的语言给出了严格的数学定义。无穷小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绝对值可以任意接近 0 但永远不为 0 的动态量。无穷小的引入,使数学能够研究 “接近” 的行为,而不仅限于 “已经到达” 的状态。因此,导数描述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 “接近” 行为,而如果不论怎么变化,最终都会变成同样的结果,就说这个导数存在。
导数也是一个对应关系,即每个自变量都对应一个导数,因此他也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称为导函数(不引起歧义时,简称为导数)。导函数和原本的函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以根据定义或求导方法,来求一个函数的导函数,这个过程就是求导。
由于历史发展和人们长久以来的使用习惯,导函数逐渐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记法。这些记法不仅仅是使用者的偏好选择,还与特定领域的需求和表达习惯密切相关。既为方便计算和推导,也为强调不同的数学概念。了解这些符号的使用,有助于理解求导这个运算,另外在未来见到时,也不至陌生,不要求完全掌握,看个眼熟就好。下面的符号针对函数 $y=f(x)$:
在高中阶段,一般要求只使用拉格朗日记法,即 $y'$ 或 $f'(x)$,并且不允许使用其他记法。其余的记法可以这样理解:
为记录方便,下面记 $u=f(x),v=g(x),u'=f'(x),v'=g'(x)$。
这里将常见的函数与导数对照表列出如下,方便查询。具体介绍需查看每个函数自己的页面。
函数名称 | 函数 $f(x)$ | 导函数 $f'(x)$ |
幂函数 | $x^n$ | $n x^{n-1}$ |
反比例函数 | $\displaystyle\frac{1}{x}$ | $\displaystyle-\frac{1}{x^2}$ |
指数函数(e 为底) | $e^x$ | $e^x$ |
对数函数(e 为底) | $ \ln\left(x\right) $ | $\displaystyle\frac{1}{x}$ |
指数函数 | $a^x$ | $a^x\ln a $ |
对数函数 | $\log_a(x)$ | $\displaystyle \frac{1}{x\ln a}$ |
正弦函数 | $ \sin\left(x\right) $ | $ \cos\left(x\right) $ |
余弦函数 | $ \cos\left(x\right) $ | $- \sin\left(x\right) $ |
正切函数 | $ \tan\left(x\right) $ | $\displaystyle \frac{1}{\cos^2(x)}$ |
1. ^ 下面探讨的都是电子式的速度表,机械式的原理略有差异。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