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
贡献者: addis
1. 平面力矩
如果只考虑一个厚度不计的片状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和受力,受力点位矢为 ,力为 ,那么对于一个给定的参考点(除非明确指出,一般取坐标原点),就可以计算物体的受到的力矩。
图 1:力矩的两种几何理解
根据初中所学的方法,应该先作出 “力臂” 与力的方向垂直(图 1 左)。力矩的大小(用 表示)为
其中 是 与 的夹角或其补角
1。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可以把力 正交分解为平行
于 的分量和垂直于 的分量(
图 1 右)。其中平行分量不产
生力矩,垂直分量产生的力矩为
为了区分力矩的两个不同的方向(逆时针和顺时针),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用正负号加以区分,例如规定逆时针的力矩为正,顺时针为负。这种定义把力矩看做一种标量(就像我们讨论一维运动时,将速度表示成标量,用正负号区分方向)。
2. 一般定义
若物体受到若干个力,且受力点不在一个平面内,或者力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则应该在三维空间内考虑力矩,这时力矩只能是矢量,使用位置矢量和力矢量的叉乘定义为
根据这种定义,单个力的力矩大小还是 ,但是得到的力矩是矢量。在平面问题中,逆时针的力矩垂直纸面指向读者,而顺时针的力矩方向相反。
3. 力矩的叠加
若一个物体在多个位置 分别受力为 ()2,那么定义总力矩为每个点的力矩之和
如果受力是连续分布的,假设受力的体密度为 ,那么可以由体积分计算总力矩
这个积分可以展开为三个分量的体积分。
例 1 重力的力矩
若一个物体处于匀强重力场中,若它的密度分布为 求它受重力的力矩。
事实上这个问题与其用式 5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办法:假设这个物体由许多质点组成,每个质点位置为 ,质量为 ,令重力加速度矢量为 (这是一个常矢量,指向下),则总力矩为
其中第二个等号根据叉乘的几何定义(
式 1 )显然成立,第三个等使用了叉乘的分配律(
式 4 )。
再使用质心的定义(式 6 ),令物体总质量为 ,得
由该例可见,在计算匀强重力场对物体得力矩时,我们可以假设所有的重力都集中与质心一点。
4. 力矩的坐标系变换
一般来说,由于受力点的位置矢量 与坐标系的选取有关,现在来看力矩在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在坐标系 中,第 个受力点的位置矢量为 ,物体的合力矩为
在另一坐标系 中, 原点指向 原点的矢量为 ,合力矩为
其中最后两步使用了叉乘的分配律(
式 4 )。由结论可以看出,变换坐标系,力矩需要加上原坐标系相对新坐标系的位移叉乘物体的合力。由此也可以得出,
若几个力的合力为零,则它们产生的力矩与参考系无关。
1. ^ 因为
2. ^ 如果某个点处受到多个力,我们可以计算该点受到的合力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