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者: 叶月2_; boymike17; addis
预备知识 Friedmann-Robertson-Walker (FRW) 度规
由于物体在宇宙中传播的过程中,宇宙也在加速膨胀,所以为了准确的测量物体在宇宙传播过程中的物理量,我们需要引进宇宙学红移的概念。
1. 光子的红移
假设位于共动坐标 $r_1$ 处的光源在 $t_1$ 时刻发出光子,原点处的我们在 $t_0$ 时刻收到,不失一般性,假设 $ \,\mathrm{d}{\theta} = \,\mathrm{d}{\phi} =0$,那么根据光子走过的世界线为 $0$ 这一事实,并结合 FRW 度规,我们有
\begin{equation}
s=\int^{t_0}_{t_1}\frac{c}{a(t')} \,\mathrm{d}{t} '=\int_0^{r_1}\frac{1}{\sqrt{1-k(r/R)^2}} \,\mathrm{d}{r} ~.
\end{equation}
间隔一小段时间后,即在 $t_1+ \,\mathrm{d}{t} _1$ 时,光源处再次发射出光子,而我们在 $t_0+ \,\mathrm{d}{t} _0$ 时刻检测到,则
\begin{equation}
\int^{t_0+ \,\mathrm{d}{t} _0}_{t_1+ \,\mathrm{d}{t} _1}\frac{c}{a(t')} \,\mathrm{d}{t} '=\int_0^{r_1}\frac{1}{\sqrt{1-k(r/R)^2}} \,\mathrm{d}{r} ~.
\end{equation}
由于间隔时间极短,用式 2 减去式 1 ,可以解得:
\begin{equation}
\frac{ \,\mathrm{d}{t} _0}{a(t_0)}=\frac{ \,\mathrm{d}{t} _1}{a(t_1)}~.
\end{equation}
假设我们检测的是连续传播的电磁波,$ \,\mathrm{d}{t} _0, \,\mathrm{d}{t} _1$ 对应的是两个连续波峰的时间间隔,那么因为波长与该时间间隔成正比可知:
\begin{equation}
\lambda_0=\frac{a(t_0)}{a(t_1)}\lambda_1~,
\end{equation}
因为宇宙在加速膨胀 $a(t_0)>a(t_1)$, 所以容易得 $\lambda_0>\lambda_1$。也就是说,宇宙的加速膨胀使得我们测得的电磁波波长更长,这就是所说的红移效应。因此,观测到红移意味着星系都在远离我们。
2. 红移因子
定义 1
为衡量红移效应的大小,我们定义红移因子(redshift parametre)为
\begin{equation}
z=\frac{\lambda_0-\lambda_1}{\lambda_1}~,
\end{equation}
显然从式 4 我们可以推出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1+z&=\frac{a(t_0)}{a(t)}=\frac{1}{a(t_1)}\\
a(t_1)&=\frac{1}{1+z}
\end{aligned}~,
\end{equation}
一般地我们设现在的宇宙尺度因子 $a(t_0)=1$。在有了红移因子的定义后,我们就多了一种描述宇宙内物体位置的方式,
3. 哈勃常数1
假设某星系在共动坐标系的轨迹为 $r(t)$,那么其在物理坐标系下的轨迹为
\begin{equation}
r_{phy}(t)=a(t)r(t)~,
\end{equation}
且其物理速度为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v_{phy}& =\frac{\dot a}{a}ar(t)+a \frac{\mathrm{d}{r}}{\mathrm{d}{t}} \\
&=H(t)r_{phy}+av_{pec}~,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其中特殊速度 $v_{pec}$ 为此星系在共动坐标系里的速度,由近邻星系的引力决定。比如我们银河系的特殊速度为 $400\,km/s$,哈勃常数 $H(T)\equiv \frac{\dot a}{a}$。在宇宙学里,常用下标 0 表示现在的值,比如 $H_0$ 表示现今的哈勃常数。在今,哈勃常数的数值为
\begin{equation}H_0\approx70\text{ km s}^{-1}\operatorname{Mpc}^{-1}~.
\end{equation}
还有一种写法为
\begin{equation}H_0=100h \mathrm{km} \mathrm{s}^{-1} \mathrm{Mpc}^{-1}~,\end{equation}
其中 $h$ 测得的数值为
2
\begin{equation}
h\sim 0.67 \pm 0.01~.
\end{equation}
显然,代入 $h\approx 0.7$ 便是今天的哈勃常数。
我们把 $t_1$ 时刻的宇宙尺度因子 $a(t_1)$ 以现在的时刻 $t_0$ 为原点作泰勒展开,可得
\begin{equation}
a(t_1)=a(t_0)(1+(t-t_0)H_0+\cdots)~.
\end{equation}
若简单直白地令宇宙大爆炸时的尺度因子为零($a(t_{BB})=0$),那么便可知宇宙年龄的数量级必为 $H_0^{-1}$,我们有
\begin{equation}t_0-t_{BB}=H_0^{-1}\approx4.4\times10^{17}\text{ s}\approx1.4\times10^{10}\text{ years}~,\end{equation}
与实际年龄 138 亿岁已是十分接近。
4. 光度距离
物体的内秉亮度 $L$ 是其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能量,那么对于观测的星体,我们可以定义视亮度 $l$ 为观测者在某一位置,每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接收到的能量。设观测者与星体的物理距离为 $a(t_0)r_0$,在 $ \,\mathrm{d}{t} _0$ 内接收到的能量为 $E_0$,那么视亮度为
\begin{equation}
l=\frac{E_0}{4\pi a^2(t_0)r_0^2 \,\mathrm{d}{t} _0}~.
\end{equation}
若星体在共动参考系下,单位时间 $ \,\mathrm{d}{t} _1$ 内发出能量为 $E_1$,红移效应会使得
\begin{equation}
E_0=\hbar\nu_0=\hbar \frac{\nu_1}{1+z}\frac{E_1}{1+z}~.
\end{equation}
令 $a(t_0)=1$,代入 $ \,\mathrm{d}{t} _0= \,\mathrm{d}{t} _1/a(t_1)$,则
\begin{equation}
\frac{E_0}{ \,\mathrm{d}{t} _0}=\frac{E_1}{1+z}\frac{a(t_1)}{ \,\mathrm{d}{t} _1}=\frac{E_1}{(1+z)^2 \,\mathrm{d}{t} _1}=\frac{L}{(1+z)^2}~.
\end{equation}
回代
式 14 ,我们得
\begin{equation}
l=\frac{L}{4\pi r_0^2(1+z)^2}~.
\end{equation}
如果是在平直空间,那么视亮度自然是 $L/(4\pi d^2),d$ 为观测者到星体的距离。考虑到 $r_0(1+z)$ 也是长度量纲,我们可以定义
光度距离(luminosity distance):
\begin{equation}
d_H\equiv r_0(1+z)~.
\end{equation}
1. ^ 参考 Tong David 的宇宙学讲义。
2. ^ 12Planck 2013 Results –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arXiv:1303.5076]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
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