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者: 叶月2_
注:本文参考 Jier Peter 的《代数学基础》。
在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单向量的基本运算。本节着重讨论外积、对偶以及左内积运算在单向量集合上的性质,即这些运算在单向量集合上是否封闭,以及运算结果与子空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左内积以及对偶运算往往需要我们取一组正交基,因为用集合语言讨论非常方便,所以对于退化二次型,我们需要仔细检验某些结论是否成立。
互反基
由于几何代数定义在线性空间上,所以我们也可以定义 “对偶基” 的概念。稍后我们可以发现,对单向量取对偶后其子空间和 “对偶基” 的关系。
定义 1
给定非退化的几何代数 $\mathcal G(V,q)$,$\{e_1,e_2...e_k\}$ 是 $V$ 上的一组基,则可以定义该基的互反基(reciprocal basis)$\{e^1,e^2...e^k\}$,使得
\begin{equation}
e^i*e_j=\delta^i_j~.
\end{equation}
reciprocal 也可翻译为 “互逆”、“对偶” 和 “倒易” 等。
与对偶空间的概念相似,无论是定义中的基向量组还是互反基,都不要求正交性。
不过非退化的几何代数里总存在标准正交基。在取了标准正交基后,其互反基实际上就是这组基本身:$e^i=e_i$。因此,此时互反基相当于利用二次型,将对偶空间同构回原空间。
假设 $\{x_i\}$ 为一般基向量组,考虑过渡矩阵为 $T^i_j$ 的基变换:$y_i=T^j_ix_j$,由互反基与普通基的关系得:
\begin{equation}
y^j=S^j_ix^i~,
\end{equation}
其中 $S^j_i$ 为 $T^j_i$ 的逆矩阵。
运算封闭性
利用互反基的概念,我们可以表示任意单向量的对偶。下面我们来验证,如果 $A$ 是单向量,那么 $A^c=\bar A^{\perp}$
定理 1
给定非退化的几何代数 $G(V,q)$。任取非零单向量 $A=v_1\wedge v_2...\wedge v_k$,由于其非零,可以拓展为 $V$ 上的一组基 $\{v_1,v_2...v_k,v_{k+1}...v_n\}$,则有
\begin{equation}
A^c\propto v^{k+1}\wedge v^{k+2}...\wedge v^n~,
\end{equation}
其中,$\{v^i\}$ 是 $\{v_i\}$ 的互反基。
proof.
由几何代数非退化,可以取 $\bar A$ 上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e_i\}^k_{i=1}$,并扩展为全空间的标准正交基 $\{e_i\}^n_{i=1}$。由互反基定义得,$v^{k+m}$ 垂直于 $\bar A$.则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propto e_1\wedge e_2...\wedge e_k\\
v^{k+1}\wedge v^{k+2}...\wedge v^n
&=e_{k+1}\wedge e_{k+2}\wedge...\wedge e_n~,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对 $A$ 取对偶,由定义得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c&=AI^{-1}\\
&\propto AI\\
&\propto e_1 e_2... e_k e_1 e_2... e_n\\
&=e_{k+1} e_{k+2}... e_n\\
&=e_{k+1}\wedge e_{k+2}\wedge...\wedge e_n~,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得证。
由上述定理可知,单向量的对偶还是单向量。读者也可以进一步证明,单向量集合在其他运算下也是封闭的。
推论 1
给定非退化的几何代数 $\mathcal G(V,q)$。任取两个单向量 $A$,$B$,则 $A\wedge B$ 与 $A\vee B$ 也是单向量
推论 2
给定非退化的几何代数 $\mathcal G(V,q)$。任取两个单向量 $A$,$B$,则 $A\llcorner B$ 也是单向量。
第二个推论的证明需要用到定理 2 $A\llcorner B=(A\wedge B^c)^c$,并结合本节定理 1 。
但实际上,即使是非退化的几何代数,该推论也成立。
推论 3
若 $A,B$ 为几何代数 $\mathcal G(V,q)$ 的两个单向量,则 $A\llcorner B$ 也是单向量。
proof.
设 $A=v_1\wedge v_2\wedge...\wedge v_n$,由基本推论式 13 得,上式可以写为 $A\llcorner B=(v_1\wedge v_2...)\llcorner B=(v_1\llcorner (v_2\llcorner...(v_n\llcorner B))$,因此本推论只需要 $v_n\llcorner B$ 成立。
把 $q$ 写为对角矩阵的形式,通过合同变换使得不为零的对角元都在前 $k$ 列,并设 $v_n=\sum \limits^{n}_{i=1}a^i e_i,u=\sum \limits^{k}_{i=1}a^i e_i$,其中 $\{e_i\}$ 为标准正交基。
代入计算可得:$v_n\llcorner B=u\llcorner B$,该结果是外积的线性组合。
改变二次型,使得第 $k$ 到第 $n$ 列对角元为 1,命名该几何代数为 $\mathcal G(V,p)$,与 $\mathcal G(V,q)$ 共享标准正交基。建立线性同构为 basis 和单向量的恒等映射。因而我们有
\begin{equation}
u\llcorner_q B=u\llcorner _p B~.
\end{equation}
结合
推论 2 ,可得上式为单向量。
与子空间关系
定理 1 的另一种阐述方式为
定理 2
取 $A\in \mathcal B^{\bullet}(V,q)$,若 $q$ 非退化,有
\begin{equation}
\bar A=\bar A^{\perp}~.
\end{equation}
现在给出一些运算与子空间的关系。
定理 3
取 $A,B\in \mathcal B^{\bullet}(V,q)$,则有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A \wedge B \neq 0 & \Longrightarrow \overline{A \wedge B}=\bar{A} \oplus \bar{B} \\
\bar{A}+\bar{B}=V & \Longrightarrow \overline{A \vee B}=\bar{A} \cap \bar{B} \\
\bar{A} \subseteq \bar{B} & \Longrightarrow A\llcorner B=A B \\
A\llcorner B \neq 0 & \Longrightarrow \overline{A\llcorner B}=\bar{A}^{\perp} \cap \bar{B} \\
\bar{A} \cap \bar{B}^{\perp} \neq\{0\} & \Longrightarrow A\llcorner B=0 .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对于第一条,我们由左边可知,$A,B$ 各自对应的线性无关组合在一起也是线性无关的。若 $\bar A,\bar B$ 有非 0 元素为 $v$,可知 $-v$ 也是交集元素,则合在一起的基矢组线性相关。
对于第二条,设 $\bar A$ 对应基矢组 $\{e_i\}^k_{i=1}$,$\bar B$ 对应基矢组 $\{e_i\}^n_{i=r+1}$,即交集部分为组 $\{e_i\}^k_{i=r+1}$。根据定义有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 \vee B &=(A^c\wedge B^c)^c\\
&\propto\left(\bigwedge\limits^n_{i=k+1}e_i\wedge \bigwedge\limits^r_{i=1}e_i\right)^c\\
&=\bigwedge\limits^k_{i=r+1}e_i~,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因此第二条成立。
读者可以验证第三条。
第四条的证明思路仿照推论 3 。由于 $A\llcorner B=(v_1\wedge v_2...)\llcorner B=(v_1\llcorner (v_2\llcorner...(v_n\llcorner B))$,我们只消验证第四条对任意 $v\in V$ 都成立即可。
非退化的情况下把 $\bar B$ 内的一组正交基 $\{e_i\}^k_{i=1}$ 扩展为全空间的正交基,然后证明该式成立。
下面证明二次型退化的情况下该式依然成立。
令 $q$ 为该线性空间的标准二次型,前 k 个对角元不为 0,其他的都为 0。令 $p$ 为把 $q$ 中为 0 对角元改为 1 的结果。外积与二次型无关,所以可以建立从 $\mathcal G(V,q)$ 到 $\mathcal G(V,p)$ 的线性同构(恒等映射),该同构保外积形式不变。令 $\{e_i\}^n_{i=1}$ 为这两个代数的公共正交基,$v=a^ie_i,u=\sum \limits ^k_{i=1}a^ie_i$。则我们有:
\begin{equation}
v_{\llcorner q} B=u_{\llcorner q}B=u_{\llcorner p}B=\bar{v}^{\perp} \cap \bar{B}~,
\end{equation}
由
推论 3 可得,上式为单向量,且由前面的证明可知,非退化下其张成的空间为 $\bar u^{\perp}\cap\bar B$。最后我们只需要证明:$u^{\perp}|_p=v^{\perp}|_q$。
设 $x=\{b^ie_i|x\in u^{\perp}|_p\}$,则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u\cdot x|_p&=\sum \limits^k_{i=1}a^i b^i p(e_i)=0\\
& \Leftrightarrow \sum \limits^n_{i=1}a^i b^i q(e_i)=0\\
& \Leftrightarrow u^{\perp}|_p=v^{\perp}|_q~.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得证。回忆一下从分次角度看左内积,“若 $A$ 是任意 $ \boldsymbol{\mathbf{s}} -$ 向量,B 是任意 $ \boldsymbol{\mathbf{k}} $ 向量,$A\llcorner B=< AB>_{s-k}$”,而本文进一步说明了如果左内积的结果非零,那么该分次空间其实由 $A\perp$ 中 B 的部分张成。举个例子,$(e_1+e_2)\llcorner (e_1+e_2+e_3)=(e_1-e_2)\wedge e_3$。
第五条也是用相同思路证明,验证 $A$ 是向量的情况。$\bar A \cap \bar B^{\perp}$ 说明 $A$ 正交于 $B$,因此无论取什么基都能得出该结论。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
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