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轨道与元素周期表

                     

贡献者: ACertainUser; addis

  • 本文存在未完成的内容。

   在这里,用最简单的方式介绍原子的壳层结构,并解释元素周期表如何根据壳层结构分出每个周期。在玻尔原子模型 中,电子轨道如图 1 。目前,“原子轨道”、” 电子轨道”、“原子轨域”、“电子轨域” 一般是同义词。1

图
图 1:电子轨道

1. 电子轨道

图
图 2:用格子描述电子轨道
表1:电子轨道
名称符号取值
电子层主量子数 n 1(K), 2(L), 3(M), 4(N).。
电子亚层角量子数 l 0(S),1(P),2(D),3(F),..., n-1
亚层的轨道磁量子数 m -l, -l+1,...,0,1,2,...,l-1,l
(电子自旋) (这不是轨道参数)-1/2, 1/2

   电子层:如图 1 所示,从半径最小的轨道开始,用数字 1,2,3 (或 K,L,M,...)等依次命名每条轨道,这些数字也叫主量子数,用 $n$ 来表示。

   电子亚层:一个电子层可以细分为若干个电子亚层,以角量子数 $l$ 计。对于一个主量子数为 $n$ 的电子层,角量子数 $l$ 可以取 $0,1,2,...,n-1$(或称 $S,P,D,F...$)等 $n$ 个不同的值,即一个主量子数为 $n$ 的电子层可以分为 $n$ 个电子亚层。把行标和列标组合起来,就能得到任意一个格子的名称,例如第三行第二列的格子叫做 $3P$。例如,$n=3$ 的电子层包括 $3S, 3P, 3D$ 三个亚层。

   亚层的轨道:一个电子亚层可以再继续细分为若干个轨道,以磁量子数 $m$ 计。对于一个角量子数为 $l$ 的电子亚层,磁量子数 $m$ 可以取 $ - l, - l + 1...0,...l - 1,l$ 等 $(2l + 1)$ 个不同的值,即一个角量子数为 $l$ 的电子亚层可以分为 $(2l+1)$ 个轨道。例如,$l=1$ 的 P 亚层包括 $P_x, P_y, P_z$ 三个轨道。

   电子自旋:由于不相容原理,一个亚层的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综上所述,每一个电子亚层可以最多容纳 $2(2l+1)$ 个电子,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见图 3 )。

2. 电子轨道的表达法

   现在我们简要说明一下书写电子轨道的一般方法(至于电子为什么这么排布,见下文)。

   对于一个电子亚层,我们先写电子层(主量子数 $n$),再写电子亚层(角量子数 $l$,记为 $S, P,D,F,...$),最后以上标标注该电子亚层上的电子数量。例如,$3S^2$ 指 $n=3$ 的电子层的 S 电子亚层 $l=0$ 上有 2 个电子。

   对于一个原子的电子排布,我们一般按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表示各电子亚层。例如,第六号元素 C(碳)的电子排布是 $1S^2 2S^2 2P^2$。

   如果一个原子的周期比较大,我们可以省略内层电子,以相应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代替,称为 “原子实”。例如,第十号元素 Ne(氖)的电子排布是 $1S^2 2S^2 2P^6$,第十一号元素 Na(钠)的电子排布 $1S^2 2S^2 2P^6 3S^1$,那么 Na 的电子排布还可记为 $[Ne] 3S^1$. 同理,18 号元素 Ar(氩)的电子排布是 $1S^2 2S^2 2P^6 3S^2 3P^6$,那么 20 号元素 Ca(钙)的电子排布也可以记为 $[Ar] 4S^2$.(或许你很好奇 $n=3$ 电子层的 $l=2 (D)$ 的电子亚层去哪了,别急,见下文)

   这种书写方法不仅让电子的排布更为整洁、也突出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而这往往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就是对新人不大友好)。

3. 电子排序的规律

   到此为止,每条轨道承载电子的数目已经解释清楚了,但是应该如何把电子往格子里面放呢?总的原则是使电子总能量最小(这种状态叫做原子的基态)。一般而言,电子能量随 $n$ 与 $l$ 的增大而增大,但这种规则十分不严格(见下),原子轨道的能量事实上非常复杂。

   对于氢原子(1 个核外电子),显然电子应该放在 $1S$ 格子里,氦原子(2 个核外电子)可以把两个电子都放在 $1S$ 格子里,从而把 $n=1$ 的轨道填满,这就是第一周期的两个原子的电子分布。对于锂原子(3 个核外电子)可以在氦原子的基础上往 $2S$ 格子里放一个电子。

   但奇怪的是,轨道的能量并不是简单的单调递增,而是如下图中的箭头所示的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dots$ 的顺序。

图
图 3:轨道的填充顺序。格子内的数字表示每个亚层能容纳的电子数,即 $2(2l + 1)$。

  

未完成:这张图在第四周期以上不成立,见 [35]

   理论上,$n\ge5$ 的电子层存在 $l\ge4$ 的电子亚层,但实际的基态原子中,该电子亚层能量太高,一般不被填充。(至少对于 118 号 Og 及之前的元素,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元素周期表上所列出的最后一号元素)

其余的一些规律

   这里列出电子排布的部分规律。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律不总是成立(至少在前三周期成立)。

定理 1 洪特规则(Hund's rules)

   在填充亚电子层的轨道时,电子一般优先进入空轨道,而不是进入已有一个电子的轨道。

表2:部分元素的 2p 轨道电子排布示意图
5 B $\uparrow$
6 C $\uparrow$ $\uparrow$
7 N $\uparrow$ $\uparrow$$\uparrow$
8 O $\uparrow \downarrow$ $\uparrow$ $\uparrow$
9 F $\uparrow \downarrow$ $\uparrow \downarrow$ $\uparrow$
10 Ne $\uparrow \downarrow$ $\uparrow \downarrow$ $\uparrow \downarrow$

定理 2 洪特规则的特例

   有时,半满、全满的亚层电子排布更稳定。

   例如,23V(钒)的电子排布是 $4S^2 3D^3$,那下一号元素 24Cr(铬)的电子排布是 $4S^2 3D^4$?非也,由于半满的 S、D 亚层更稳定,因此 24Cr(铬)的电子排布是 $4S^1 3D^5$。

4. 元素周期表的排序

   元素原子中最大的主量子数 $n$(最高的电子层数)确定了该元素所在的周期。例如 30 号元素 Zn(锌),可以按照上图绿色线条的顺序占满 $1S, 2S, 2P, 3S, 3P, 4S, 3D$(这些格子能容纳的总电子数刚好是 30)。其中 $4S$ 的主量子数最大,$n=4$,所以 30 号元素在第四周期。按照这个规律,把上图按照周期分类如下。

图
图 4:划分周期

   再主要根据元素原子最高能量的电子亚层,可以进一步划分元素周期表为 s 区,p 区,d 区,f 区等。其中 s,p 区一般合称主族,d,f 区合称副族。有人把 IB, IIB(11,12)列合称为 ds 区。

图
图 5: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 ^ 有人更偏好 “轨域” 而不是 “轨道”。波尔模型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模型,但不大符合实际。根据量子力学,电子在原子附近其实没有非常明确的 “轨道”,而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10 元,我们一个星期内就能脱离亏损, 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