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1999 年 考研 量子力学

                     

贡献者: 待更新

   声明:“该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不保证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

   1. (25 分) 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a) 简述 “不确定原理”(测不准关系),说明其意义。
(b) 试述 “态的叠加原理”,说明其意义。
(c) 全同粒子有什么特性?对波函数有什么要求?举例说明之。

   2. (10 分) 已知在 $\hat{J}$ 和 $\hat{L}_z$ 的共同表象中,$\hat{L}_x = \frac{\hbar}{\sqrt{2}} \begin{pmatrix} 0 & 1 & 0 \\ 1 & 0 & 1 \\ 0 & 1 & 0 \end{pmatrix}$,试求其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并写出在自身表象中的矩阵表示。

   3. (15 分) 一个原子在 $z$ 向磁场 $B$ 中,除了能级的塞曼分裂外,还受到 $\Delta \hat{H}_d = \frac{\mu_B^2}{2c^2a_0} B^2 n^2 \sin^2 \theta$ (c.g.s) 的微扰,
(a)] 已知 H 原子基态,$\Psi (1s) = \frac{1}{\sqrt{\pi a_0^3}} e^{-r/a_0}$,求一级微扰能 $ \Delta E_d$。
(b)] 估计这项修正的量级(设 $B=10^4$ 高斯),与塞曼分裂($\mu_B B$ 量级)比较。
(c)] 分析这个修正的物理意义。

   4. (15 分) 氢原子基态 $I^2S_{1/2}$,氢原子核的自旋 $I=1/2$,核自旋与电子相互作用使能级产生超精细分裂。已知超精细相互作用哈密顿量是 $\Delta\hat H = A \vec{I} \cdot \vec{J}$,式中 $\vec{I}, \vec{J}$ 分别是核自旋角动量和电子总角动量,A 是常数
(a) 用 $I J F$ 和表示总角动量 ( $\vec{F} = \vec{I} + \vec{J}$)
(b) 目前 $I = 1/2, J = 1/2$,求基态 $I^2S_{1/2}$ 能级的超精细分裂,并作图表示之。

   5. (15 分)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 $V(x) = \begin{cases} 0 & 0 \leq x \leq a \\\\ \infty & x < 0, 0 > a \end{cases}$ 中

   (a) 求一个粒子在此势阱中的能量本征值及相应的本征函数。

   (b) 一个粒子开始时处于基态,如突然使势阱宽度扩展为 $2a$,问该粒子在扩展后仍处于基态的几率是多少?

   6. (20 分) 一个二能级系统为右图。用圆频率为 $\omega_0$ 的光去照射, 引起受激跃迁。体系的波函数为 $$\Psi = a_1 e^{-i \omega_1 t} |1\rangle + a_2 e^{-i \omega_2 t} |2\rangle,~$$ 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为 $$\hat{H} = -\vec\mu \cdot \vec{E_0}(e^{i \omega t} + e^{-i \omega t})~$$

   (a) 用含时薛定谔方程求 t 时刻粒子处于 $|2\rangle$ 态的几率,证明 $$|a_2(t)|^2 = \sin^2 Vt, \quad V = \frac{\vec\mu_{12} \cdot\vec E_0}{2\hbar},~$$ 初条件为 $t=0$ 时,粒子处于 $|1\rangle$ 态。(注: 忽略 $e^{2i\omega_0 t}$ 项, 又 $\vec\mu_{12} =\vec\mu_{12}$)

   (b) 定性分析这个结果的物理意义。

图
图 1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