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常微分方程)

                     

贡献者: JierPeter

预备知识 矩阵指数,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1. 齐次方程

   一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形如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frac{ \,\mathrm{d}{}} { \,\mathrm{d}{t} }x_1&=a_{11}x_1+a_{12}x_2+\cdots+a_{1n}x_n\\ \frac{ \,\mathrm{d}{}} { \,\mathrm{d}{t} }x_2&=a_{21}x_1+a_{22}x_2+\cdots+a_{2n}x_n\\ &\vdots\\ \frac{ \,\mathrm{d}{}} { \,\mathrm{d}{t} }x_n&=a_{n1}x_1+a_{n2}x_2+\cdots+a_{nn}x_n~,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其中各 $x_i$ 是关于 $t$ 的未知函数,各 $a_{ij}$ 是已知常数。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解出这个方程组中的各未知函数。

   别看这个方程有那么多变量 $x_i(t)$,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起,构成一个 $n$ 维向量 $ \boldsymbol{\mathbf{x}} (t)=(x_1(t), x_2(t), \cdots, x_n(t))$,这样就可以理解为还是只有一个自变量,只不过自变量从标量变成向量了。

   以上述向量理解的方式来看,式 1 右边部分就是一个线性变换 $ \boldsymbol{\mathbf{M}} \boldsymbol{\mathbf{x}} (t)$,其中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M}} = \begin{pmatrix} a_{11} &a_{12} &\cdots &a_{1n}\\ a_{21} &a_{22} &\cdots &a_{2n}\\ \vdots &\vdots &\ddots &\vdots\\ a_{n1} &a_{n2} &\cdots &a_{nn} \end{pmatrix} ~ \end{equation}
是已知常数矩阵。

   这样,我们就还可以把式 1 写成

\begin{equation}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M}} \boldsymbol{\mathbf{x}} ~ \end{equation}
的形式,看起来和一元方程
\begin{equation} \frac{ \,\mathrm{d}{}} { \,\mathrm{d}{t} }x=ax~ \end{equation}
非常像。

矩阵指数解法

   式 4 的通解是 $x=C \mathrm{e} ^{at}$,其中 $C$ 为常数。事实上,式 3 的通解也可以类似地用矩阵指数来表示: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X}} =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end{equation}

定义 1 基解矩阵

   如果 $n\times n$ 矩阵 $ \boldsymbol{\mathbf{X}} $ 的每一列作为一个向量,都是式 1 或者说式 3 的线性无关解1,那么称 $ \boldsymbol{\mathbf{X}} $ 是 式 1 或者说式 2 基解矩阵

定理 1 

   式 5 式 1 或者说式 2 的基解矩阵。

   证明思路很简单,根据定理 2 ,直接得到 $\frac{ \,\mathrm{d}{}} { \,\mathrm{d}{t} } \boldsymbol{\mathbf{X}} = \boldsymbol{\mathbf{M}} \boldsymbol{\mathbf{X}} $,又由于求导是对每个矩阵元独立进行的,因此把 $ \boldsymbol{\mathbf{X}} $ 看成是列向量排列而成的行矩阵,则每个列向量都是一个解。另外,由于 $ \boldsymbol{\mathbf{X}} |_{t=0}= \boldsymbol{\mathbf{E}} $,其中 $ \boldsymbol{\mathbf{E}} $ 为单位矩阵,故 $ \operatorname {tr} \boldsymbol{\mathbf{X}} =n\not=0$,故根据定理 1 ,$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X}} \right\rvert $ 的行列式不为零,故各解向量线性无关。这样,线性无关的一组解就构成了基解矩阵。

   基解矩阵的地位和基本解组一样,都能用来线性组合出所有的解。我们看一个实例:

例 1 

   考虑方程组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frac{ \,\mathrm{d}{}} { \,\mathrm{d}{t} }x_1&=x_1+x_2\\ \frac{ \,\mathrm{d}{}} { \,\mathrm{d}{t} }x_2&=x_2~,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且已知初值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x_1(0)&=3\\ x_1(0)&=2~.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如何求解此方程呢?

   首先我们要求出其基解矩阵: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boldsymbol{\mathbf{X}} = \mathrm{e} ^{ \begin{pmatrix}1&1\\0&1\end{pmatrix} t}&=\sum_{n=0}^\infty\frac{1}{n!} \begin{pmatrix}1&n\\0&1\end{pmatrix} t^n\\ &=\sum_{n=0}^\infty\frac{1}{n!} \begin{pmatrix}t^n&nt^n\\0&t^n\end{pmatrix} \\ &= \begin{pmatrix} \mathrm{e} ^t&t \mathrm{e} ^t\\0& \mathrm{e} ^t\end{pmatrix} ~.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容易验证,

\begin{equation} x_1= \mathrm{e} ^t~, x_2=0~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x_1=t \mathrm{e} ^t~, x_2= \mathrm{e} ^t~ \end{equation}
都是式 6 的解,且它们彼此在任何区间上都线性无关,因此 $ \boldsymbol{\mathbf{X}} $ 确实是式 6 的基解矩阵。

   现在设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x_1&=A \mathrm{e} ^t+Bt \mathrm{e} ^t\\x_2&=B \mathrm{e} ^t~,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其中 $A, B$ 是待定常数。

   将式 11 代入初值条件式 7 ,解出 $A, B$,最终得到满足初值条件的特解

\begin{equation} \left\{\begin{aligned} x_1&=3 \mathrm{e} ^t+2t \mathrm{e} ^t\\ x_2&=2 \mathrm{e} ^t~. \end{aligned}\right. \end{equation}

本征向量解法

   如果 $n\times n$ 矩阵 $ \boldsymbol{\mathbf{M}} $ 有 $n$ 个线性无关的本征向量 $ \boldsymbol{\mathbf{v}} _i$,其本征值分别为 $\lambda_i$,那么式 5 的另一种基解矩阵就可以写为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X}} = \begin{pmatrix} \mathrm{e} ^{\lambda_{1}t} \boldsymbol{\mathbf{v}} _1& \mathrm{e} ^{\lambda_{2}t} \boldsymbol{\mathbf{v}} _2&\cdots& \mathrm{e} ^{\lambda_{n}t} \boldsymbol{\mathbf{v}} _n\end{pmatrix} ~. \end{equation}

   验证是很容易的:$\frac{ \,\mathrm{d}{}} { \,\mathrm{d}{t} } \mathrm{e} ^{\lambda_{i}t} \boldsymbol{\mathbf{v}} _i=\lambda_i \mathrm{e} ^{\lambda_{i}t} \boldsymbol{\mathbf{v}} _i= \boldsymbol{\mathbf{M}} \mathrm{e} ^{\lambda_{i}t} \boldsymbol{\mathbf{v}} _i$。

   如果 $ \boldsymbol{\mathbf{M}} $ 没那么多线性无关的本征向量(换句话来说,就是无法对角化),那么式 13 虽然仍旧是解,却不够全面,从而不是基解矩阵。我们接下来讨论这种情况下的基解矩阵求法。

   我们的目标是脱离无穷级数来计算矩阵指数 $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这是因为无穷级数常常难以计算。虽然接下来使用的方法也常有很大计算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boldsymbol{\mathbf{M}} $ 无法对角化导致过程不会像式 13 那么简单了。

   首先注意到,如果设列向量 $ \hat{\boldsymbol{\mathbf{e}}} _i$ 为 “第 $i$ 行为 $1$,其余为 $0$”,那么我们应该有

\begin{equation}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begin{pmatrix}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hat{\boldsymbol{\mathbf{e}}} _1&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hat{\boldsymbol{\mathbf{e}}} _2&\cdots&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hat{\boldsymbol{\mathbf{e}}} _n\end{pmatrix} ~, \end{equation}

   问题转化为计算 $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hat{\boldsymbol{\mathbf{e}}} _i$。

   设 $ \boldsymbol{\mathbf{E}} $ 是单位矩阵,那么我们有

\begin{equation} \mathrm{e} ^{\lambda_it} \mathrm{e} ^{-\lambda_i \boldsymbol{\mathbf{E}} t}= \boldsymbol{\mathbf{E}} ~. \end{equation}

   因此,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hat{\boldsymbol{\mathbf{e}}} _j&=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boldsymbol{\mathbf{E}} \hat{\boldsymbol{\mathbf{e}}} _j\\ &=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mathrm{e} ^{\lambda_it} \mathrm{e} ^{-\lambda_i \boldsymbol{\mathbf{E}} t} \hat{\boldsymbol{\mathbf{e}}} _j\\ &= \mathrm{e} ^{\lambda_it}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lambda_i \boldsymbol{\mathbf{E}} )t} \hat{\boldsymbol{\mathbf{e}}} _j\\ &= \mathrm{e} ^{\lambda_it} \left(\sum_{k=0}^\infty \frac{t^k}{k!}( \boldsymbol{\mathbf{M}} -\lambda_i \boldsymbol{\mathbf{E}} )^k \right) \hat{\boldsymbol{\mathbf{e}}} _j~,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式 16 里仍有无穷级数。

   将 $ \hat{\boldsymbol{\mathbf{e}}} _j$ 进行特征分解,则对于其每一个特征分量 $ \boldsymbol{\mathbf{v}} $,设其重数为 $m$,都有

未完成:引用特征向量与特征分解相关文章。
\begin{equation} \left(\sum_{k=0}^\infty \frac{t^k}{k!}( \boldsymbol{\mathbf{M}} -\lambda_i \boldsymbol{\mathbf{E}} )^k \right) \boldsymbol{\mathbf{v}} = \left(\sum_{k=0}^n \frac{t^k}{k!}( \boldsymbol{\mathbf{M}} -\lambda_i \boldsymbol{\mathbf{E}} )^k \right) \boldsymbol{\mathbf{v}} ~, \end{equation}

   这样就把无穷级数计算化为多个有限和计算了。

   这种计算方式规避了直接计算无穷级数,但复杂点在于要先关于 $ \boldsymbol{\mathbf{M}} $ 对各 $ \hat{\boldsymbol{\mathbf{e}}} _j$ 进行特征分解,再分别计算用特征分解计算式 17 ,最后再利用式 16 式 14 组合成整个 $ \mathrm{e} ^{ \boldsymbol{\mathbf{M}} t}$。


1. ^ 于是有了 $n$ 个线性无关解,根据方程组的存在与唯一性定理,任何一个解都可以用基解矩阵里的列向量线性组合得出。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