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化强度

                     

贡献者: addis; ACertainUser

  • 需要与 “电介质的简单模型” 整合
预备知识 电介质

   在电介质一节中,我们从分子的电结构出发,说明了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过程虽然不同,但宏观的效果却是相同的,都是在电介质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了异号的极化电荷,在电介质内部有沿电场方向的电偶极矩。因此下面从宏观上描述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时,就不分两类电介质来讨论了。

   在电介质内任取一物理无限小的体积元 $\Delta V$(但其中仍有大量的分子),当没有外电场时,这体积元中所有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矢量和 $\sum \mathbf p$ 等于零。但是,在外电场的影响下,由于电介质的极化,$\sum \mathbf p$ 将不等于零。外电场愈强,被极化的程度愈大,$\sum \mathbf p$ 的值也愈大。因此我们取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即

\begin{equation} \mathbf P=\frac{\sum \mathbf p}{\Delta V} ~, \end{equation}
或者写为更加直观的形式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P}} = \rho \boldsymbol{\mathbf{l}} ~. \end{equation}
其中 $\rho$ 是偶极子中正电荷的体密度,$ \boldsymbol{\mathbf{l}} $ 是每个偶极子中正电荷相对负电荷的平均位移。用该式可以把偶极子中的电荷看做是连续分布的,只是错开了一个位移。

   另一个直观的形式为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P}} = N \boldsymbol{\mathbf{p}} ~. \end{equation}
其中 $ \boldsymbol{\mathbf{N}} $ 为电偶极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中电偶极子的数量,$ \boldsymbol{\mathbf{p}} $ 为每个偶极子的平均极矩。这和式 2 是一回事,只是把 $\rho$ 中的电荷移动到了 $ \boldsymbol{\mathbf{l}} $ 中。

   $ \boldsymbol{\mathbf{P}} $ 作为量度电介质极化程度的基本物理量,称为该点($\Delta V$ 所包围的一点)的电极化强度(electric polarization)或 $\mathbf P$ 矢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极化强度的单位是 $\rm C/m^2$。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