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者: 叶月2_; JierPeter
环同态的概念和群同态是类似的,只不过我们需要兼顾两个运算的性质。
定义 1 环同态
给定环 $R_1$ 和 $R_2$,如果存在映射 $f:R_1\rightarrow R_2$,使得对于任意的 $r, s\in R_1$ 都有 $f(r)+f(s)=f(r+s)$ 和 $f(rs)=f(r)f(s)$,那么我们称 $f$ 是一个从 $R_1$ 到 $R_2$ 的环同态映射(ring homomorphism),而环 $R_1$ 和 $R_2$ 是同态(homomorphic)的环。
容易验证,由于环同态保加法和乘法,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也在同态映射下不变。
一个常见的环同态例子为自然同态(也称典范映射):如果 $I$ 是环 $R$ 的理想,那么我们有环同态 $\pi:R\rightarrow R/I$,使得对于任意 $r\in R$ 都有 $\pi (r)=r+I$。可以验证这是一个满的环同态。
定义 2 环同构
如果一个环同态是双射,那么我们称它为一个环同构(ring isomorphism),相应的两个环就是同构(isomorphic)的。记 “$R_1$ 和 $R_2$ 同构” 为 $R_1\cong R_2$。
习题 1 验证下列映射是否为环同态
- $f:\mathbb R^{2\times 2}\rightarrow \mathbb R,\quad f(A)=A^i_i,\quad \forall A\in \mathbb R^{2\times 2}$
- $f:\mathbb R^{2\times 2}\rightarrow \mathbb R,f(A)= \operatorname {Tr}A,\quad \forall A\in \mathbb R^{2\times 2}$
- $f:\mathbb R^{2\times 2}\rightarrow \mathbb R,f(A)= \operatorname {det}A,\quad \forall A\in \mathbb R^{2\times 2}$
习题 2 环同态的基本性质
- 证明:环同态把单位元映射为单位元(乘法单位元1和加法单位元0)。
- 证明:环同态把子环映射为子环。
- 证明:$f(-r)=f(r)$
- 证明:若 $r$ 和 $f(r)$ 非零,则有 $f(r^{-1})=f(r)^{-1}$
同构的两个环具有完全相同的运算结构,而同态的两个环的运算结构似而不同,和群的同态、同构类似。
1. 环同态基本定理
定义 3 核
给定环同态 $f:R_1\rightarrow R_2$,记 $ \operatorname {ker}f=\{r\in R_1|f(r)=0\}$,称为同态 $f$ 的核。
从定义可见,环同态首先是加法群的同态,因此同态映射的核是原环的正规子群。实际上,$ \operatorname {ker} f$ 还是 $R_1$ 的理想,只需验证 “左右吸收律” 成立即可。
和群同态基本定理类似,我们有如下环同态基本定理:
定理 1 第一同态定理
给定满射的环同态:$f:R_1\rightarrow R_2$,记 $K= \operatorname {ker}f$,则有:
- $R_1/K\cong R_2$,且存在同构映射 $g:R_1/K\rightarrow R_2$,使得交换图成立;
- 取 $R_1$ 中包含 $K$ 的子环,则 $f(B)$ 也是子环,且 $B$ 的左陪集与 $f(B)$ 的左陪集一一对应;
- 取 $R_1$ 中包含 $K$ 的理想$I$,则 $R_1/I \cong R_2/f(I)$
Proof.
首先是第一条,摘去环的乘法结构后这就是群同态基本定理。因此假设同构映射就是 $f$,可证 $f(r+K)=f(r),\forall r\in R_1$。也就是说,$K$ 的每个左陪集映射到 $R_2$ 上的一个点。同构映射是保运算结构不变的双射,因此先证明运算保加法和乘法: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f(r_1 +K)+f(r_2 +K)&=f(r_1)+f(r_2)=f(r_1+r_2+K).\\
f(r_1 +K)f(r_2 +K)&=f(r_1 r_2+K)~.
\end{aligned}
\end{equation}
由于该环同态是满射,所以相应的同构映射也是满射。下面证明这还是单射。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f(r_1+K)=f(r_2+K)&\Leftrightarrow f(r_1)=f(r_2)\\
&\Leftrightarrow f(r_1-r_2)=0\\
&\Leftrightarrow r_1-r_2\in K\\
&\Leftrightarrow r_1+K=r_2+K~.
\end{aligned}
\end{equation}
然后我们证明
第二条。要证明 $f(B)$ 的子环,只需要证明对加法和乘法封闭即可。
设 $f(b_1),f(b_2)\in R_2,\,\forall b_1,b_2\in R_1$,则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f^{-1}(r_1)f(r_2)\in f(B)&\Leftrightarrow f(r_1^{-1}r_2)\in f(B)\\
&\Leftrightarrow r_1^{-1}r_2\in B~.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加法的证明同理。
$B$ 由 $K$ 的部分左陪集组成。因为设 $r\in B$,有 $r+K\subseteq B$,由于 $f(r+K)=f(r)$,每个被 $B$ 包含的左陪集与 $f(B)$ 内的元素一一对应,设 $B=\bigcup r_i+K$。则 $B$ 的每个左陪集 $r+B=\bigcup (r+r_i)+K$,与 $f(B)$ 的左陪集 $\bigcup f(r+r_i)=f(r)+f(B)$ 一一对应。
易证第三条中 $f(I)$ 是 $R_2$ 的理想,同样完整包含 $K$ 的若干左陪集。因此同理我们可以得到 $R_1/I$ 与 $R_2/f(I)$ 的双射。现在利用第一条证明它们同构。也就是说只需证明:
- 存在从 $R_1$ 到 $R_2/f(I)$ 的满同态。
构建复合映射为 $g=\pi\circ f:R_1\rightarrow R_2\rightarrow R_2/f(I)$,容易验证该映射符合要求。
- $I$ 为上述满同态的核,即 $I= \operatorname {ker}g$。一方面,设 $r\in I$,则 $g(r)\in f(I)$,因此 $r\in \operatorname {ker}g$;另一方面,设 $r\in \operatorname {ker}g$,则 $g(r)\in f(I)$,两边乘以 $g^{-1}$ 得证 $r\in I$。
定理 2 第二同态定理
若环 $S$ 是环 $R$ 的子环,且 $I$ 为环 $R$ 的理想,则有:
- $S+I:=\{s+a|s\in S,a\in I\}$ 也是 $R$ 的子环。
- $S\cap I$ 是 $S$ 的理想。
- $(S+I)/I$ 同构于 $S/(S\cap I)$。
前两条证明从略。第三条只需先证明 $S$ 满同态于 $(S+I)/I$,这是从单点集到陪集的映射,易证满同态,然后证明 $S\cap I$ 是该同态的核即可。设 $s\in S$,该映射为 $f(s)=s+I$,因而若 $s+I=I$,必有 $s\in I$。
定理 3 第三同态定理
令 $R$ 为任意环,$J$ 与 $I$ 为环上的理想,且 $J\subset I$。可得:
\begin{equation}
(R/J)/(I/J)\cong R/I~.
\end{equation}
易证 $I/J$ 为 $R/J$ 的理想。仿照第二同态定理的证明过程,接下来先证明存在从 $R/J$ 到 $R/I$ 的满同态(其实就是 $R+J\rightarrow R+I$1),并证明满同态的核正是 $I/J$ 即可。
1. ^ 由于商环的陪集保运算,因而这样的同态映射总存在。由于 $J\subset I$,$R+I$ 的陪集可能比 $R+J$ 中相应代表元素所在的陪集要更 “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