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者: 待更新
本文根据 CC-BY-SA 协议转载翻译自维基百科 相关文章。
图 1:李在 1896 年
马留斯·索福斯·李(Marius Sophus Lie,/liː/,挪威语:[liː];1842 年 12 月 17 日-1899 年 2 月 18 日)是一位挪威数学家。他在连续对称性理论方面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并将其应用于几何和微分方程的研究中。他还在代数学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 生平与职业生涯
马留斯·索福斯·李于 1842 年 12 月 17 日出生在挪威小镇诺尔德菲尤尔。他是路德教牧师约翰·赫尔曼·李与其妻子所生的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母亲出身于特隆赫姆的一个知名家族。\(^\text{[1]}\)
他在挪威东南部的莫斯接受了初等教育,之后在奥斯陆(当时称为克里斯蒂安尼亚)读高中。高中毕业后,他原本希望投身军事事业,但由于视力不佳而被军队拒绝,于是改而进入皇家弗雷德里克大学(即今日奥斯陆大学)就读。
索福斯·李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平面几何中虚数的表示》于 1869 年由克里斯蒂安尼亚科学院与《克雷勒期刊》共同发表。同年,他获得了一项奖学金前往柏林,自 9 月起在当地停留至 1870 年 2 月。在那里,他结识了费利克斯·克莱因,两人迅速成为挚友。离开柏林后,李前往巴黎,克莱因也于两个月后与他会合。在巴黎,他们结识了卡米耶·若尔当与加斯顿·达布。然而,1870 年 7 月 19 日,普法战争爆发,克莱因因身为普鲁士人而不得不迅速离开法国。李则前往枫丹白露,却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遭到逮捕,这在挪威为他带来了一定的名声。在达布的干预下,李被关押一个月后获释。\(^\text{[2]}\)
李在 1871 年于皇家弗雷德里克大学(今奥斯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为《一类几何变换》(挪威语:Over en Classe geometriske Transformationer,英文:On a Class of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s)。\(^\text{[3]}\) 这篇论文后来被达布称为 “现代几何中最优美的发现之一”。次年,挪威议会为他特别设立了一个教授职位。同年,李拜访了正在埃尔朗根任教的克莱因,后者当时正在发展著名的 “埃尔朗根纲领”。
1872 年,李与彼得·路德维希·迈德尔·西洛一起合作,花了八个月时间编辑并出版了挪威同胞尼尔斯·亨里克·阿贝尔的数学著作。
1872 年底,索福斯·李向当时年仅 18 岁的安娜·比奇求婚,并于 1874 年结婚。这对夫妇育有三个孩子:玛丽(Marie,生于 1877 年)、达格妮(Dagny,生于 1880 年)和赫尔曼(Herman,生于 1884 年)。
从 1876 年起,他与医生雅各布·沃姆-穆勒以及生物学家乔治·奥西安·萨尔斯共同编辑《数学与自然科学档案》期刊。
1884 年,在克莱因和阿道夫·迈耶(当时二人均为莱比锡大学教授)的支持下,弗里德里希·恩格尔来到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协助李。恩格尔帮助李撰写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变换群理论》,该书分三卷于 1888 年至 1893 年间在莱比锡出版。数十年后,恩格尔也成为李全集的两位编辑之一。
1886 年,李接替前往哥廷根任教的克莱因,成为莱比锡大学的教授。1889 年 11 月,李突发精神崩溃,被迫住院治疗,直到 1890 年 6 月才出院。出院后他虽然重返岗位,但随着贫血症状的加重,他最终不得不返回故乡。1898 年 5 月,他递交辞呈,并于当年 9 月离开莱比锡回国。次年,即 1899 年,李因恶性贫血去世,享年 56 岁。这种疾病是由于维生素 B12 吸收障碍所致。
李在其生前获得多项荣誉:1878 年被授予伦敦数学学会名誉会员,1892 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95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同年亦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图 2:《变换群理论》第一卷,1888 年版。
图 3:《变换群理论》标题页
图 4:《变换群理论》前言
2. 遗产
Lie 的主要工具,也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他发现连续变换群(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为 Lie 群)可以通过 “线性化” 来更好地理解,即研究对应的生成向量场(即所谓的无穷小生成元)。这些生成元服从群律的线性化形式,即现在所称的对易括号,从而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 Lie 代数的结构。\(^\text{[4][5]}\)
Hermann Weyl 在 1922 年和 1923 年的论文中使用了 Lie 的群论研究成果,而 Lie 群今天在量子力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ext{[5]}\) 然而,今天对 Lie 群的研究与 Sophus Lie 当年的研究方向已有很大不同,正如有人所说:“在 19 世纪的数学大师中,Lie 的工作无疑是今天最不为人所熟知的。”\(^\text{[6]}\)
Sophus Lie 积极倡导设立阿贝尔奖。他受到以 Fridtjof Nansen 命名的南森基金启发,并注意到诺贝尔奖未设立数学奖项,因此他致力于推动设立一个表彰纯数学杰出工作的奖项。\(^\text{[7]}\)
Lie 指导了许多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博士生。Élie Cartan 被广泛认为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Kazimierz Żorawski 的工作在多个领域被证明具有重要意义。Hans Frederick Blichfeldt 对多个数学领域做出了贡献。
3. 书籍
- Lie, Sophus(1888 年),《变换群理论 I》(德语),莱比锡:B. G. Teubner 出版社。由 Friedrich Engel 协助撰写。有英文翻译版:Joël Merker 编辑并从德语翻译并撰写前言,详见 ISBN 978-3-662-46210-2 及 arXiv:1003.3202。
- Lie, Sophus(1890 年),《变换群理论 II》(德语),莱比锡:B. G. Teubner 出版社。由 Friedrich Engel 协助撰写。
- Lie, Sophus(1891 年),《已知无穷小变换的微分方程讲义》(德语),莱比锡:B. G. Teubner 出版社。由 Georg Scheffers 协助撰写。\(^\text{[8]}\)
- Lie, Sophus(1893 年),《连续群讲义》(德语),莱比锡:B. G. Teubner 出版社。由 Georg Scheffers 协助撰写。\(^\text{[9]}\)
- Lie, Sophus(1893 年),《变换群理论 III》(德语),莱比锡:B. G. Teubner 出版社。由 Friedrich Engel 协助撰写。
- Lie, Sophus(1896 年),《接触变换几何学》(德语),莱比锡:B. G. Teubner 出版社。由 Georg Scheffers 协助撰写。\(^\text{[10]}\)
- Lie, Sophus;Engel, Friedrich;Heegaard, Poul(编辑),《Lie 论文集》(德语),莱比锡:Teubner 出版社;共 7 卷,出版时间为 1922–1960 年。\(^\text{[11][12]}\)
4. 另见
- Lie 导数
- 单纯 Lie 群列表
- 以 Sophus Lie 命名的事物列表
5. 注释翻译
- James, Ioan(2002 年)。《杰出的数学家》。剑桥大学出版社,第 201 页。ISBN 978-0-521-52094-2。
- Darboux, Gaston(1899 年)。“Sophus Lie”。《美国数学会通报》5(7): 367–370。doi:10.1090/s0002-9904-1899-00628-1。
- Lie, Sophus(1871 年)。《论一类几何变换》(博士论文)。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今奥斯陆大学)。
- Helgason, Sigurdur(1994 年),“数学家 Sophus Lie”(PDF),载于《Sophus Lie 纪念会议论文集》,1992 年 8 月,奥斯陆:斯堪的纳维亚大学出版社,第 3–21 页。
- Gale, Thomson。《Marius Sophus Lie 传记》,《数学世界》。2009 年 1 月 23 日访问。
- Hermann, Robert(编)(1975 年)。《Sophus Lie 1880 年变换群论文》,《Lie 群:历史、前沿与应用》,第 1 卷,Math Sci Press,第 iii 页。ISBN 0-915692-10-4。
- “阿贝尔奖的历史”。[www.abelprize.no。2018 年 3 月 16 日存档。2021 年 2 月 4 日访问。](http://www.abelprize.no。2018 年 3 月 16 日存档。2021 年 2 月 4 日访问。)
- Lovett, E. O.(1898 年)。“书评:已知无穷小变换的微分方程讲义”。《美国数学会通报》4(4): 155–167。doi:10.1090/s0002-9904-1898-00476-7。
- Brooks, J. M.(1895 年)。“书评:带有几何和其他应用的连续群讲义”。《美国数学会通报》1(10): 241–248。doi:10.1090/s0002-9904-1895-00283-9。
- Lovett, E. O.(1897 年)。“书评:接触变换几何学”。《美国数学会通报》3(9): 321–350。doi:10.1090/s0002-9904-1897-00430-x。
- Schilling, O. F. G.(1939 年)。“书评:Sophus Lie 的论文集。几何论文,第 I、II 卷”。《美国数学会通报》45(7): 513–514。doi:10.1090/S0002-9904-1939-07032-8。ISSN 0002-9904。
- Carmichael, R. D.(1930 年)。“书评:Sophus Lie 论文集(挪威文版《Samlede Avhandlinger》,由 Aschehoug 出版)第 IV 卷”。《美国数学会通报》36(5): 337–338。doi:10.1090/S0002-9904-1930-04950-2。ISSN 0002-9904。(附:1923 年第 III 卷、1925 年第 V 卷、1928 年第 VI 卷的书评链接)
6. 参考文献
- Fritzsche, Bernd(1999),《Sophus Lie:其生平与工作的概述》,发表于《Lie 理论杂志》,第 9 卷,第 1 期,第 1–38 页,ISSN 0949-5932,MR 1680023,Zbl 0927.01029,检索日期:2010 年 12 月 2 日。
- Freudenthal, Hans(1970–1980),《Lie, Marius Sophus》,收录于《科学传记词典》,Charles Scribner’s Sons 出版。
- Stubhaug, Arild(2002),《数学家 Sophus Lie:是我思想的大胆造就了我》,施普林格出版社,ISBN 3-540-42137-8。
- Yaglom, Isaak Moiseevich(1988),Grant, Hardy;Shenitzer, Abe(编),《Felix Klein 与 Sophus Lie:19 世纪对对称性思想的演化》,Birkhäuser 出版社,ISBN 3-7643-3316-2。
7. 外部链接
- Chisholm, Hugh(编)(1911),“Lie, Marius Sophus”,收录于《大英百科全书》(第 11 版),剑桥大学出版社。
- O'Connor, John J.;Robertson, Edmund F.(2000 年 2 月),“Sophus Lie”,收录于圣安德鲁斯大学的《MacTutor 数学史档案》。
- [Sophus Lie 的作品在 Project Gutenberg 上](https://www.gutenberg.org/author/Sophus+Lie)
- [关于 Sophus Lie 的作品或资料在 Internet Archive 上](https://archive.org/search.php?query=creator
- 《无限连续变换群理论的基础 – 第一部分》:Lie 一篇重要论文的英文翻译(第一部分)
- 《无限连续变换群理论的基础 – 第二部分》:Lie 一篇重要论文的英文翻译(第二部分)
- 《关于复合体——特别是直线与球面复合体——在偏微分方程理论中的应用》:Lie 一篇重要论文的英文翻译
- 《接触变换不变量理论的基础》:Lie 一篇重要论文的英文翻译
- 《力学中的无穷小接触变换》:Lie 一篇重要论文的英文翻译
- U. Amaldi,《自 Sophus Lie 逝世以来连续群理论所取得的主要成果(1898–1907)》:一篇关于 Lie 逝世后发展成果的英文综述论文。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
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