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势垒

                     

贡献者: 待更新

   (本文根据 CC-BY-SA 协议转载自原搜狗科学百科对英文维基百科的翻译)

   库伦势垒是由于静电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势垒,两个原子核需要克服静电相互作用才能靠得足够近以进行核反应。库伦势垒以库仑定律命名,库仑定律又以物理学家查尔斯-奥古斯丁·德·库仑(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命名。

1. 能量势垒

   这个能垒由静电势能给出: $$U_{\text{coul}} = k \frac{q_1 q_2}{r} = \frac{1}{4\pi\epsilon_0} \frac{q_1 q_2}{r}~$$

   其中

   $k\text{是库仑常数}= 8.9876\times10^9 N m^2 C^{-2}$;

   $\epsilon_0$ 是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

   $q_1, q_2$ 是相互作用粒子的电荷;

   $r$ 是相互作用半径。

   正值表示排斥力,所以相互作用的粒子越靠近能量水平越高。负势能表示束缚态(由于吸引力)。

   库仑势垒随着碰撞原子核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而增加:

\begin{equation} U_{\text{coul}} = \frac{k Z_1 Z_2 e^2}{r}~ \end{equation}

   其中 $e$ 是基本电荷,$1.602 \\ 176 \\ 53 \\times 10^{-19}C$,$Z_i $ 是相应的原子序数。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原子核必须以高速碰撞,从而它们的动能驱使它们足够靠近,以便发生强相互作用,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根据气体动力学理论,气体的温度不过是气体中粒子平均动能的量度。对于经典的理想气体,气体粒子的速度分布由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给出。根据这种分布,可以确定速度足以克服库仑势垒的粒子比例。

   实际上,由于量子力学隧穿效应,克服库仑势垒所需的温度比预期的要低,伽莫夫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考虑隧穿效用穿越障碍物和速度分布,会得到发生核聚变的限制范围,称为 Gamow 窗口。

   詹姆斯·查德威克在 1932 年因观察到不存在库伦势垒,而发现了中子。[1][2]

2. 参考文献

   [1] ^Chadwick, James (1932). "Possible existence of a neutron". Nature. 129 (3252): 312. Bibcode:1932Natur.129Q.312C. doi:10.1038/129312a0..

   [2] ^Chadwick, James (1932). "The existence of a neutr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136 (830): 692–708. Bibcode:1932RSPSA.136..692C. doi:10.1098/rspa.1932.0112..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无广告,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20 元,我们一周就能脱离亏损, 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