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者: addis
通过遥远天体的观测等方法决定一个参考系,即 ICRF(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决定地球在 ICRF 中的转角地球旋转角(Earth Rotation Angle,ERA) $\theta$,这和 UT1 儒略日 的关系为
把 UT1 儒略日的小数部分除以 86400($24\times 60\times 60$),就可以定义 UT1 时间,即上一个 UT1 正午经过的 UT1 秒数(注意儒略日是从中午开始计算的)。注意这里的 UT1 秒是由式 1 定义的而不符合国际单位。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发生改变,所以 UT1 中一秒的长度也会在几天到几十天的周期内变化。UT2 就是在 UT1 的基础上把周期性潮汐力对地球自转的影响过滤掉了。测量得出,现在地球自转一圈的平均用时(UT2)约比 100 年前的 1 天慢 1.7 毫秒。
地方视太阳时(local apparent solar time)可以定义为一个理想日晷(把太阳看作一个点光源)显示的时间。视太阳时的问题在于它是不均匀的而是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行经角速度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上文的 ERA 角速度,另一个是在 ICRF 参考系中太阳直射点相对地轴的角速度。前者在变化非常缓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后者会发生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改变化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地球的公转旋转轨道是椭圆的,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公转角速度变慢,靠近太阳时角速度变快;二是由于赤道平面相对于公转平面(黄道平面)是倾斜的,当太阳直射点纬度大时行经角速度快(行纬角速度慢),接近赤道时行经角速度慢(行纬角速度快)。
如果把一年中的视太阳时做一个线性拟合,就得到了平太阳时(mean solar time)。平太阳时和 UT1 几乎相等(除了每百年增加 1.7ms 误差)。当前的平太阳日约为国际单位的 $86400.002\mathrm{s}$。视太阳时和平太阳时之间的差距叫做均时差(equation of time),由图 1 可得在一月中旬慢 15 分钟左右,而在 11 月初则快 17 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