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25113730/https://baike.sogou.com/kexue/d10788.htm

铁碳合金

编辑
煤矿缠绕塔的钢缆

铁碳合金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也可以包含其它元素。由于其高抗拉强度和低成本,它是建筑、基础设施、工具、船舶、汽车、机器、电器和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铁是组成钢铁的主要金属元素。在不同温度下,铁有两种晶体形式(同素异形体),即体心立方晶型和面心立方晶型。在体心立方排列中,每个立方晶胞的中心有一个铁原子,顶点有八个原子;在面心立方中,六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顶点有八个原子。铁的同素异形体与合金元素(主要是碳)的相互作用使得钢铁和铸铁具有独特的性质。

在纯铁中,晶格中的铁原子位移阻力相对较小,因此纯铁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柔软且容易成行。在钢中,少量的碳及其它元素和夹杂物作为硬化剂防止位错移动,这些位错常出现于铁原子晶格中。

典型钢合金中的碳的重量比可高达2.14%。改变碳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并控制它们在钢中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作为溶质元素或作为沉淀相),可以减慢使纯铁具有韧性的位错移动,从而控制和提高其质量。这些特性包括硬度、淬火行为、退火需求、回火行为、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与纯铁相比,只有通过降低铁的延展性才能提高钢的强度。

用初轧炉生产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它的大规模工业应用是在17世纪先后设计出更有效的泡钢和坩埚钢生产方法后才开始的。19世纪中期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发明开创了钢铁大规模生产的时代。随后,在英国采用的马丁炉和贝塞麦转炉炼钢法提高了钢的质量。随着这些技术的引入,低碳钢取代了铸铁。

通过进一步改进,例如碱性氧气炼钢(BOS),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最终产品质量,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早期的方法。如今,钢是最常见的人造材料之一,年产量超过16亿吨。现代钢通常由标准组织制定的不同等级来区分。

1 定义和相关材料编辑

钢铁一词源于原日耳曼形容词stahliją 或者stakhlijan(钢制的),与stahlaz 或者stahliją(稳固的)相关。[1]

对于普通铁-碳合金钢,碳的含量(按重量计)在0.002%和2.14%之间。[2] 碳含量值根据合金元素(例如锰、铬、镍、钨等)而变化。通常,钢是一种不经历共晶反应的铁碳合金。相反,铸铁经历过共晶反应。碳含量太低会使(纯)铁变得非常软、有韧性和脆弱。高于钢的碳含量会形成一种脆性合金,通常称为生铁。铁与碳形成的合金被称为碳钢,合金钢是为了改变钢的特性而有意添加其他合金元素的钢。常见的合金元素包括:锰、镍、铬、钼、硼、钛、钒、钨、钴和铌。在钢中,其它一些被认为是不需要的额外元素,如磷、硫、硅和痕量的氧、氮和铜,也很重要。

碳含量高于2.1%的普通碳铁合金被称为铸铁。现代的炼钢技术,如粉末金属成形,可以制造不常见的碳含量很高的钢(和其他合金材料)。即使在加热时铸铁也不具有延展性,但它可以通过铸造形成,因为它的熔点比钢低,铸造性能好。铸铁的某些成分在保持熔化和铸造经济性的同时,可以在铸造后进行热处理,以制造可锻铸铁或球墨铸铁物体。钢不同于熟铁(现在大部分已经过时),熟铁可能含有少量的碳,但含有大量的炉渣。

2 材料特性编辑

铁-碳平衡相图,显示了形成不同相所需的条件

铁通常以矿石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通常是铁的氧化物,例如磁铁矿或者赤铁矿。通过与优选的化学组分(如碳)结合除去氧,并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移除,将铁从铁矿石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被称为熔炼,最早应用于低熔点金属的提取,例如锡(熔点约250 °C (482 °F))和铜(熔点约1,100 °C (2,010 °F)),以及青铜(熔点低于1,083 °C (1,981 °F))。相比之下,铸铁的熔点大约为1,375 °C (2,507 °F)。[3]在古代,少量的铁是固态冶炼的,先用炭火加热矿石,然后用锤子把块状物焊接在一起,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把杂质挤出来。碳含量可以通过在火中仔细的移动来控制。与铜和锡不同,液态或固态的铁很容易溶解碳。

所有这些温度都可以通过自青铜时代以来使用的古老方法达到。由于在800℃ (1,470 °F)以上铁的氧化速率迅速增加,因此熔炼需要在低氧环境中进行。使用碳来还原氧化铁的冶炼会产生一种合金(生铁),它含有太多的碳,不能被称为钢。[3]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在随后的步骤中被去除。

通常会在铁/碳混合物中添加其他物质以生产具有所需性能的钢。钢中的镍和锰增加了其抗拉强度,并使铁碳溶液的奥氏体形式更加稳定,铬增加了钢的硬度和熔化温度,钒增加了钢的硬度,同时使其不太容易发生金属疲劳。

为了抑制腐蚀,向钢中加入不低于11%的铬,以便在金属表面形成硬的氧化物;这被称为不锈钢。钨减缓了渗碳体的形成,将碳保持在铁基体中,并允许马氏体优先在较慢的淬火速率下形成,从而产生高速钢。另一方面,硫、氮和磷被认为是使钢更脆的污染物,会在加工过程中从钢熔体中去除。

钢的密度因合金成分而异,但通常在7,750到8,050 kg/m3(484 和 503 lb/cu ft)之间,即7.75 和 8.05 g/cm3 (4.48 和 4.65 oz/cu in)之间。[4]

即使在可形成钢的碳铁混合物的狭窄浓度范围内,也可以形成许多具有不同性质的冶金结构。了解这些特性对于制造优质钢至关重要。在室温下,纯铁最稳定的形式是被称为α铁的体心立方 (BCC)结构。它是一种相当软的金属,只能溶解少量的碳——0 °C (32 °F)时碳浓度不超过0.005 %,723 °C (1,333 °F)时不超过0.021%。引入碳的α铁被称为铁氧体。在910 ℃时纯铁转化为面心立方(FCC)结构,称为γ铁。引入碳的γ铁被称为奥氏体。奥氏体中较为开放的FCC结构可以溶解更多的碳(1,148 °C (2,098 °F)时可高达2.1%,[5]是铁氧体的38倍,这是钢中碳含量的上限值,超过这一含量将成为铸铁[6])。当碳被从其与铁形成的溶液中除去时,会形成一种非常坚硬但易碎的材料,称为渗碳体(Fe3C)。

当碳含量正好为0.8%的钢(称为共析钢)冷却时,混合物的奥氏体(面心立方)相回复到铁素体(体心立方)相。碳不能稳定存在于奥氏体结构中,导致碳过量。碳脱离奥氏体的一种方式是使其以渗碳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在溶液中留下一种叫做铁素体(体心立方)的周围相,其中含有少量的碳。铁素体和渗碳体两者同时沉淀,产生称为珠光体的层状结构,因其与珍珠母相似而得名。在过共析晶成分(大于0.8%碳)中,碳首先作为奥氏体晶界处的渗碳体的大夹杂物沉淀出来,直到晶粒中的碳百分比降低到共析晶成分(0.8%碳),此时形成珠光体结构。对于碳含量低于0.8%的钢(亚共析钢),铁素体将首先在晶粒中形成,直到剩余的成分增加到碳的0.8%,这时将形成珠光体结构。准正长岩钢的边界不会形成大的渗碳体夹杂物。[7]以上均为假设冷却过程非常缓慢,允许碳有足够的时间迁移时的情况。

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碳在晶界处迁移形成碳化物的时间减少,但在晶粒内会有越来越多的珠光体,珠光体的结构越来越细;因此,碳化物更广泛地分散,并起到防止这些晶粒内缺陷滑动的作用,从而导致钢硬化。在淬火产生的非常高的冷却速率下,碳没有时间迁移,而是被锁定在面心型奥氏体内,并形成马氏体。马氏体是碳和铁的高度应变和应力的过饱和形式,非常坚硬但易碎。根据碳含量,马氏体相有不同的形式。碳含量低于0.2%时,它呈现出铁素体BCC晶体形式,但在碳含量较高时,它呈现出体心四方 (BCT)结构。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没有热活化能。此外,由于没有成分变化,所以原子通常保持原来的相邻结构。[8]

马氏体的密度比奥氏体低(在冷却过程中膨胀),因此它们之间的转变伴随着体积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膨胀。这种膨胀产生的内应力通常以马氏体晶体上的压缩和剩余铁素体上的拉伸的形式出现,两种成分都有相当数量的剪切。如果淬火处理不当,内应力会导致零件冷却时破碎。至少,它们会导致内部的加工硬化和其他微观缺陷。淬火裂纹通常在钢水淬时形成,尽管它们不总是可见的。[9]

2.1 热处理

钢可采用多种类型的热处理工艺。最常见的是退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对碳含量超过0.8%的共析成分(过共析物)有效,对亚共析钢没有效果。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以释放局部内应力的过程。它不会使产品总体软化,而只是局部缓解材料内部的应变和应力。退火经历三个阶段:恢复、重结晶和晶粒生长。特定钢所需的退火温度取决于要实现的退火类型和合金成分。[10]

淬火包括加热钢产生奥氏体相,然后在水或油中淬火。这种快速冷却导致坚硬但易碎的马氏体结构。[8]然后对钢进行回火以降低脆性,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退火。在这种应用中,退火(回火)工艺将一些马氏体转变成渗碳体或球晶,降低了内应力和缺陷。最终获得更具延展性和抗断裂性的钢。[11]

3 炼钢编辑

用于钢铁生产的铁矿石球团

从矿石中冶炼出来的铁含有比预期要多的碳。必须对其进行再加工将碳减少到合适的量才能形成钢,此时可以添加其他元素。在过去,钢铁厂会将粗钢产品铸造成锭,然后储存起来,直到用于进一步的精炼过程,最终生产出成品。在现代钢铁厂中,初始产品接近最终成分,被连续铸造制成长板材,切割成型为棒材和挤压型材,并进行热处理以生产最终产品。如今,只有一小部分被铸变成锭。大约96%的钢是连续铸造的,而只有4%是铸锭。[12]

然后在均热炉中加热铸锭,并热轧成板坯、钢坯或大方坯。板坯被热轧或冷轧成金属板或板材。钢坯被热轧或冷轧成棒材、棒材和线材。大方坯被热轧或冷轧成结构钢,例如工字钢和钢轨。在现代钢厂,这些过程通常发生在一条装配线上,矿石进入,成品钢出来。[13]有时在钢的最终轧制后,对其进行热处理以获得强度;然而,这种情况相对较少。[14]

4 炼钢历史编辑

中世纪的初轧机冶炼

4.1 古代钢铁

钢在古代就为人所知,在锻铁炉和坩埚中生产。[15][16]

已知的最早的钢铁生产是在安纳托利亚(Kaman-kalehyük)考古遗址出土的铁器碎片中发现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距今已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了。[17][18] 霍勒斯发现了钢制武器,如伊比利亚半岛的falcata,及罗马军队使用的Noric钢。[19]

印度南部赛瑞钢铁公司(wootz steel)在世界各地声誉显赫。[16]斯里兰卡的金属生产基地采用季风驱动的风炉,能够生产高碳钢。在泰米尔使用坩埚和碳源大规模生产乌兹钢,如公元前6世纪的 Avāram 工厂,这是现代钢铁生产和冶金的先驱。[15][16]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发明了淬硬钢,[20]而在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中国人通过将熟铁和铸铁熔化在一起制造钢,并在公元1世纪制得了碳中间钢的最终产品。[21][22]

4.2 乌兹钢和大马士革钢

印度最早生产高碳钢的证据见于泰米尔纳德邦的科多马纳尔、安得拉邦和卡纳塔克邦的戈尔孔达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的萨马纳拉瓦瓦地区。[23]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乌兹钢,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南部生产,并出口到全球。[24][25]正如桑格姆泰米尔语、阿拉伯语和拉丁语文献中提到的那样,在公元前326年之前该地区就已经拥有了钢铁冶炼技术,是当时世界上出口到罗马、埃及、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最好的钢铁——他们称之为绢铁[26]公元前200年斯里兰卡东南部的泰米尔贸易协会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古典时期最古老的钢铁制品和生产工艺。[27][28][29]到公元5世纪,中国人和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当地人也采用了南印度哲罗泰米尔人发明的乌兹钢生产方法。[30][31]在斯里兰卡,早期的炼钢方法采用了独特的风力炉,由季风驱动,能够生产高碳钢。[32][33]由于这项技术是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那里获得的,保守估计,印度的钢铁技术起源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24][33]

阿拉伯人从波斯人那里获得了来自印度的炼钢技术,并制造了以耐用性而闻名的钢,后来被称为乌兹钢或大马士革钢。它最初是由包括各种微量元素在内的多种不同材料制成的,最终由帕诺波利斯的左西莫斯的完成。在公元前327年,战败的波鲁斯国王给亚历山大大帝的奖赏不是金或银,而是30磅的钢。[34]最近的研究表明其结构中包含碳纳米管,这可能解释了它的一些传奇性质,考虑到当时的技术,这些性质是偶然而不是设计产生的。[35]使用自然风用木材加热含铁的土壤,古代僧伽罗人使用每2吨土壤就能提取一吨钢,[32]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在萨马纳莱瓦发现了这样一个熔炉,考古学家能够像古人一样生产钢。[32][36]

公元9至10世纪在梅尔夫生产的坩锅钢是通过在坩锅中缓慢加热和冷却纯铁和碳(通常以木炭的形式)形成的。[25]有证据表明,中国在11世纪,宋朝有两种生产钢的技术:一种是berganesque法,生产不均匀的劣质钢,另一种是现代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前身,它在冷风下通过反复锻造进行部分脱碳。[37]

4.3 现代炼钢

英国谢菲尔德的贝塞尔转换器

自17世纪以来,欧洲钢铁生产的第一步就是在高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生铁。[38]最初使用木炭,现代方法使用焦炭,这被证明更经济。[39][40][41]

从棒铁开始的过程

在该工艺中,生铁在精炼炉中精炼得到棒铁,然后用于炼钢。[38]

1574年在布拉格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用渗碳过程生产钢,1601年开始在纽伦堡使用。1589年在那不勒斯出版的一本书中描述了类似的使装甲和锉刀表面硬化的工艺。这种工艺大约在1614年引入英国,并在1610年代由巴兹尔·布鲁克爵士在科尔布鲁克代尔用于生产此类钢材。[42]

该过程的原材料是铁条。在17世纪,人们发现最好的钢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北部地区的铁矿。在19世纪,这仍是常规的原材料来源,几乎与该工艺使用的时间一样长。[43]

更为均匀的坩锅钢是通过在熔炉中熔化而成,而不是锻造的钢。以前的大多数熔炉无法达到足够高的温度来熔化钢。早期的现代坩埚钢工业是基于本杰明·洪博培在1740年代的发明。泡钢在坩埚或熔炉中熔化,随后通常被铸造成锭。[44]

从生铁开始的过程

勃兰登堡工业博物馆的西门子-马丁钢烤炉。

电弧炉喷出的白热钢。

炼钢的现代化始于1855年亨利·贝塞麦的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其原料为生铁。[45]该方法能够廉价地大量生产钢,从前以锻铁为原料的过程均使用低碳钢来代替锻铁。[46]吉尔克里斯-托马斯法(或碱性转炉法)是对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改进,通过用碱性材料给转炉加衬来除去磷。

19世纪的另一个炼钢工艺是西门子-马丁工艺,它是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补充。它用棒铁(或废钢)和生铁共同熔化制钢。

这些钢铁生产方法被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林茨-唐纳维茨碱氧炼钢工艺和其他氧气炼钢方法淘汰。碱氧炼钢优于以前的炼钢方法,因为泵入熔炉的氧气限制了杂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氮气)的引入。[47]如今,电弧炉是一种对废金属再加工以制造新钢的常见方法。电弧炉也可以将生铁转化为钢,但其消耗大量的电能(大约每公吨440千瓦时),因此通常只有在廉价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是经济的。[48]

5 钢铁工业编辑

2007年按国家分列的钢产量(百万吨)

钢铁工业通常被认为是经济进步的一个指标,因为钢铁在基础设施和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49]1980年,美国有50多万钢铁工人。到2000年,钢铁工人的数量下降到224,000人。[50]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繁荣使其对钢铁的需求大幅增长。2000年至2005年间,世界钢铁需求增长了6%。自2000年以来,印度[51]和中国的几家钢铁公司崭露头角,如塔塔钢铁(2007年收购科氏集团)、宝钢集团和沙钢集团。截止2017年,安赛乐米塔尔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52]2005年,英国地质调查局宣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约占世界份额的三分之一;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分别紧随其后。[53]

2008年,钢铁开始作为商品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2008年底,钢铁行业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衰退,导致大量裁员。[54]

6 回收利用编辑

钢铁是世界上回收率最高的材料之一,全球回收率超过60%;[55]仅在美国,2008年就回收了82,000,000公吨(81,000,000长吨;90,000,000短吨),总回收率为83%。[56]

由于钢铁产量超过报废量,再生原材料约占钢铁总产量的40%——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628,000,000吨(1.602×109长吨;1.795×109短吨),其中630,000,000公吨(620,000,000长吨;690,000,000短吨)来自于回收的废钢。[57]

7 当代钢铁编辑

伯利恒钢铁公司 ( 伯利恒(宾夕法尼亚州) 工厂),在2003年关闭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

7.1 碳钢

现代钢由不同组合的金属合金构成,以满足多种用途。[58] 仅由铁和碳组成的碳钢占钢产量的90%。[58] 低合金钢与其他元素(通常为钼、锰、铬或镍,重量比最高可达10%)形成合金,以提高厚截面的淬透性。[58] 高强度低合金钢含有少量其他元素(通常重量< 2%),通常为1.5%的锰,仅轻微提高成本便可以提供额外的强度。[58]

最近的企业平均燃料经济性(CAFE)法规产生了一种新的钢材品种,称为先进高强度钢(AHSS)。这种材料既坚固又有韧性,可以在使用较少材料的同时保持车辆结构当前的安全水平。有几种市售等级的AHSS钢,例如双相钢,经热处理后同时包含铁素体和马氏体显微组织,从而生产出可成形的高强度钢。[59]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涉及特殊的合金化和热处理,以稳定室温下通常不含奥氏体的低合金铁素体钢中的奥氏体。通过施加应变,奥氏体可在不加热的情况下通过相变转化为马氏体。[60]孪晶诱导塑性(TWIP)钢通过特定类型的应变来提高合金的加工硬化效果。[61]

碳钢通常通过热浸镀或电镀锌来防锈。[62]

7.2 合金钢

不锈钢含有不低于11%的铬,通常与镍结合,以抵抗腐蚀。一些不锈钢,例如铁素体不锈钢是磁性的,而其他不锈钢,例如奥氏体,是非磁性的。[63]耐腐蚀钢的缩写为CRES。

一些更现代的钢包括工具钢,它与大量钨和钴或其他元素形成合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固溶硬化。也可以通过沉淀硬化来提高合金的耐温性。[58]工具钢通常用于轴、钻头和其他需要锋利、持久切削刃的设备。其他特种合金包括耐候钢,例如Cor-ten,它通过稳定、生锈的表面来适应天气,因此可以不用油漆保护。[64] 马氏体时效钢是与镍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但与大多数钢不同的是,它几乎不含碳(0.01%)。因此马氏体时效钢不仅非常坚固,而且具有延展性。[65]

埃格林钢使用十多种不同含量的元素组合来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钢,用于掩体炸弹武器。哈德菲尔德钢铁公司(源自罗伯特·哈德菲尔德先生)或锰钢含有12-14%的锰,当磨损时,会应变硬化形成超硬的表层,从而抵抗磨损。可用于坦克履带,推土机刀刃和救生钳切割刀片等。[66]

7.3 标准

标准组织将大多数常用的钢合金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将不同类型的钢分为不同等级。[67]美国测试与材料协会有一套单独的标准定义合金,如美国最常用的结构钢 A36钢。[68] 日本工业标准也定义了一系列在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广泛使用的钢种。

8 用途编辑

一卷钢丝绒

钢铁广泛用于道路、铁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电器和建筑的建设。大多数大型现代建筑,如体育馆、摩天大楼、桥梁和机场,都由钢骨架支撑。即使是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也用钢加固。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主要电器和汽车。尽管铝的使用不断增长,钢仍然是车身的主要材料。钢还用于各种其他建筑材料,如螺栓、钉子、螺钉和其他家用产品和炊具。[69]

其他常见的应用包括造船、管道、采矿、海上建筑、航空航天、大型家用电器(如洗衣机)、重型设备(如推土机)、办公家具、钢丝绒、工具和背心或车辆装甲形式的装甲(更广为人知的轧制同质装甲)。

8.1 历史

碳钢刀

在引入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其他现代生产技术之前,钢十分昂贵,仅在没有廉价替代品的情况下使用,特别是在刀、剃刀、剑和其他需要坚硬锋利刃口的物品上。钢也用于弹簧,包括在钟表中使用的弹簧。[70]

随着更快、更节省的生产方法出现,钢变得更容易获得,也更便宜。它已取代熟铁用于多种用途。然而,20世纪后期出现的塑料具有制造成本低且重量轻的特点,使得塑料在某些应用中可以代替钢。[70] 碳纤维在一些对成本不敏感的应用中(如运动器材和高端汽车)正在取代钢。

8.2 长钢

钢桥

悬挂架空电力线的钢塔

  • 作为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和网格
  • 铁轨
  • 现代建筑和桥梁中的结构钢
  • 电线
  • 重铸应用

8.3 扁平碳钢

  • 大家电
  • 磁芯
  • 汽车、火车和轮船的内外车身。

8.4 耐候钢(COR-TEN)

  • 集装箱
  • 户外雕塑
  • 建筑
  • 高速列车车厢

8.5 不锈钢

不锈钢船型卤肉盘

  • 餐具
  • 尺子
  • 手术器械
  • 手表
  • 铁路客车
  • 牌匾
  • 垃圾桶
  • 穿衣首饰

8.6 低本底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造的钢铁因核武器试验而受到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低本底钢是1945年以前生产的钢,用于某些对辐射敏感的应用,例如盖革计数器和辐射屏蔽。

参考文献

  • [1]

    ^Harper, Douglas. "steel".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 [2]

    ^Prawoto, Yunan (2013). Integration of Mechanics into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A Guide for Material Researchers in Analytical,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英语). Lulu.com. ISBN 978-1-300-71235-0..

  • [3]

    ^Smelting.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 [4]

    ^Elert, Glenn. "Density of Steel". Retrieved 2009-04-23..

  • [5]

    ^来源在这个值上不同,所以它被四舍五入到2.1%,然而确切的值相当学术,因为普通碳钢很少用这种水平的碳制造。请参见: Smith & Hashemi 2006,第363页—2.08%。 Degarmo,Black & Kohser(2003),第75页—2.11%。 Ashby & Jones 1992—2.14%。.

  • [6]

    ^Smith & Hashemi 2006,第363页。.

  • [7]

    ^Smith & Hashemi 2006,第365–372页。.

  • [8]

    ^Smith & Hashemi 2006,第373–378页。.

  • [9]

    ^"Quench hardening of steel". keytometals.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9-02-17. Retrieved 2009-07-19..

  • [10]

    ^Smith & Hashemi 2006,第249页。.

  • [11]

    ^Smith & Hashemi 2006,第388页。.

  • [12]

    ^Smith & Hashemi 2006,第361页.

  • [13]

    ^Smith & Hashemi 2006,第361–362页。.

  • [14]

    ^Bugayev, K.; Konovalov, Y.; Bychkov, Y.; Tretyakov, E.; Savin, Ivan V. (2001).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The Minerva Group, Inc. p. 225. ISBN 978-0-89499-109-7..

  • [15]

    ^戴维森,希尔达·埃利斯(1998)。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剑:考古学与文学。博耶戴尔啤酒有限公司,第20页。ISBN 0-85115-716-5。.

  • [16]

    ^Srinivasan, S.; Ranganathan, S. "Wootz Steel: an advanced material of the ancient world". Bangalore: Department of Metallurgy,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8-11-19..

  • [17]

    ^Akanuma, H. (2005).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mposition of excavated iron fragments taken from Stratum III at the site of Kaman-Kalehöyük, Turkey". Anatolian Archaeological Studies. Tokyo: Japanese Institute of Anatolian Archaeology. 14: 147–158..

  • [18]

    ^"Ironware piece unearthed from Turkey found to be oldest steel". The Hindu. Chennai, India. 2009-03-2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9-03-29. Retrieved 2009-03-27..

  • [19]

    ^《典纪》,霍勒斯,贺拉斯,颂歌,第16.9节.

  • [20]

    ^Wagner, Donald B. (1993). Iron and Steel in Ancient China: Second Impression, With Corrections. Leiden: E.J. Brill. p. 243. ISBN 90-04-09632-9..

  • [21]

    ^Needham, Joseph (1986).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olume 4, Part 3, Civil Engineering and Nautics. Taipei: Caves Books, Ltd. p. 563..

  • [22]

    ^杰尼特,雅克(1982)。中国文明史。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第69页。ISBN 0-521-49781-7。.

  • [23]

    ^Wilford, John Noble (1996-02-06). "Ancient Smelter Used Wind To Make High-Grade Steel". The New York Times..

  • [24]

    ^Srinivasan, Sharada; Ranganathan, Srinivasa (2004). India's Legendary Wootz Steel: An Advanced Material of the Ancient World.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OCLC 82439861..

  • [25]

    ^Feuerbach, Ann (2005).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varied technology found in swords, sabres and blades from the Russian Northern Caucasus" (PDF). IAMS. 25: 27–43 (p. 2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1-04-30..

  • [26]

    ^Srinivasan, Sharada (1994). "Wootz crucible steel: a newly discovered production site in South India". Papers from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5: 49–59. doi:10.5334/pia.60..

  • [27]

    ^爱好——第68卷,第5期——第45页。莱特纳出版公司(1963).

  • [28]

    ^Mahathevan, Iravatham (24 June 2010). "An epigraphic perspective on the antiquity of Tamil". The Hindu. Retrieved 31 October 2010..

  • [29]

    ^Ragupathy, P (28 June 2010). "Tissamaharama potsherd evidences ordinary early Tamils among population". Tamilnet. Tamilnet. Retrieved 31 October 2010..

  • [30]

    ^Needham, Joseph (1986).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olume 4, Part 1, Civil Engineering and Nautics (PDF). Taipei: Caves Books, Ltd. p. 282. ISBN 0-521-05802-3..

  • [31]

    ^Manning, Charlotte Speir. "Ancient and Mediæval India. Volume 2". ISBN 978-0-543-92943-3..

  • [32]

    ^Juleff, G. (1996). "An ancient wind powered iron smelting technology in Sri Lanka". Nature. 379 (3): 60–63. Bibcode:1996Natur.379...60J. doi:10.1038/379060a0..

  • [33]

    ^考格兰,赫伯特·亨利。(1977年)。旧世界史前和早期铁的注释。Oxprint。第99-100页.

  • [34]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Our Oriental Heritage. Simon and Schuster. 1935. p. 539. ISBN 0-671-54800-X. Retrieved 4 March 2017..

  • [35]

    ^Sanderson, Katharine (2006-11-15). "Sharpest cut from nanotube sword". Nature News. doi:10.1038/news061113-11..

  • [36]

    ^Wayman, M.L. & Juleff, G. (1999). "Crucible Steelmaking in Sri Lanka". Historical Metallurgy. 33 (1): 26..

  • [37]

    ^Hartwell, Robert (1966). "Markets, Technolog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venth Century Chines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26: 53–54..

  • [38]

    ^泰勒科特,R.F. (1992年)冶金史第二版。伦敦材料研究所。第95-99页和第102-105页。ISBN 0-901462-88-8。.

  • [39]

    ^赖斯特里克,A. (1953)铁器时代的创始人。.

  • [40]

    ^海德,C.K. (1977)技术变革与英国钢铁业。普林斯顿.

  • [41]

    ^Trinder,B. (2000年)什罗普郡的工业革命。奇切斯特。.

  • [42]

    ^Barraclough,K.C. (1984年)贝塞默之前的钢铁:我吸钢:一个行业的诞生。伦敦金属协会。第48-52页。.

  • [43]

    ^King, P.W. (2003). "The Cartel in Oregrounds Iron: trading in the raw material for steel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Journal of Industrial History. 6 (1): 25–49..

  • [44]

    ^Barraclough,K.C. (1984年)贝塞尔之前的钢:第二坩埚钢:技术的发展。伦敦金属协会。.

  • [45]

    ^Swank, James Moore (1892). History of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in All Ages. ISBN 0-8337-3463-6..

  • [46]

    ^Bessemer process. 2.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5. p. 168..

  • [47]

    ^Basic oxygen proces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 [48]

    ^J.A.T .琼斯;Bowman,B. and Lefrank,P.A. (1998)"电炉炼钢",in钢的制造、成形和处理,第525-660页。R.J. Fruehan(编辑)。AISE钢铁基金会:匹兹堡。ISBN 0-930767-03-9。.

  • [49]

    ^"Steel Indust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9-06-18. Retrieved 2009-07-12..

  • [50]

    ^"国会记录第148卷,Pt .4、2002年4月11日至2002年4月24日“。美国政府印刷局。.

  • [51]

    ^Chopra, Anuj (February 12, 2007). "India's steel industry steps onto world stage". Cristian Science Monitor. Retrieved 2009-07-12..

  • [52]

    ^"Top Steelmakers in 2017" (PDF). World Steel Association. Retrieved August 22, 2018..

  • [53]

    ^"Long-term planning needed to meet steel demand". The News. 2008-03-01.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0-11-02. Retrieved 2010-11-02..

  • [54]

    ^Uchitelle, Louis (2009-01-01). "Steel Industry, in Slump, Looks to Federal Stimulus".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2009-07-19..

  • [55]

    ^Hartman, Roy A.. Recycling. Recycling. Encarta. 2009..

  • [56]

    ^Fenton, Michael D. Iron and Steel Scrap//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Iron and Steel Scrap.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8. ISBN 1-4113-3015-3..

  • [57]

    ^The World Steel Association (2018-03-01). "Steel and raw materials" (PDF)..

  • [58]

    ^Ashby, Michael F. & Jones, David R.H. (1992) [1986]. Engineering Materials 2 (with corrections ed.). Oxford: Pergamon Press. ISBN 0-08-032532-7..

  • [59]

    ^"Dual-phase steel". Intota Expert Knowledge Services. Retrieved 2007-03-01..

  • [60]

    ^Werner, Ewald.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in low alloyed TRIP-steels and microstructure response to a complex stress histo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December 23, 2007. Retrieved 2007-03-01..

  • [61]

    ^Mirko, Centi; Saliceti Stefano.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RIP), 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 (TWIP) and Dual-Phase (DP) Steels". 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8-03-07. Retrieved 2007-03-01..

  • [62]

    ^Galvanic protectio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 [63]

    ^"Steel Glossary". 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 (AISI). Retrieved 2006-07-30..

  • [64]

    ^"Steel Interchange".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Inc. (AIS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12-22. Retrieved 2007-02-28..

  • [65]

    ^"Properties of Maraging Steel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9-02-25. Retrieved 2009-07-19..

  • [66]

    ^哈德菲尔德锰钢。Answers.com。麦格劳-希尔科技术语词典,McGraw-Hill Companies公司,2003年。检索于2007-02-28。.

  • [67]

    ^Bringas, John E. (2004).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World Steel Standards: Third Edition (PDF) (3rd. ed.). ASTM International. p. 14. ISBN 0-8031-3362-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07-01-27..

  • [68]

    ^《钢结构手册》,第八版,第二修订版,美国钢结构学会,1986年,中国。1页1–5.

  • [69]

    ^Ochshorn, Jonathan (2002-06-11). "Steel in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Encyclopedia of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 Retrieved 2010-04-26..

  • [70]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阅读 6356
版本记录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