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25130616/https://baike.sogou.com/kexue/d10553.htm

正射线

编辑
阳极射线管,出射线穿过穿孔阴极并在其上产生粉红色辉光。

阳极射线(也称为正射线或管道射线)是由某些类型的气体放电管产生的正离子束。1886年,德国科学家克鲁格·戈尔茨坦(Eugen Goldstein)在实验中首次在克鲁克斯管中观察到它们。[1] 威廉·韦恩(Wilhelm Wien )和约翰·汤姆森(J. J. Thomson)后来对阳极射线的研究导致了质谱的发展。

1 阳极射线管编辑

阳极射线管的简化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多孔阴极右侧的射线

阳极射线管示意图

戈尔茨坦使用了一种带有穿孔阴极的气体放电管。当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施加几千伏的高电压时,可以看到微弱的发光“射线”从阴极背面的孔中延伸出来。这些射线是向与“阴极射线”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粒子束,阴极射线是向阳极移动的电子流。戈尔茨坦称这些正射线为“通道射线”或“管道射线”,因为它们是由阴极上的孔或通道产生的。1907年,一项关于这种“射线”如何在磁场中偏转的研究表明,构成射线的粒子质量并不完全相同。最轻的一种是在管中有氢气时形成的,其质量据计算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40倍。它们是质子。

在气体放电阳极射线管中形成阳极射线的过程如下。当高压加到管子上时,它的电场会加速气体中始终存在的少量离子(带电原子),这些离子是由放射性等自然过程产生的。这些离子与气体中的原子碰撞,将电子从气体中敲出,产生更多的正离子。这些离子和电子依次撞击更多的原子,在链式反应中产生更多的正离子。正离子都被吸引到负阴极上,有些穿过阴极上的孔。这些就是阳极射线。

当离子到达阴极时,它们已经被加速到足够高的速度,这样当它们与气体中的其他原子或分子碰撞时,它们会将其激发到更高的能级。当这些原子或分子回到它们以前的能级时,会释放出它们所获得的能量。这种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这种发光过程称为荧光,在离子从阴极出现的区域产生辉光。

2 阳极射线离子源编辑

阳极射线离子源通常是涂覆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卤化物盐的阳极。[2][3] 当施加足够高的电势时,在阳极上会产生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这时它们发射的光最为明亮。

参考文献

  • [1]

    ^Grayson, Michael A. (2002). Measuring mass: from positive rays to proteins. Philadelphia: Chemical Heritage Press. p. 4. ISBN 0-941901-31-9..

  • [2]

    ^Thomson, J. J. (1921). Rays of positive electricity,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chemical analyses (1921). p. 142. Retrieved 2013-04-22..

  • [3]

    ^Kenneth Tompkins Bainbridge; Alfred Otto Nier (1950). Relative Isotopic Abundances of the Elements. National Academies. pp. 2–. NAP:16632. Retrieved 21 April 2013..

阅读 103
版本记录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