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28215245/https://baike.sogou.com/kexue/d10254.htm

鱼类迁徙

编辑
许多种类的鲑鱼都是溯河产卵的,它们可以沿着河流长距离迁徙产卵。

许多种类的鱼类洄游具有固定的周期,时间范围从每天到每年或更长,距离从几米到几千公里不等。鱼类洄游通常的目的是觅食或繁殖,但在其他情况下,原因还不清楚。

洄游包括鱼定期从水体的一个部分移动到另一个部分。某些特定类型的洄游是溯河洄游,即成鱼生活在海里,然后洄游到淡水中产卵;而降河洄游,则是成鱼生活在淡水中,然后迁移到咸水中产卵。

海洋饲料鱼经常在它们的产卵、摄食和育苗地之间进行大规模洄游。运动与洋流有关,也与一年中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食物供应有关。这种迁徙行为可能部分与鱼不能识别自己的后代这一事实有关,以这种方式迁徙可以防止同类相食。一些物种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描述为高度洄游物种。这些物种是进出不同国家的专属经济区的大型远洋鱼类,条约对它们的规定不同于其他鱼类。

鲑鱼和条纹鲈鱼是众所周知的溯河洄游鱼类,而淡水鳗鱼是进行大规模降河洄游的鱼类。牛鲨是一种广盐性的生物,可以随意从淡水迁徙到咸水。许多海洋鱼类会进行昼夜垂直迁徙,晚上上升到水面觅食,白天下沉到海洋的下层。一些鱼类,如金枪鱼,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随着温度梯度而向北方和南方移动。迁徙的模式对渔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鱼类在淡水中也会迁徙;通常,鱼会游到上游产卵,而这些传统的活动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水坝建设的干扰。

1 分类编辑

康涅狄格河大西洋鲑鱼的海洋迁移路线[1]。

就像鱼类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样,动物学家已经为鱼类迁徙制定了经验分类。[1] 特别是两个术语已经被长期广泛使用:

  • 溯河洄游的鱼类从海洋迁徙回淡水中产卵 (希腊语中ἀνά ana, "up" 和 δρόμος dromos, "course"的组合),如鲑鱼、条纹鲈鱼、[2] 和海七鳃鳗
  • 降河洄游的鱼类从淡水迁徙到海水中产卵(希腊语中 κατά kata, "down" 和 δρόμος dromos, "course"的组合),如鳗鱼[2][3]
  • 越区洄游(Diadromous)、两侧洄游(amphidromous)、河川洄游(potamodromous)、远洋洄游(oceanodromous)。在1949年的一篇杂志文章中,乔治·S·迈尔斯创造了包含性术语“越区洄游”,指所有在海洋和淡水之间迁移的鱼类。像这两个众所周知的术语一样,它是由古希腊语([dia], "through"; 和 [dromous], "running" )组合而成。越区洄游被证明是一个有用的词,但是迈尔斯为其他类型的越区洄游鱼类提出的术语并没有流行起来。这些词汇包括两侧洄游(从淡水迁移到海洋或者相反的鱼类,但不是为了繁殖)、河川洄游(完全在淡水中迁移的鱼类)和远洋洄游(完全在海洋中生活和迁移的鱼类)。[1][4]

虽然这些分类起源于鱼类,但原则上它们适用于任何水生生物。

2 饲料鱼编辑

冰岛的太平洋毛鳞鱼的迁徙路线

饲料鱼经常在它们的产卵地、喂食地和育苗地之间进行大迁徙。某一特定种群的鱼群通常在这些地区之间呈三角形行进。例如,一种鲱鱼在挪威南部有产卵地,在冰岛有摄食地,在挪威北部有育苗地。像这样远距离的三角旅行可能很重要,因为饲料鱼在进食时无法区分自己的后代。

毛鳞鱼是一种在大西洋和北冰洋发现的胡瓜鱼科饲料鱼。夏天,它们以冰架边缘密集的浮游生物群为食。体型较大的毛鳞鱼也吃磷虾和其他甲壳类动物。毛鳞鱼在春季和夏季会在大型鱼群中向岸边移动,产卵并迁移到冰岛、格陵兰岛和扬马延之间浮游生物丰富的地区觅食。迁徙受到洋流的影响。冰岛周围成熟的毛鳞鱼在春天和夏天进行大规模的向北觅食迁徙。返回迁徙发生在9月至11月。产卵迁徙在12月或1月开始于冰岛北部。

右图显示了主要产卵场和幼体漂流路线。去饲养场的毛鳞鱼是绿色的,回来的毛鳞鱼是蓝色的,饲养场是红色的。

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冰岛的研究人员讲述了他们将相互作用粒子模型应用于冰岛周围的毛鳞鱼种群,成功预测了2008年产卵迁徙路线。[5]

3 高度洄游物种编辑

以蓝色突出显示的公海是200英里专属经济区以外的海域。

高度洄游物种一词源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第六十四条。《公约》没有提供该术语的实际定义,但在附件(UNCLOS附件1)中列出了《公约》缔约方认为高度洄游的物种。[6] 名单包括:金枪鱼和金枪鱼类物种(长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鲣鱼、黄鳍金枪鱼、黑鳍金枪鱼、小金枪鱼、南方蓝鳍金枪鱼和子弹金枪鱼)、鲳鱼、马林鱼、旗鱼、箭鱼、刀鱼和远洋鲨鱼、海豚和其他鲸目动物。

这些高营养级的远洋洄游物种为取食(通常以饲料鱼为食)或者繁殖,而跨越海洋进行重要但距离不同的迁移,并且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因此,这些物种既存在于200英里专属经济区内,也存在于这些区域外的公海。它们是远洋物种,这意味着它们大部分生活在公海,而不是生活在海床附近,尽管它们可能在近岸水域度过生命周期的一部分。[7]

高度洄游物种可以与跨界鱼种和共享鱼种相比较。跨界鱼种范围既在经济专属区内,也在公海。共享鱼种的范围则分布在至少两个国家的经济专属区内。一个种群可以是跨界的,也可以是共享的。[8]

4 其他例子编辑

一些最著名的溯河洄游鱼类是太平洋鲑鱼,如奇努克(国王鲑)、科霍(银鲑)、丘姆(狗鲑)、粉红(驼背鲑)和红鲑。这些鲑鱼在淡水小溪中孵化。他们从那里迁移到海里成熟,在海中生活两到六年。成熟后,鲑鱼回到它们孵化产卵的同一条溪流。鲑鱼能够逆流而上数百公里,人类必须在大坝上安装鱼梯,让鲑鱼通过。溯河洄游鱼类的其他例子有海鳟鱼、三刺棘鱼、海七鳃鳗[9]和鲥鱼。

几种太平洋鲑鱼(国王鲑鱼、银鲑鱼和虹鳟)已被引入美国五大湖,并已变成河川洄游鱼种,它们在它们的出生水域之间迁徙,完全在淡水中觅食。

溯河产卵鱼类的生命周期(来自于美国政府发放的宣传册)。

最引人注目的降河洄游鱼类是鳗鲡属的淡水鳗鱼,其幼体从马尾藻海的产卵场漂流,有时长达数月或数年,然后以玻璃鳗或鳗线的身份进入淡水河和溪流。

广盐性鱼类的一个例子是生活在中美洲尼加拉瓜湖和非洲赞比西河的牛鲨。这两个栖息地都是淡水,然而牛鲨也会在海洋中迁徙。具体来说,尼加拉瓜湖牛鲨迁徙到大西洋,赞比西河牛鲨迁徙到印度洋。

垂直迁移是一种常见的行为;许多海洋物种在夜间移至水面觅食,然后在白天返回深海。

随着海洋温度的变化,许多大型海洋鱼类,如金枪鱼,每年都会向北方和南方迁徙。这些对渔业非常重要。

为了产卵的目的,淡水(河川洄游)鱼类的迁徙通常较短,通常从一个湖到另一个河,反之亦然。然而,科罗拉多河系统中濒临灭绝的科罗拉多鲤鱼的河川洄游的距离可能更远。向产卵场的迁移很容易达到100公里,无线电报研究报告的最大距离为300公里。[9] 科罗拉多鲤鱼的迁徙也显示出高度的归巢性,鱼类可能会向上游或下游迁徙,到达白水峡谷中非常具体的产卵地点。[10]

5 历史性开发编辑

自史前时代以来,人类在迁徙到淡水溪流时就已经开发了某些溯河鱼类,那时它们更容易被捕获。早在磨盘石层时代的社会,就已经开发了莫罗溪和其他太平洋海岸河口的溯河渔业。[11] 在内华达州,自史前时代起,派尤特部落就已经在特拉基河沿岸捕捞迁徙的拉洪坦割喉鳟鱼。这种捕鱼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美国环境保护署也支持了一项研究,以确保特拉基河的水质能够维持合适数量的拉洪坦割喉鳟鱼。

    参考文献

    • [1]

      ^Secor, David H; Kerr L A (2009). "Lexicon of life cycle diversity in diadromous and other fishes". Am. Fish. Soc. Symp. (69): 537–556..

    • [2]

      ^Moyle, P.B. 2004. Fishes: An Introduction to Ichthyology.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San Francisco, CA..

    • [3]

      ^Tyus, H.M. 2012.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Fishes.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CRC Press, Boca Raton, London, New York..

    • [4]

      ^Myers, George S. (1949). "Usage of Anadromous, Catadromous and allied terms for migratory fishes". Copeia. 1949: 89–97. doi:10.2307/1438482..

    • [5]

      ^Barbaro1 A, Einarsson B, Birnir1 B, Sigurðsson S, Valdimarsson S, Pálsson ÓK, Sveinbjörnsson S and Sigurðsson P (2009)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s of the migration of pelagic fish"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66(5):826-838..

    • [6]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Text.

    • [7]

      ^Pacific Fishery Management Council: Background: Highly Migratory Species.

    • [8]

      ^FAO (2007) Report of the FAO workshop on vulnerable ecosystems and destructive fishing in deep sea fisheries Rome, Fisheries Report No. 829..

    • [9]

      ^Silva, S., Araújo, M. J., Bao, M., Mucientes, G., & Cobo, F. (2014). The haematophagous feeding stage of anadromous populations of sea lamprey Petromyzon marinus: low host selectivity and wide range of habitats. Hydrobiologia, 734(1), 187-199..

    • [10]

      ^Tyus, H.M. 2012.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fishes.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CRC Press, Boca Raton, London, New York..

    • [11]

      ^C.M. Hogan, 2008.

    阅读 2212
    版本记录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