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rina是一家加拿大软件公司,成立于1988年,随后于1995年被美国软件公司赛门铁克( Symantec)收购。该公司销售电子表单产品,包括 PerForm和FormFlow,但最出名的是其WinFax软件包,该软件包使配备传真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能够将文档副本传输到独立传真机或其他类似配备的计算机上。
Delrina还制作了一套屏幕保护程序,其中一个程序还引发了一场广为人知的版权和商标侵权诉讼(伯克利系统公司(Berkeley Systems)Inc. v. Delrina)。该案件在美国法律中开创了一个先例,即讽刺商业软件产品不受第一修正案中与讽刺漫画或文学作品相同的豁免。该公司还出售带有WinComm产品的在线通信软件,并开发了一款名为赛博杰克(Cyberjack)的网络浏览器。该公司于1995年被出售给赛门铁克。赛门铁克收购该公司后,各个部门都被出售,戴尔里娜的几位前高管后来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
Delrina于1988年由津巴布韦侨民伯特·阿马托(Bert Amato)、南非侨民马克·斯卡平克和丹尼斯·本尼(Mark Skapinker and Dennis Bennie)以及美国人卢·瑞安( Lou Ryan)在多伦多创立。[1][2] Delrina是本尼继联合创立高端家庭娱乐设备生产商使命电子(Mission Electronics)和英杰华软件(Aviva Software)后的第三大创业公司,后者后来成为英格拉姆微(Ingram Micro Canada)加拿大公司。Delrina的商业战略是“在利基市场建立技术和市场领导地位”,[3] 这是通过其电子形式和基于个人电脑的传真软件实现的。在公司成立的一年前,阿马托和斯卡平克已经辞职,开始从事电子表格产品[1] 的工作,最终该产品演变成PerForm。两人后来都会见了本尼,本尼当时是英格拉姆微型加拿大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后来成为为惠普公司制造商业软件的卡洛琳(Carolian)系统国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本尼促成了一笔150万加元的初始种子投资,资助一家新成立的公司“Delrina”,[1] 发展这一想法。作为回报,卡洛琳获得了戴尔里娜51%的股份,丹尼斯·本尼将成为新成立的Delrina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斯卡平克(Mark Skapinker)担任总裁,伯特·阿马托(Bert Amato)担任技术总监。[4]
Delrina最初的公司总部位于多伦多普莱森特街(Mount Pleasant St,Toronto)的一个小办公室里。公司在加州圣何塞成立了一个销售办事处,后来则成为由联合创始人卢·瑞安经营的全球销售中心。[2] 该公司从多伦多总部开始,通过在华盛顿州的柯克兰(Kirkland, Washington)设立分支机构进行扩张,以及华盛顿州(Washington, DC)和马萨诸塞州的列克星敦( Lexington, Massachusetts)。后来在英国、法国和德国设立了其他办事处。
Delrina最初的产品是一个名为PerForm的电子表单应用程序。Amato和Skapinker在担任顾问时就想出了这个产品的想法,他们的客户想要的是一种电子填写表格的方式,而不是一种从计算机创建纸质表格的更简单的方式。[5] 加拿大[6] 和美国[7]的政府机构长期大量使用电子表格产品,在美国,主要是因为受到《减少文书工作法》要求减少美国政府处理的文书工作总量的推动。[8] 该公司早期的主要软件交易之一包括1990年向美国海军出售PerForm的一项多年协议。[5] 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该软件被安装在伴随美国军队的康柏笔记本电脑上后不久,它在那里被征用来了解“从可口可乐到利害关系人的一切信息”。[5] 其他重要销量来自3M和洛克威尔国际公司。[5] 在产品评论中,Delrina的电子表格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易于使用的界面、广泛的开发工具以及相对较低的价格。[9] 在工作流和路由功能以及安全功能方面,它的得分也很高。[10] 1991年初,《信息世界》在电子表格类别中选择了PerForm Pro作为其“年度产品”,而《个人电脑世界》杂志将该产品评为“最值得购买”。[11]PerForm被证明在其利基市场取得了成功,到1993年之前一直有效地占领着零售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Delrina与NCR和通用电气信息服务公司等增值经销商达成了交易,这些经销商让员工根据企业客户的需求定制产品,以摆脱纸制表单。[5] 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公司年收入稳步增长;1989年年收入(加拿大美元)为5,630,393美元,1990年为8,759,623美元,到1991年为11,894,474美元。[12]
尽管收入不断增长,该公司仍难以盈利。巨额支出——主要是营销和研发成本——促使该公司的亏损从1989年的50万美元增至下一财政年度的150万美元。[13] 1991财政年度净亏损170万美元。[14]
1991年4月,本尼需要注入资金,设法通过私募筹集了770万美元。[13]
该公司随后寻求更广泛地推广其电子表格软件的方法,本尼在1992年5月说,“我们才刚刚触及市场的表面”。[15]
1992年初,关于华兹达国际有限公司( WordStar International Inc.)可能合并的消息泄露给新闻界,不久之后,两家公司都公开了他们已经签署了合并协议意向书的事实。[16] 然而,就在一个多月之后,有消息称合并谈判已经失败,原因是双方当时在“复杂的法律、会计和管理问题”上存在分歧。[17] 华兹达当时在文字处理市场的份额已经从80%的高点下降到了5%,它正在寻求Delrina的先进技术,而Delrina希望利用另一家公司已经建立的全球销售网络。[18] 尽管合并谈判失败,但本尼在那之后不久表示,“我们仍然相信,更大规模的销售队伍会带给我们所需要的市场影响力。我仍然相信我们有可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15] 在华兹达与喷丝头软件公司(SoftKey International)和软键软件产品公司合并成立软键国际公司(SoftKey International)后不久,[19] Delrina随后就与华莱士计算机服务公司、[20] UARCO公司和NCR公司签署了协议,以努力扩大其产品的销售分布。[21]
为了使业务多样化,该公司选择以其WinFax产品进军传真软件市场。[22]软件开发人员托尼·戴维斯(Tony Davis )(另一名移居加拿大的南非侨民)在20世纪80年代末最初被聘为产品表单系列的顾问,但不久后成为该团队的一员。在业余时间,他开发了第一款WinFax产品的原型,并同意Delrina为其出版商。1990年,Delrina在当年的电脑展销会(COMDEX)上为这款新产品的展示腾出了一个较小的空间[23] ,旁边放置的牌子上写着:“从你的电脑上发一份传真”。[24] 在那场展会上展示的所有Delrina产品中,它获得了最多的关注。[1] 人们对它的兴趣使创始合伙人相信了该产品的商业可行性。托尼·戴维斯继续将他的产品理念卖给Delrina,并继续担任其首席软件架构师和设计师。
WinFax的初始版本仅适用于包含特定芯片组的传真调制解调器,并且只能发送传真;[23] 但是它无法接收它们。随着1991年夏季WinFax PRO 2.0产品的推出,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25] 这一版本的WinFax与当时的其他传真软件包区别开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这款产品有意使该程序与所有传真/调制解调器兼容。[22] 在WinFax PRO 2.0推出之前,其竞争对手主要专注于构建仅适用于单一品牌传真/调制解调器硬件的软件。[22] 在推出WinFax PRO 2.0产品的同时,Delrina还宣布了同一产品的原始设备制造商版本,该版本旨在与新的传真/调制解调器捆绑在一起。[25] 几个月内,八家调制解调器制造商同意将该程序的原始设备制造商版本(称为“WinFax LITE”)与他们自己的产品捆绑在一起。[26][27] 到第二年夏天,Delrina已与50家各种传真调制解调器和计算机系统制造商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成为合作伙伴关系,将Delrina的WinFax软件的“精简”版本与他们自己的产品捆绑在一起。[21] 到1993年2月,它的合作伙伴已经增加到100多个。[28]
事实证明,捆绑WinFax的精简版对Delrina有利可图的。当用户第一次使用该程序并通过传真向公司提交注册信息时,Delrina会随后向用户发送PRO版本的升级报价。事实证明,这种销售技术非常有效,该公司最终通过这些升级实现了大部分销售。[13]
为了接触到这个市场上的苹果电脑用户,Delrina于1991年12月收购了苹果电脑平台的解决方案公司及其后台传真软件,[29] 即后来的“Delrina传真专业版(Delrina Fax Pro)”。该方案的一个版本也被设计用于DOS(DosFax PRO),DOS在1992年6月推出。[30][31]
Delrina最初在寻找进一步改进其电子表格软件的方法,1991年11月,它曾试图收购两家生产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的联营公司,打算将光学字符识别功能纳入其表格产品。[32] 尽管收购交易失败了,[33] 但是到1992年秋天,Delrina已经和Caere公司达成协议,将它的AnyFax光学字符识别软件包括在其产品中。[34] 该功能于1992年末被纳入WinFax PRO 3.0,[35][36] 并随后被纳入FormFlow[37] 中。尽管与Caere达成了协议,但是WinFax的后续版本改用了施乐(Xerox)的文本桥光学字符识别( OCR)引擎。[38]
基于WinFax的强劲销售,到1992年10月,Delrina公布了三年来的第一个盈利季度。[33]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宣布打算收购其他销售到消费软件市场的软件公司。[33]
1992年10月,Delrina收购了总部位于华盛顿柯克兰(Kirkland, Washington)的惊奇公司。[39][40] 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每日计划”的软件,在提供时间管理功能的同时,还通过如《凯茜》、《布鲁姆县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在远方》(Cathy, Bloom County, B.C. and The Far Side)的授权卡通漫画来提供一些幽默元素。该公司在一项交易中成为了Delrina的全资子公司,这笔交易还支付了惊奇公司300万美元的债务,并让公司的两名董事进入了Delrina的董事会。这两个人是微软前副总裁罗兰·汉森(Rowland Hanson)和乔治·克鲁特(George Clut)。[41]
伯克利系统公司(Berkeley Systems Inc.)起诉Delrina
Delrina的一个屏保产品是基于《布鲁姆县城》的授权角色“企鹅欧普斯”和“猫咪比尔”(Opus the Penguin and Bill the Cat)。“企鹅欧普斯”屏保最初于1993年推出,因为它的死亡烤面包机模块描绘了欧普斯向多个飞行烤面包机拍照的场景,这是伯克利系统飞行烤面包机模块中的一个著名标志,因此Berkeley Systems Inc将Delrina送上法庭。[42]伯克利系统公司起诉Delrina侵犯了其版权和商标。接下来伯克利系统公司起诉Delrina一案由Delrina进行了辩护,理由是基于软件的模仿应该受到与向新闻界提供的相同的第一修正案保护权。
1993年9月,对Delrina提出了初步禁令,[43] 停止了该产品的销售,并随后通过法院强制召回该产品。[44] 此案吸引了政治讽刺作家马克·罗素(Mark Russell )为Delrina辩护,他赞成屏幕保护程序是一种有效的模仿,而作曲家欧文·柏林(Irving Berlin)则站在伯克利一边。[45] 漫画家伯克利·布雷思德(Berkeley Breathed)在评论涉及他角色的这个案件时说:“如果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能描绘出NBC中穿着男士平脚短裤的孔雀模样,那么Delrina应该能够用热铅给会飞的烤面包机通电”。[46]
尤金·林奇(Eugene Lynch )法官做出了有利于伯克利的判决,他指出商业软件产品并不像帕罗特(parodist)文学[52]那样享有同样的豁免权,[47] 而且烤面包机在设计上过于相似。[45] 法院案件和召回产品的总成本约为15万美元。[48]
在法庭案例中,也有人提到有翼烤面包机的设计并不是原创的,伯克利公司的设计本身源自乐队Jefferson Airplane的专辑《冬季三十秒Thirty Seconds Over Winterland》,该专辑也使用了装饰有翅膀的飞行烤面包机。[42] 柏克利认为,直到1991年,公司才知道以前专辑封面的烤面包机除了翅膀外还有时钟。Jefferson Airplane后来起诉伯克利使用了同样的飞行烤面包机标志。[49][50] 乐队输掉了这场官司,因为他们在专辑发行时没有为专辑封面注册商标。[45][46]
作家雷·帕特森( L. Ray Patterson )将法院的判决解释为对第一修正案权利的侵蚀,因为它增加了对版权所有者的保护。[51]
尽管Delrina输掉了官司,但它引起的公众关注是巨大的,北美一千多家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导致消费者在被召回之前成群结队地去购买这个违法的产品。[48]
Delrina随后从烤面包机上取下翅膀,用螺旋桨代替,以避免商标侵权。该模块也从“死亡烤面包机”更名为“审查烤面包机模块”(“Death Toasters” to “Censored Toaster Module”)。由于这起案件的曝光,这个新版本的销量最终是预期的三倍。[48]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出售了这个特殊屏幕保护程序的更新模块。
约瑟夫·赞科维兹(Josef Zankowicz)在此期间负责公司的宣传工作,他后来评论:“我们有一种感觉,我们可能会被起诉——实际上,我们祈祷被起诉。因为通过起诉我们,市场上的头号玩家打开了大门。任何人都可以创造一个有趣的产品,并花费1000万美元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但创造一种产品,花掉十分之一的钱去创造两倍的认知度是另一回事。”[48]
这个部门在公司鼎盛时期只占公司总收入的不到15%。[48]
WinFax产品销量的增加导致公司收入的显著增长;到1992年,其销售额攀升至19,208,420美元,第二年翻了一番多,达到48,583,932美元。[12] 就收入而言,该产品很快就超过了初代产品,在推出后的几年内,WinFax占该公司收入的80%。[1] 截至1994年,该公司已售出300多万个WinFax,而且在此期间,它经常被列入软件应用程序销售的“十大”名单。[22]
这种产品的销售快速增长是出乎意料的,本尼在1993年末的一次采访中引用他的话说“WinFax的成功确实让我们大吃一惊”。[52] 随着WinFax产品的成功,公司也迅速发展。到1993年初,雇员人数增加到250人,[53] 到年底增加到350人。[54] 由于当时市场上300多台调制解调器中的每一台在实施传真数据标准方面都有各自细微的差别,因此WinFax产品的日益成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其无法处理与其技术支持部门日益增长的通话量。[52] Delrina花了大约80万美元改善电话基础设施,试图将等待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下。[52] 1993年12月,Delrina又雇用了40名员工,以帮助缓解不断增加的向该公司寻求技术支持的电话。[55] 到1994年底,情况已经有所改善,著名的行业评论员罗伯特·克林格利( Robert X. Cringely)将Delrina列入了其“卓越”产品支持的公司名单。[56]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新旗舰产品的吸引力,Delrina于1993年设立了通信服务部门,旨在开拓商业市场。开始与诸如BellSouth和 MCI Inc.等主要电信公司进行合作[57][58],为公司即将提供的服务做准备。同年11月,Delrina推出了传真广播服务。[59]传真广播服务允许用户上传一份传真和一份收件人名单给Delrina。Delrina的系统会将传真发送给名单上的收件人,最多发送500个传真号码。[60]随后的传真信箱功能——使用户能够从一个电话号码远程访问传真和语音信息——但在与阿尔法网电信公司(AlphaNet Telecom)就该技术的权利发生争议后被搁置。[61]这一争端于1994年6月得到解决,尽管双方公开批评对方的事实,阿尔法网最终得到了一笔数目不详的赔偿。[61]
到1994年底,Delrina被认为是北美发展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62]有500多名员工,其中大部分都在多伦多的办公室工作。[5]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据报道,到1995年2月,Delrina已经占领了传真软件市场的近四分之三,没有债务,银行里有4000万美元。[63]该公司每月运送20万台WinFax,拥有400万用户。[64] 虽然销售总成本有所增加,但随着公司的销售成本占净销售额的比例从上一年的30%下降到25%,[63]提高了公司的毛利。
1992年11月,斯卡平克(Skapinker)在微软赞助的一次晚宴上遇到了比尔·盖茨( Bill Gates),他问微软是否有任何计划在他们即将推出的操作系统(可能是Windows95)中加入传真功能。盖茨回答说,微软计划在下一个版本中加入“基本传真功能”,并建议斯卡平克与他的开发人员联系,以便为其开发出一款增值产品。[65]
Delrina决定开发一套应用程序,旨在增强Windows95的功能。[62] 在回答一个关于Windows95的问题时,本尼回答说:“我们坚信,在Windows95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四种不同的应用程序,包括传真、数据、电话或数字语音以及互联网接入”。[64]这将成为Windows95通信产品套件。
1994年,该公司收购了音频文件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基于计算机的语音技术的公司。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TalkWorks的产品,使用户能够使用某些传真/调制解调器作为语音邮件客户端。
Delrina看到在线通信工具业务的增长,于1993年[71]许可了希尔格莱夫的超接入终端仿真器系统,[66] 并将其作为其WinComm在线通信软件初始版本的基础。[67] 该产品的初始版本最初与WinFax捆绑在一起,作为Delrina通信套件的一部分,但在1994年3月作为独立产品发布。因为当时市场被Datastorm的Procomm系列通信软件所主导,所以它相对来说是市场的后来者。
Delrina试图积极拓展这一市场空间,首先收购加拿大在线公告板服务CRS Online[68] ,然后在1995年3月将其作为其WinComLITE和基于DOS的FreeComm产品免费版本的分销渠道。
当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向商业利益开放时,Delrina开始在这个新生的市场空间扩张,于1995年12月推出了Cyberjack 7.0产品。它由一个位于南非的开发团队创建,包括一个网络浏览器、Usenet新闻阅读器、ftp客户端、IRC以及与微软交换电子邮件程序的集成。[69] 该程序使用了现在常见书签的一个有趣的变体,使用“指南”来存储各种互联网地址的信息。[70]
当月晚些时候,CommSuite 95发布了,它捆绑了WinFax PRO 7.0以及WinComm PRO 7.0、TalkWorks和网络接口组件套件。[71]
随着Windows 95在1995年8月的发布,[72] Delrina现在在传真/电子通信市场上与微软直接竞争,因为Windows 95包括一个基本的传真应用程序作为附件,以及希尔格莱夫超级终端通信包的许可版本(也用作Delrina自己的WinComm程序的基础)。[67] 虽然与成熟的Delrina产品相比,这些应用程序只提供基本的传真和在线通信服务,但微软被认为是通信市场未来潜在的严重竞争对手。1995年末,微软的网络浏览器的初始版本作为一种免费产品发布,有效地扼杀了早期非免费浏览器的新兴市场,创造了一个Delrina的Cyberjack浏览器无法与之竞争的市场。[73]
1995年春末,Delrina董事长丹尼斯·本尼(Dennis Bennie)与Symantec首席执行官戈登·尤班克斯(Gordon Eubanks)会面,讨论合并两家公司的可能性。[74] 1995年9月,Delrina的创始人——他们拥有公司的控股权——以价值4.15亿美元的股票交易将公司出售给Symantec。[75] 该交易于当年7月6日首次宣布,两家公司的股东于11月20日批准了合并。合并于1995年11月22日完成,Delrina正式成为Symantec的一部分。[76] 这笔交易使合并后的公司成为当时美国第五大软件公司。[77] 该公司成为Symantec内部的“Delrina集团”,该集团控制着属于母公司的其他通信软件产品,如pcAnywhere。本尼加入Symantec董事会,并被任命为执行副总裁。[78]
在鼎盛时期,该公司在全球雇佣了700多名员工,其中大部分都在加拿大。Symantec遵循美国大公司收购加拿大小软件公司的大趋势。其他同时代的例子包括微软购买的 Softimage and Zoom-it,以及Alias被Silicon Graphics收购。[79][80]
该公司的一些部分随后被出售,例如1996年9月Delrina的电子表格部门被出售给JetForm。[81] JetForm后来更名为Accelio,后来被Adobe Systems公司收购。Adobe于2004年正式停止了电子表单产品。[82] Creative Wonders购买了Echo Lake 多媒体产品的版权,该产品被重新塑造为多媒体介绍性节目,并以家庭相册创作者的身份重新发行。[83]
尽管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传真软件的市场将大幅萎缩,但WinFax为Symantec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合并一年后,传真软件的销售额占Symantec收入的10%。[84]
Delrina是创业人才和伟大事业的催化剂,这是因为Delrina的许多负责人和员工后来都找到了新的成功企业。在斯卡平克和阿马托以及本尼(Skapinker and Amato, and Bennie )担任首席董事的投资下,戴维斯继而成立了兰纳康( Lanacom)公司,该公司开发了早期的互联网“推送内容”产品。这家公司及其技术在成立后一年多就被出售给纳斯达克(NASDAQ)上市软件公司 Backweb;戴维斯仍然是总裁,本尼被任命为董事。
斯卡平克和戴维斯随后成立了软件风险投资公司布莱特斯巴克(Brightspark)。Brightspark Ventures从加拿大金融机构筹集了大量风险投资基金,1999年筹集了6000万美元,2004年筹集了5500万美元。Brightspark雇佣了许多前Delrina员工,包括艾伦·刘、伊娃·刘、桑迪·皮尔曼、玛格·维尔兰考特(Allen Lau, Eva Lau, Sandy Pearlman, Marg Vaillancourt)。Brightspark Ventures因为向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销售ThinkDynamics以及向Salesforce.com销售Radian6,曾两次获得加拿大风险投资协会“年度交易奖”。
本尼后来成立了 XDL Capital,这是一家管理风险资本基金的公司。XDL Capital——以“Ex Delrina”的名字命名——为两个基金筹集了资金:XDL风险投资公司(XDL),1997年筹集了2500万美元X,和DLI投资公司(XDLI),1999年筹集了1.55亿美元。Delrina的前法律顾问大卫·拉特纳是这两个基金的合伙人,阿马托(Delrina的前合伙人)是XDL资本的顾问和主要投资者。他还以董事和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多家被投资公司。
XDL Intervest主要关注特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本尼引进了两位新的负责人:ASYC前首席执行官托尼·范马克恩和Second Cup Ltd.(SKL)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布雷格曼。XDL已经组建了一个成熟的董事会和顾问团队,其中包括加拿大亿万富翁罗伯特·扬(Robert Young),他是安大略省汉密尔顿(Hamilton, Ontario)本地人,是红帽公司(RHAT)的联合创始人,并且仍然是该公司的董事长。XDL的几项风险投资是由前Delrina员工创办或经营的公司,这些员工在Delrina的创新和创业环境的推动下创建了成功的企业。这里列举一些成功案例:
Delano由另一位早期开发人员巴赫曼·库赫斯塔尼(Bahman Koohestani)创立,是一家为企业开发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公司。XDL资本在Delano上市前提供了种子资本。本尼是主席。Delano在纳斯达克(DTEC)上市,随后于2003年被出售给divine。
Pinpoint软件公司是管理联网电脑软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由卢·瑞安(Lou Ryan)于1992年创建。瑞安是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本尼担任董事。Pinpoint部分资金由XDL Capital提供。Pinpoint在1998年将其名称改为ClickNet软件(ClickNet Softwar)。将公司名称与成功的ClickNet产品家族名称相结合,可以增强产品和企业标识。该公司最终更名为Entercept安全技术公司。2004年,Entercept以1.2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给网络联合(Network Associates)公司,在那里他们将Entercept的技术整合到其迈克菲(McAfee)防病毒保护和其他安全产品系列中。
Protégé Software成立于1996年,由Delrina的欧洲常务董事拉里·利维(Larry Levy)创立。利维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本尼是主要投资者。2003年,该公司筹集了1.2亿美元的融资,XDL Intervest参与了这一轮融资。Protégé在欧洲成功推出了20家美国公司,其中9家属于Red Herring50强私营公司。此外,其中五家公司在Protégé任职期间已经上市。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该公司最终被卖给了包括Warburg Pincus在内的各种买家。
2001年,Bindview发展公司(NASDAQ:BVEW)收购了XDL投资的网络安全软件开发公司。马克·卡姆(Marc Camm)(前Delrina通用台式机通信事业部)由本尼推荐来管理Netect。公司被收购后,Camm加入宾威,担任营销副总裁。在加入Netect之前,马克是Symantec的总经理和微软加拿大公司的系统组产品经理。
几年内,Delrina所有的主要市场焦点——传真和表单软件——将被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取代。日常规划软件仍然是一个待发掘的市场,用于创建多媒体演示的沉浸式3D环境已经(到目前为止)被更传统的用户界面所取代。Symantec于2006年6月结束了对其最终WinFax PRO产品的支持。[85]
Delrina最受其前员工的怀念,因为它是创意的孵化器,并为许多后来在软件和硬件公司工作的人提供行业经验,其中许多人在多伦多地区。雅虎(Yahoo)上有一个名为“xdelrina”的论坛,Delrina的许多前员工在这里继续保持联系。[86]
该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是电子表格软件包PerForm。PerForm及其兄弟产品FormFlow(针对工作组和企业级电子表单处理和交付)成为其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之一。[87] Delrina与WordPerfect的Informs package、微软的Electronic Forms Designer、Novell的Forms、 Lotus软件的Forms和JetForm的JetForm Workflow software展开竞争。[87][88]
PerForm和FormFlow旨在允许用户创建可以在网络上来回传递的独立表单应用程序。PerForm和FormFlow都由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创建表单应用程序“设计者(Designer)”和“填充者(Filler)”,以便用户可以通过传真或稍后的电子邮件提交表单。该程序可以简化重复的填充任务,包括必填字段,并使用输入掩码仅接受以有效格式输入的数据。信息可以保存和恢复到数据库文件中,该文件使用公钥加密系统对从客户端到服务器运行的数据进行加密。[87]
PerForm的最初版本是为图形环境管理器(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GEM”)设计的,这是一个基于DOS的Windows系统。[89] 该程序的更高版本被称为PerForm PRO,设计用于在Windows3.1和随后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工作。PerForm PRO 3.0包括与Delrina自己的WinFax软件的集成,并包括一系列自动化工具。
随着PerForm占领了零售市场,[87] 在工作组和企业两级间交付和处理电子表格的需求更加明显。为了满足这一需求,Delrina于1994年发布了Delrina FormFlow。FormFlow 1.1的关键特性之一是与电子邮件的表单集成,且它的填充模块可用于DOS、Windows和Unix。
WinFax使装有传真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能够将传真直接发送到独立传真机或其他类似设备的计算机上。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WinFax产品发布了几个版本,最初是针对Windows3.x的,然后是基于Windows95的版本。Windows版WinFax PRO 2.0于1991年7月发布。[90] Windows版本也主要本地化为欧洲和亚洲语言。Delrina通过与美国机器人公司(U.S. Robotics)和Supra等现代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将提供基本功能的简单版本(称为“WinFax LITE”)与之绑定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开拓了市场。那些想要更强大功能的用户被推荐升级到“专业版(PRO)”,并获得比独立零售版本更大的折扣。所有这些都迅速将WinFax确立为事实上的传真软件。到1994年,几乎有100家公司将WinFax版本与他们自己的产品捆绑在一起,包括IBM、康柏、AST Research、Gateway 2000、英特尔和惠普。[91]
WinFax PRO 3.0于1992年底针对Windows3.x推出。[92] 随后又推出了Macintosh的版本。许多传真调制解调器制造商将WinFax 3.0的“精简”版本捆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软件,几年后被WinFax Lite 4.0取代。[93]
1994年3月发布的WinFax PRO 4.0汇集了许多关键特性和技术。[93] 它引入了一个改进的光学字符识别引擎,引入了专门针对移动传真用户的改进,提高了屏幕上的传真查看功能,并注重界面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它还首次包含了直接与流行的新电子邮件产品(如抄送邮件和微软邮件)集成功能。[93]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同一产品的工作组版本,它允许许多用户在网络系统上共享一个传真调制解调器。[94] 该产品的独立版本后来也与灰度扫描仪捆绑在一起,并以WinFax扫描仪的形式出售。[95]
Delrina品牌的WinFax最终版本是WinFax PRO 7.0,它于1995年底在发布,[96]随后的8.0版本是Symantec 产品。[97] 当时还没有5.0或6.0版,而升级到7.0版纯粹是一个营销决策,该决策是基于要与当时相同数量的Microsoft Office系列产品保持同步做出的。它还反映了开发第一个完整的32位应用程序版本所需的开发工作,该版本旨在用于Windows95操作系统,这使它在当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WinFax PRO 7.0从零售货架上出售时,Delrina已经被Symantec 收购。
屏保的设计是为了确保基于阴极射线管的屏幕上不会留下磷光体的图像。Delrina在其一系列屏保产品中增加了声音和基本的交互性,可以说是多媒体的早期形式。
在Delrina的领导下,一些从收购Amaze Inc.获得许可的卡通被进一步开发成屏保应用程序。1993年推出了“Opus 'n比尔大脑保护程序(Opus 'n Bill Brain Saver)”,该程序使公司因侵犯版权而被送上法庭。随后的屏幕保护程序包括基于第一部《摩登原始人》真人电影的授权版本,以及1994年9月发行的《斯科特·亚当斯·迪尔伯特屏幕保护程序集(The Scott Adams Dilbert Screen Saver Collection)》。
回音湖(Echo Lake)
Delrina制作的一个著名的多媒体软件程序是Echo Lake,这是1995年6月推出的剪贴簿软件的早期形式。[98] 在开发过程中,它在内部被吹捧为“ross [of] Quark Xpress and Myst”。[99] 它以沉浸式3D环境为特色,用户可以在虚拟办公室中操作虚拟桌面内的对象,并将视频和音频片段与图像组合在一起,然后将它们作为其他用户可以访问的虚拟书籍发送,或者将其内容打印出来。[100] 在当时,这是一种创新产品,[101][102] 但最终由于许多用户无法方便地将自己的多媒体内容输入或回放到计算机中而未被推广。[103]
^Steed, Judy. "Seeds sown at Delrina are still sprouting".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January 16, 2008. Retrieved August 20, 2009..
^Walmsley, Ann (March 1994). "Attack of the Softwarriors". Report on Business Magazine: 33..
^Delrina Corporation 1994 Annual Report. Delrina Corporation. 1994. p. 1..
^MacFarlane, James (November 1991). "Delrina is making inroads worldwide". Toronto Computes!: 56..
^Walmsley, Ann (March 1994). "Attack of the Softwarriors". Report on Business Magazine: 34..
^""TRANSPORT CANADA'S IM/IT ENVIRONMENT 2006/2007", with a contemporary reference to the use of Delrina FormFlow".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09-02. Retrieved 2007-09-02..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Electronic Forms, FormFlow Versions of Standard Forms, July 14, 200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rch 31, 2007. Retrieved August 24, 2009..
^Asbrand, Deborah (October 10, 1994). "Forms automation needs brains". InfoWorld: 79..
^"Putting electronic forms to the test". InfoWorld: 93–105. May 2, 1994..
^Melnitsky, Stuart (December 2, 1996). "Form is function". Network World: 48..
^"Delrina's PerFORM Chosen Product of the Year"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February 18, 1991..
^1993 Delrina Corporate Report. Delrina Corp. 1993..
^Munk, Nina (April 24, 1995). "Fax killer". Forbes. p. 75..
^"Delrina Announces Fourth Quarter and Year-End Results"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August 28, 1991..
^Greenwood, John (May 1992). "Star Turn". The Financial Post..
^"Company News; Briefs".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24, 1992.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9..
^"Wordstar International Inc. says its plan to acquire Delrina Corp. of Toronto, Canada, has fallen through". Software Industry Report. April 20, 199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rch 29, 2015.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9..
^Leitch, Carolyn (April 11, 1992). "Delrina–WordStar merger cancelled by complexities". The Globe and Mail. pp. Money and Markets, B7..
^"A Potted History of WordStar".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9..
^"Wallace Signs Software Reseller Agreement With Delrina"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June 5, 1992..
^Delrina 1992 Annual Report. Delrina Corporation. 1992. p. 4..
^Walmsley, Ann (March 1994). "Attack of the Softwarriors". Report on Business Magazine: 36..
^"Delrina Debuts WinFax Fax Publishing Software for Windows 3.0 at Comdex"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November 9, 1990..
^Munk, Nina (April 24, 1995). "Fax killer". Forbes. p. 74..
^"Delrina Announces Three Versions of New Advanced WinFax Software for Windows"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May 21, 1991..
^"AST, CompUSA & Laser Computer Announce Support, with Initial Wave of Modem OEMs, for Delrina's WinFax"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September 16, 1991..
^"Delrina Announces Support for Intel's New Network SatisFAXtion Solution"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September 11, 1991..
^"Delrina Announces Support for DSP Fax Modems"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February 22, 1993..
^Picarille, Lisa (December 23, 1991). "Delrina acquires BackFax program". InfoWorld: 76..
^Brownstein, Mark (March 23, 1992). "Delrina to unleash brawny fax manager bundle". InfoWorld. p. 41..
^"Delrina Ships DosFax PRO"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June 1, 1992..
^Picarille, Lisa (November 18, 1991). "Delrina signs letter to acquire OCR, Nonlinear". InfoWorld: 3..
^Urlocker, Michael (October 15, 1992). "Newly profitable Delrina on acquisition trail". The Financial Post. p. 17..
^"Delrina Technology & Caere Corporation Ink Fax/OCR Agreement"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March 11, 1992..
^Leinecker, Richard C. (November 1993). "Test lab: Windows-based fax software". Compute! (158): 20..
^Mace, Scott (October 12, 1992). "WinFax Pro 3.0 features better OCR module". InfoWorld: 44..
^Gerber, Cheryl (May 10, 1993). "Workflow automation choices expand: Delrina's FormFlow uses scanned images of real forms on-screen". InfoWorld: 45..
^Patrick, Marshall (April 25, 1994). "Delrina, Caere set fax standards". InfoWorld: 121..
^Globerman, Steven (1994). Canadian-based Multinationals. University of Calgary Press. p. 291. ISBN 1-895176-49-2..
^Fuochi, Andre (November 9, 1992). "Amaze-ing! Delrina acquires Far Side company — acquires Amaze Inc". Computing Canada: 48..
^"Delrina Announces Amaze Inc. Acquisition" (Press release). Delrina Corporation. October 23, 1992..
^Rosenoer, Jonathan (1996). CyberLaw: The Law of the Internet. Springer. pp. 26–32. ISBN 0-387-94832-5..
^Rosenoer, Jonathan (1996). CyberLaw: The Law of the Internet. Springer. p. 27. ISBN 0-387-94832-5..
^"Opus 'n' Bill Screen Saver recall ordered — from Delrina Corp".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05-29. Retrieved 2007-05-29.CS1 maint: BOT: original-url status unknown (link).
^Lesk. Michael Understanding Digital Libraries. p.300 Morgan Kaufmann. 1-55860-924-5.
^Hyman, Michael (1995). PC Roadkill. p. 378. ISBN 1-56884-348-8..
^Scott, Michael D. (1995). Scott on Multimedia Law. Aspen Law and Business Publishers. p. 7. ISBN 1-56706-333-0..
^Walmsley, Ann (March 1994). "Attack of the Softwarriors". Report on Business Magazine: 32..
^"You Be the Jury".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10, 1994. Retrieved August 17, 2009..
^Rose, Lance (October 1994). "Another Poppin' Fresh Lawsuit". Wired. Retrieved August 17, 2009..
^Patterson, L. Ray. "Mocking the Monopoly of Copyright".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June 29, 2004. Retrieved August 17, 2009..
^Willet, Shawn; Orrange, Kate (December 27, 1993). "Hot Seat: Delrina continues to nurse WinFax Pro's growing pains". InfoWorld. p. 6..
^"Delrina to Sell Carolian Division"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February 15, 1993..
^"Delrina Forms New Division to Market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PC Users" (Press release). Delrina Technology Inc. October 12, 1993..
^Walmsley, Ann (March 1994). "Attack of the Softwarriors". Report on Business Magazine: 39..
^Cringely, Robert X. (December 19, 1994). "Sorry, Andy, but our calculations demonstrate there is no Santa Claus". InfoWorld. p. 94..
^"In Partnership". InfoWorld: 50. June 13, 1994..
^"Briefs". Network World: 33. October 25, 1994..
^Harris, Michael T. (February 1995). "Delrina's Bennie: Canada's King of the Fax". Software CEO Magazine: 35..
^Lenk, Frank (April 1994). "Delrina WinFax Pro 4.0: The best computer fax software gets a whole lot better". Computing Now!: 2..
^Barney, Doug (June 6, 1994). "Delrina gets OK to offer its fax retrieval services". InfoWorld: 24..
^Delrina Corporation 1994 Annual Report. Delrina Corporation. 1994. p. 2..
^Harris, Michael T. (February 1995). "Delrina's Bennie: Canada's King of the Fax". Software CEO Magazine: 32..
^Harris, Michael T. (February 1995). "Delrina's Bennie: Canada's King of the Fax". Software CEO Magazine: 34..
^Walmsley, Ann (March 1994). "Attack of the Softwarriors". Report on Business Magazine: 36, 38..
^"Hilgraeve: Company Histo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6-03-13. Retrieved 2005-11-12.CS1 maint: BOT: original-url status unknown (link).
^Willett, Shawn (October 18, 1993). "Delrina eases access to fax and dial-up services". InfoWorld: 45..
^Burger, Dale (March 29, 1995). "Delrina enters cyberspace with buyout of CRS Online Computing Canada". Computing Canada..
^"Cyberjack/WinComm Pro 7.0: Cyberjack Plugs in At 32 Bit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rch 27, 1997. Retrieved 2017-05-20.CS1 maint: BOT: original-url status unknown (link).
^"CommSuite Part II".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10-08. Retrieved 2016-09-29.CS1 maint: BOT: original-url status unknown (link).
^Howard, Millman (February 5, 1996). "CommSuite 95: One size fits all". InfoWorld: 96..
^Segal, David (August 24, 1995). "With Windows 95's Debut, Microsoft Scales Heights of Hype". The Washington Post. pp. A14. Retrieved September 4, 2009..
^Livingston, Brian (March 29, 1999). "Will freeware and personalization bring new life to browsers?". InfoWorld. p. 42..
^"Delrina Goes Gold". Canadian Computer Reseller. August 2, 1995. p. 16..
^"Symantec, Delrina to merge". Software Magazine. September 1, 199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February 13, 2016. Retrieved August 25, 2009..
^"Symantec Issues Redemption Call for Delrina Exchangeable Shares" (Press release). Business Wire. July 19, 2002.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9..
^Leitch, Carolyn (July 7, 1995). "Giving up Delrina hard to do". The Globe and Mail. pp. B1..
^"Symantec Announces Results for the December 1995 Quarter" (Press release). Symantec Corporation. January 24, 1996. Retrieved September 6, 2009..
^Wood, Chris; Turbide, Diane (June 24, 1996). "Canadians Succeed in Animation". Maclean's. Retrieved August 28, 2009..
^Clarkson, Stephen (2002). Uncle Sam and U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p. 251. ISBN 0-8020-8539-3..
^"JetForm Corporation Purchases Symantec Corporation's Delrina Group Electronic Forms Division" (Press release). Symantec Corporation. September 10, 1996. Retrieved August 25, 2009..
^"Legacy JetForm/Accelio Form Products Discontinuation Notice" (PDF).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03-12-05. Retrieved 2003-12-05..
^"Business World: Digital family album". The Journal Record (Oklahoma City). August 28, 199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November 29, 2014. Retrieved August 27, 2009..
^"SYMANTEC CORP, Form 10-K405, Filing Date Jun 26, 1996" (PDF). secdatabase.com. Retrieved May 15, 2018..
^"List of discontinued Symantec products at symantec.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October 5, 2008. Retrieved September 27, 2009..
^"Yahoo! Groups: Delrina". Retrieved August 27, 2009..
^Strehlo, Kevin (July 12, 1993). "FormFlow has the smarts to truly automate form routing". Network World: 88..
^Radosevich, Lynda (July 25, 1994). "Electronic forms technology show maturity". Computerworld: the Newspap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8 (30): 47..
^"PerForm Pro". Retrieved August 24, 2009..
^"Chronology of Personal Computers".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9..
^1994 Delrina Corporate Report. Delrina Corp. 1994..
^Bertolucci, Jeff. "WinFax Pro 3.0: Sophisticated Fax Software" PC World p.86 January 1993.
^"Delrina Ships New OEM Fax Software; WinFax LITE 4.0 Easier to Learn and Use, Includes More Robust Feature Set" (Press release). Business Wire. February 24, 1997. Retrieved August 27, 2009..
^"WinFax Pro Hits the Network, BYTE Review from February 1994".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11-18. Retrieved 2007-11-18..
^"Delrina teams with Fujitsu on PC alternative to fax machine. (WinFax Scanner)" (Press release). Software Industry Report. June 19, 199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February 13, 2016. Retrieved August 17, 2009..
^Marshall, Patrick (December 1995). "WinFax Pro 7.0 speeds background transmission". InfoWorld: 130..
^Saarinen, Juha (April 28, 1997). "WinFax Pro grows up, offers high-end features". InfoWorld: 96..
^"Delrina ships Echo Lake innovative multimedia software now available at retail stores everywhere" (Press release). Business Wire. June 1, 1995. Retrieved September 2, 2009..
^"My Echo Lake Scrapbook: The Sto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December 31, 2008. Retrieved September 25, 2009..
^McGovern, Michael (Feb–Mar 1996). "Backlog". Log Home Living. p. 159..
^"Delrina's Echo Lake Applauded by Computer Industry Pundits" (Press release). Business Wire. April 3, 1995. Retrieved August 25, 2009..
^"Delrina expands presence in home consumer market with Echo Lake for Windows" (Press release). Business Wire. February 6, 1995. Retrieved August 25, 2009..
^"Book Capsule Review: Echo Lake". Entertainment Weekly. September 8, 1995. Retrieved August 25, 2009..
^Additional Issue and Secondary Offering: Delrina Corporation. Toronto: Delrina Corporation. 1994. p. 14..
^Additional Issue and Secondary Offering: Delrina Corporation. Toronto: Delrina Corporation. 1994. p. 15..
^Additional Issue and Secondary Offering: Delrina Corporation. Toronto: Delrina Corporation. 1994. p. 12..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