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26045039/https://baike.sogou.com/kexue/d10002.htm

信息和通信技术

编辑

信息和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术语,它强调统一通信[1]和电信(电话线和无线信号)与计算机以及必要的企业软件、中间件、存储和视听系统集成的作用,使用户能够访问、存储、传输和操作信息。[2]

信通技术(ICT)一词也用来指视听和电话网络通过单一电缆或链接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其使用布线、信号分配和管理的单一统一系统将电话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合并,因此有很大的经济激励(由于取消了电话网络而节省了大量成本)。

信通技术是一个广泛的主题,其概念在不断演变。[3]它涵盖以数字形式电子存储、检索、操作、传输或接收信息的任何产品(例如个人电脑、数字电视、电子邮件或机器人)。为清楚起见,祖坡(Zuppo)提供了一个信通技术层次结构,其中层次结构的所有层次“包含某种程度的共性,因为它们与促进信息传递的技术和各种类型的电子媒介通信有关”。[4]哲学家皮尤斯·马图尔( Piyush Mathur)已经确定了人际传播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之间的理论差异。[5]信息时代下,技能框架是描述和管理21世纪信通技术专业人员能力的多种式之一。[6]

1 语源编辑

自198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信技术”一词一直被学术研究人员使用。[7]该词的简写“ICT”(“信通技术”)在丹尼斯·史蒂文森(Dennis Stevenson)于1997年提交英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使用后[8],便开始流行起来,然后在2000年修订的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国家课程中。然而,2012年,皇家学会建议英国学校停止使用“ITC”一词,"因为它吸引了太多负面含义"。[9]从2014年起,国家课程使用了计算一词,这反映了计算机编程已被纳入课程。[10]

这个短语的变体已经在全世界传播开来。联合国创建了“联合国新闻和通信技术工作队”和内部“信息和通信技术厅”。[11]

2 货币化编辑

据估计,2017年全球用于信息技术的资金为3.8万亿美元[12],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增长率不到5%。据估计,2018年整个信通技术的增长率为5%。新技术领域(物联网、机器人、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增长率预计最大,为16%。[13]

美国联邦政府2014年的信息技术预算接近820亿美元[14]。自2002年以来,信息技术成本占公司收入的百分比已经增长了50%,给信息技术预算带来了压力。当查看当前公司的信息技术预算时,75%是经常性成本,用于信息技术部门的“开灯”,25%是新技术开发计划的成本。[15]

平均信息技术预算细分如下:[15]

  • 31%的人事费(内部)
  • 29%的软件成本(外部/采购类别)
  • 26%的硬件成本(外部/采购类别)
  • 外部服务提供商(外部/服务)成本的14%。

据估计,2022年的支出将超过6万亿美元。[13]

3 技术能力编辑

世界存储信息的技术能力从1986年的2.6兆字节(最佳压缩)增长到1993年的15.8兆字节,2000年超过54.5兆字节,2007年达到295兆字节(最佳压缩),2014年约为5兆字节[16][17]。这相当于2007年从地球到月球的1.25叠光盘,相当于2014年从地球到太阳的4500叠印刷书籍。1986年,世界通过单向广播网络接收信息的技术能力为432兆字节(最佳压缩),1993年为715兆字节(最佳压缩),2000年为1.2兆字节(最佳压缩),2000年为1.9兆字节[16]。2007.1986年,全球通过双向电信网络交换信息的有效容量为281千兆字节(最佳压缩),1993年为471千兆字节,2000年为2.2千兆字节(最佳压缩),2007年为65千兆字节(最佳压缩)[16],2014年约为100千兆字节。[18]世界上用人类引导的通用计算机计算信息的技术能力从1986年的3.0 × 10^8 MIPS增长到2007年的6.4×10^12 MIPS。[16]

4 经合组织的信通技术部门编辑

以下是按信通技术部门在2013年总增加值中所占份额分列的经合组织国家名单。[19]

排名 国家 ICT 百分比
1  朝鲜半岛 10.7
2  日本 7.02
3  爱尔兰 6.99
4  瑞典 6.82
5  匈牙利 6.09
6  美国 5.89
7  捷克 5.74
8  芬兰 5.60
9  英国 5.53
10  爱沙尼亚 5.33
11  斯洛伐克 4.87
12  德国 4.84
13  卢森堡 4.54
14  荷兰 4.44
15  瑞士 4.63
16  法国 4.33
17  斯洛维尼亚 4.26
18  丹麦 4.06
19  西班牙 4.00
20  加拿大 3.86
21  义大利 3.72
22  比利时 3.72
23  奥地利 3.56
24  葡萄牙 3.43
25  波兰 3.33
26  挪威 3.32
27  希腊 3.31
28  冰岛 2.87
29  墨西哥 2.77

5 信通技术发展指数编辑

信通技术发展指数是对世界各国信通技术的使用和获取水平进行排名和比较。[20]2014年,国际电信联盟公布了IDI的最新排名,丹麦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韩国。排名前30位的国家包括生活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高收入国家,其中包括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巴林、加拿大、日本、澳门(中国)、新西兰、新加坡和美国;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今年都提高了IDI排名。”[21]

6 WSIS进程和信通技术发展目标编辑

2001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批准了第56/183号决议,赞同举行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WSIS),讨论当今信息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2]根据这项决议,大会将首脑会议与《联合国千年宣言》关于实施信通技术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目标联系起来。它还强调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多利益攸关方办法,除政府外,还利用包括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方。

为了帮助将信息和通信技术锚定并扩展到世界上每个可居住的地方,“2015年是联合国全球领导人在2000年商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取得成就的最后期限。"[23]

7 在教育领域编辑

当今社会显示出不断增长的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包括在现代教室中大量电脑的出现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部门,它已将信息和通信技术纳入教育作为其确保公平和受教育机会的努力的一部分。以下内容直接取自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信通技术的出版物,解释了该组织对该倡议的立场。

信息和通信技术有助于普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和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更有效的教育管理、治理和行政。教科文组织采取全面综合的方法在教育中推广信通技术。存取、包容和质量是他们能够应对的主要挑战。本组织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教育部门间平台通过其三个部门(通信和信息、教育和科学)的联合工作,侧重于这些问题。[24]

尽管计算机有能力加强和改革教学实践,但实施不当是一个普遍问题,其超出了增加资金和技术进步的能力范围,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教师和导师正在将信通技术适当纳入日常学习。固有的障碍,如对更传统的教学实践的信念、教育中个人对计算机的态度,以及教师对计算机的舒适性和使用它们的能力,导致信息和通信技术在课堂上的整合效果各不相同。 [25]

有证据表明,要想在教育中取得成效,信息和通信技术必须充分融入教学。具体而言,在教授读写能力和数学时,将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写来学”[26][27]( Writing to Learn)相结合比单独使用传统方法或信息和通信技术产生更好的效果。[28]

7.1 发展中国家

非洲

自1960年代以来,信通技术一直被用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种教育促进手段。从电视和广播开始,它将教育的范围从教室扩大到客厅,并扩大到传统教室无法触及的地理区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努力也在扩大。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让学生和老师熟悉教室里的计算机,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推向学校。此后,多个项目努力继续扩大信通技术在该区域的覆盖面,包括“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电脑(OLPC)”项目,该项目到2015年已向近200万名学生和教师分发了240多万台笔记本电脑。[29]

在2017年3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移动学习周中,代表们参加一个关于移动学习的政策论坛

将信通技术纳入课堂,通常称为移动学习,扩大了教育工作者的覆盖面,提高了他们跟踪撒哈拉以南非洲学生进步的能力。尤其是手机在这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移动电话的使用非常广泛,移动网络覆盖的区域比该地区的互联网更广。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很熟悉这些设备,并且可以增加交流和获取教材的机会。除了对学生有利之外,移动学习还提供了更好的教师培训机会,这有助于整个教育服务领域的课程更加一致。2011年,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一个名为移动学习周的年度研讨会,目的是召集利益攸关方讨论移动学习倡议。[29]

实施并非没有挑战。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手机和互联网使用增长速度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快得多,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进展仍然缓慢,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预计到2017年只有20%[29]。此外,教育机会还存在性别、社会和地缘政治障碍,这些障碍的严重程度因国家而异。总体而言,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有2 960万儿童没有上学,这不仅是因为地理上的差异,也是因为政治不稳定、社会出身的重要性、社会结构和性别不平等。一旦进入学校,学生还面临着优质教育的障碍,如教师能力、培训和准备、获取教育材料以及缺乏信息管理。[29]

8 今天编辑

在现代社会,信通技术无处不在[30],超过30亿人可以上网。随着大约十分之八的互联网用户拥有智能手机,信息和数据正在飞速增长[31]。这种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已使信通技术成为日常生活的基石,在这种生活中,没有技术的某些方面,大多数文书、工作和日常任务都无法正常运转。2014年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显示,“互联网使用率持续稳步增长,2014年全球为6.6%(发达国家为3.3%,发展中国家为8.7%);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在五年内(2009-2014年)翻了一番,现在三分之二的网民生活在发展中国家。”[21]

然而,障碍仍然很大。“在尚未使用互联网的43亿人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有25亿人口的42个最不发达国家仍然很难获得信通技术,特别是对这些国家庞大的农村人口而言。“[30]信通技术尚未渗透到一些国家的偏远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任何一种类型的互联网。这还包括电话线的可用性,特别是蜂窝覆盖的可用性,以及其他形式的电子数据传输。最新的《衡量信息社会报告》谨慎地指出,上述蜂窝数据覆盖面的增加表面上是因为“许多用户有多个订阅,全球增长数字有时转化为金字塔最底层用户的连接水平几乎没有真正提高;据估计,全世界有4.5亿人居住在移动蜂窝服务仍然无法到达的地方。"[30]

有利的是,互联网接入和移动覆盖之间的差距在过去15年中大幅缩小,其中“2015年是全球领导人在2000年商定的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新数据显示了信通技术的进步,并突出了仍然存在的差距。”[23]信息和通信技术继续呈现新的形式,纳米技术将迎来新一波信息和通信技术电子产品和小玩意。现代电子世界的信通技术最新版本包括智能手表,如苹果手表,智能腕带,如耐克+富尔邦,以及智能电视,如谷歌电视。随着台式机很快成为过去时代的一部分,笔记本电脑成为首选的计算方法,信息和通信技术继续在不断变化的全球中暗示和改变自己。

信息通信技术在促进当今新社会运动加速多元化方面发挥了作用。布鲁斯·比伯(Bruce Bimber)认为,互联网正在“加速问题群体形成和行动的过程”[32],并创造了加速多元化这个术语来解释这一新现象。信通技术是“扶持社会运动领导人和扶持独裁者”[33]的工具,实际上促进了社会变革。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用来获得基层对某项事业的支持[34],因为互联网允许政治对话和直接干预国家政策,并改变政府处理民众投诉的方式。此外,家庭中的信通技术与妇女拒绝为亲密伴侣暴力的辩护有关。根据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可能是因为"获得信通技术使妇女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关于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的不同观念,特别是在传统性别期望与观察到的替代方案形成对比的文化保守地区"[35]

参考文献

  • [1]

    ^Murray, James (2011-12-18). "Cloud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ICT - Modern Network Architecture". TechTarget =ITKnowledgeExchange. Retrieved 2013-08-18..

  • [2]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rom". FOLDOC. 2008-09-19..

  • [3]

    ^"ICT - What is it?". www.tutor2u.net. Retrieved 2015-09-01..

  • [4]

    ^Zuppo, Colrain M. "Defining ICT in a Boundaryless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a Working Hierarchy" (PD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JMIT). p. 19. Retrieved 2016-02-13..

  • [5]

    ^Mathur, Piyush (2017) Technological Forms and Ecological Communication: A Theoretical Heuristic (Lanham, Boulder, New York, London), pp. 200-202..

  • [6]

    ^"IEEE-CS Adopts Skills Framework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 IEEE Computer Society". www.computer.org. Retrieved 14 March 2018..

  • [7]

    ^William Melody et 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and Training: A Report by the ESRC Programm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SBN 0-86226-179-1, 1986. Roger Silverstone et al., "Listening to a long conversation: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home", Cultural Studies, 5(2), pages 204–227, 1991..

  • [8]

    ^The Independent ICT in Schools Commiss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UK Schools: An Independent Inquiry, 1997. Impact noted in Jim Kelly, What the Web is Doing for Schools, Financial Times, 2000..

  • [9]

    ^Royal Society, Shut down or restart? The way forward for computing in UK schools, 2012, page 18..

  • [10]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computing programmes of study"..

  • [11]

    ^United Nations 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bout.

  • [12]

    ^"IDC - Global ICT Spending - 2018 - $3.8T". IDC: The premier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company. Retrieved 2018-09-24..

  • [13]

    ^"IDC - Global ICT Spending - Forecast 2018 – 2022". IDC: The premier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company. Retrieved 2018-09-24..

  • [14]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26045039/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omb/assets/egov_docs/2014_budget_priorities_20130410.pdf.

  • [15]

    ^"IT Costs – The Costs, Growth And Financial Risk Of Software Assets". OMT-CO Operations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nsulting GmbH. Retrieved 26 June 2011..

  • [16]

    ^"The World's Technological Capacity to Store, Communicate, and Compute Information", Martin Hilbert and Priscila López (2011), Science, 332(6025), 60-65; see also "free access to the study" and "video animation"..

  • [17]

    ^Gillings, Michael R; Hilbert, Martin; Kemp, Darrell J (2016). "Information in the Biosphere: Biological and Digital World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31 (3): 180–189. doi:10.1016/j.tree.2015.12.013. PMID 26777788..

  • [18]

    ^Hilbert, Martin (2016). "The bad news is that the digital access divide is here to stay: Domestically installed bandwidths among 172 countries for 1986–2014".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40 (6): 567–581. doi:10.1016/j.telpol.2016.01.006..

  • [19]

    ^"Figure 1.9 Share of ICT sector in total value added, 2013". doi:10.1787/888933224163..

  • [20]

    ^"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PDF).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2011. Retrieved 25 July 2013..

  • [21]

    ^"ITU releases annual global ICT data and ICT Development Index country rankings - librarylearningspace.com". Retrieved 2015-09-01..

  • [22]

    ^"Basic information : about wsis".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17 January 2006. Retrieved 26 May 2012..

  • [23]

    ^"ICT Facts and Figures – The world in 2015". ITU. Retrieved 2015-09-01..

  • [24]

    ^"ICT in Education". Unesco. Unesco. Retrieved 10 March 2016..

  • [25]

    ^Blackwell, C.K., Lauricella, A.R. and Wartella, E., 2014. Factors influencing digital technology us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77, pp.82-90..

  • [26]

    ^"What is Writing to Learn, WAC Clearinghouse"..

  • [27]

    ^"Evidence for How Writing Can Improve Reading, Carnegie.Org 2010" (PDF)..

  • [28]

    ^"Closing the gaps – Improving literacy and mathematics by ict-enhanced collaboration, Science Direct, 2016, pg 78"..

  • [29]

    ^Agence Française de Développement (February 2015). "Digital services for education in Africa" (PDF). unesco.org. Retrieved 19 May 2018..

  • [30]

    ^"ITU releases annual global ICT data and ICT Development Index country rankings". www.itu.int. Retrieved 2015-09-01..

  • [31]

    ^"Survey: 1 In 6 Internet Users Own A Smartwatch Or Fitness Tracker". ARC. Retrieved 2015-09-01..

  • [32]

    ^Bimber, Bruce (1998-01-01). "The Interne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Populism, Community, and Accelerated Pluralism". Polity. 31 (1): 133–160. doi:10.2307/3235370. JSTOR 3235370..

  • [33]

    ^Hussain, Muzammil M.; Howard, Philip N. (2013-03-01). "What Best Explains Successful Protest Cascades? ICTs and the Fuzzy Causes of the Arab Spr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in 英语). 15 (1): 48–66. doi:10.1111/misr.12020. ISSN 1521-9488..

  • [34]

    ^Kirsh, David (2001). "The Context of Work".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 [35]

    ^Cardoso LG, Sorenson SB.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household ownership of radios, computers, and phones in 20 count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7; 107(7):1175–1181..

阅读 1520
版本记录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