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28230414/https://baike.sogou.com/kexue/d10165.htm

冲洗

编辑

显影是一种让摄影曝光后的胶片或相纸产生正像或负像的化学方法。这一过程将潜像转换成可见图像,使其永久化,并对光不敏感。[1]

不管哪家胶片或相纸的制造商,所有基于明胶-银的显影工艺都是相似的。有一些例外包括即时胶片,如宝丽来胶片和热显影胶片。柯达彩色胶卷的显影需要柯达公司专有的K14工艺。而柯达彩色胶卷于2009年停止生产,截至2010年12月30日,K-14胶片已不再可用。[2]

1 常规流程编辑

基于银制作照片的关键阶段。两个卤化银颗粒,其中一个被光(hν)照射,导致形成潜像(步骤1)。使用照相显影剂放大潜像,将卤化银晶体转化为不透明的银金属颗粒(步骤2)。最后,通过固定除去剩余的卤化银(步骤3)。

所有的显影流程都会使用一系列化学浴,其间需要非常严格地控制温度、搅拌和时间。

1.1 黑白负片处理

黑白负片处理是在照相曝光后处理照相胶片和纸张,产生负片或正片的化学方法。摄影处理将潜像转换为可见图像,使其永久不变并对光不敏感。

  1. 胶片可以浸泡在水中以溶胀明胶层,促进后续化学处理。
  2. 显影剂将潜像转换成金属银宏观颗粒。[3]
  3. 停止显影过程,通常采用乙酸或柠檬酸的稀溶液,也可用清水冲洗。
  4. 定影剂通过溶解残留的卤化银使图像永久且耐光。常见的定影剂是海波,特别是硫代硫酸铵。[4]
  5. 用清水清洗可以去除所有残留的定影剂。残留的定影剂会腐蚀银图像,导致变色、染色和褪色。[5]

如果在定影剂之后使用海波清洗剂,可以减少清洗时间,并且可以使定影剂去除更完全。

  1. 胶片可以在非离子润湿剂的稀溶液中漂洗,有助于均匀干燥,并消除由硬水引起的干燥痕迹。(在水质非常硬的地区,可能需要在蒸馏水中进行预冲洗,否则最终的冲洗润湿剂会导致胶片上残留的钙离子显现出来,导致出现斑点。)
  2. 然后,在无尘环境中干燥胶片,切割并放入保护套中。

使用这样工艺处理的照片我们称之为负片(底片)。

现在可以打印底片了;底片被放在放大机上,投影到一张相纸上。在放大过程中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技术,例如淡化加深。

可替换地(或同样地),在调整、润饰和/或修复之后,可以扫描底片进行数码打印或在线观看。

在如今自动化的显影设备,停显过程被机械刮刀或夹紧辊代替。这样的工艺去除了许多残留的碱性显影剂,并且当使用酸时,可以中和显影剂的碱性以减少其对定影浴的污染。

1.2 黑白反转处理

该过程有三个额外步骤:

  1. 在停止显影后,胶片被漂白以去除显影的负像。随后,胶片上形成了由未曝光未显影的卤化银盐形成的潜在正像。
  2. 胶片在化学或曝光作用下形成灰雾。
  3. 剩余的卤化银盐在第二显影剂中显影,将它们转换成正图像。
  4. 最后,将胶片定影、清洗、干燥和切割。[6]

1.3 色彩处理

使用染料成色剂作为显色材料来形成彩色图像。现代彩色负片采用C-41工艺和彩色负片印刷材料与RA-4工艺共同开发。这些过程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个化学显影剂。

C-41和RA-4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彩色显影剂显影银负片图像,副产物激活染料成色剂,在每个感光乳剂层中形成彩色染料。

2. 卤化漂白剂将显影的银图像转化为卤化银。

3. 定影剂去除银盐。

4. 薄膜经过清洗、定影、干燥和切割。[7]

在RA-4过程中,漂白剂和固定剂是合二为一的。这并非必要,但可以减少工艺步骤。[8]

透明胶片,除柯达彩色胶片外,都是使用E-6工艺开发的,该工艺有以下几个阶段:

1. 黑白显影剂在每个图像层中显影银。

2. 冲洗或停显剂停止显影。

3. 底片在反转步骤中形成灰雾。

4. 灰雾化的卤化银被显影,被氧化的显影剂与每层中的染料成色剂偶联。

5. 与前面一样,对底片进行漂白、定影和干燥。

在一些旧工艺中,感光乳剂需要在显影过程中硬化,通常在漂白之前。这种硬化浴通常使用醛类,如甲醛和戊二醛。在现代工艺中,这些硬化步骤不是必须的,因为感光乳剂的硬化程度足以承受显影的化学试剂。

2 深加工编辑

无论正型还是负型,黑白光感乳剂都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成像的银可以与硒或硫等元素反应,以提高图像的耐久度,并可以美化图像。这个过程被称为调色。

在硒调色中,成像银变成硒化银;在棕褐调色中,成像银被转换成硫化银。这些化学物质比银更能抵抗空气氧化。

如果彩色底片在传统的黑白显影剂中处理并定影,然后用含有盐酸和重铬酸钾溶液漂白,再将所得胶片曝光,就可以在彩色显影剂中重新显影,产生不同寻常的淡彩色效果。

3 工艺设备编辑

在处理之前,必须将胶片在避光室或避光容器中从照相机及其暗盒、卷轴取出。

3.1 小规模加工

用于小规模加工的典型遮光罐的剖面图。

在业余处理中,胶片从相机中取出,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缠绕在卷轴上(通常在安全灯关闭的暗室中,或者在有臂孔的遮光袋中)。卷轴将胶片保持在螺旋状,在每个连续的圈之间留有空间,从而使化学物质可以自由地流过胶片表面。卷轴被放置在一个特别设计的避光罐(称为亮室显影罐或遮光罐)中,在最终清洗完成之前,卷轴一直保持在那里。

成张的胶片可以在托盘、吊架(在深槽中显影)或旋转显影桶中加工。每张胶片都可以根据特殊要求单独显影。偶尔也使用静置显影,在稀释的显影液中长时间显影而不搅动。

3.2 商业化加工

在商业化加工中,底片是自动取出的,或者由工人将底片放在避光袋中处理,然后将底片从避光袋中送入机器。加工机械通常连续地运行,底片像流水线般拼接在一起。所有的加工步骤都在一台能够自动调节时间、温度和溶液补充速率的机器控制下进行。胶片清洗后晾干,用于手切割。一些现代机器也能够进行自动切割,但有时会导致底片在画面中间被切割,这种情况出现在画面之间的空间非常窄或画面边缘模糊,如在弱光下拍摄的图像。

参考文献

  • [1]

    ^Karlheinz Keller et al. "Photography"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doi: 10.1002/14356007.a20_001.

  • [2]

    ^Matt Warman (December 31, 2010). "Kodachrome film retires, aged 75". London: Telegraph. Retrieved January 2, 2011..

  • [3]

    ^Wall, 1890, p. 30–63.

  • [4]

    ^Wall, 1890, p. 88–89.

  • [5]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28230414/http://sites.tech.uh.edu/digitalmedia/materials/3351/PHOTCHEM.pdf.

  • [6]

    ^Photographic Almanac, 1956, p. 149–155.

  • [7]

    ^Langford, Michael (2000). Basic Photography. Oxford: Focal Press. pp. 210, 215–216. ISBN 0-240-51592-7..

  • [8]

    ^Photographic Almanac, 1956, p. 429–423.

阅读 50
版本记录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