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发电技术 | 类型 | 工作温度 / °C | 效率 | 优点 | 缺点 | 适用的市场 |
燃料电池 | 碱性燃料电池(AFC) | 低于260 | 50-60% | 启动快,室温常压下工作 | 需以纯氧做氧化剂,成本高 | 航天,特殊地面,潜艇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 约85 | 30-40% | 空气做氧化剂;室温工作,启动迅速 | 对CO非常敏感,反应物需要加湿 | 轻型和中等负载的交通应用,家用,偏远发电,独立发电,高品质发电 | |
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 | 200 | 40-50% | 对CO2 不敏感,成本相对较低 | 对CO敏感,启动慢,成本高 | 中等负载的交通应用,商用,热电联供,高品质发电 | |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 600-700 | 50-65% | 空气做氧化剂,天然气或甲烷做燃料 | 工作的温度较高 | 重型负载的交通应用,高品质发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 600-1000 | 55-70% | 空气做氧化剂,含氢气体为燃料 | 工作的温度过高 | 家用,商用,热电联供,高品质发电,偏远地区发电 | |
发电机 | 柴油机 | - | 33%-36% | 热效率更高,功率大,油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高扭大 | 转速较汽油机低,质量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噪声大,启动困难 | 商用和小型工业用户的独立发电,输配电支持 |
燃气轮机 | 微型涡轮机 | - | 26%-30% | 功率密度极大,启动速度快,噪声低频分量很低 | 占地庞大 | 独立发电,偏远地区发电,商用,热电联供 |
可再生发电技术 | 太阳能 | - | 10%-20% | 无地域限制,储量巨大 | 效率低,成本高,能量不稳定 | 偏远地区发电,削弱峰值,提高发电质量,绿色电源 |
风能 | - | 3.25-38% | 环保 | 占地大,能量不稳定 | 偏远地区发电,削弱峰值,绿色电源 |
较高的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其他燃料电池相同,在原理上相当于水电解的“逆”装置。其单电池主要由阴极(Cathode)、阳极(Anode)和致密电解质(Electrolyte)构成。阳极为燃料发生氧化的场所,阴极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两极都含有加速电极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工作时相当于一直流电源,其阳极即电源负极,阴极为电源正极,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在阴极(空气电极)上,氧分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成氧离子,即[5]
(1-1)
氧离子在电池两侧氧浓度差驱动力的作用下,通过电解质中的氧空位迁移到阳极(燃料电极)上与燃料进行氧化反应,即
(1-2)
或
(1-3)
阳极反应放出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回到阴极并对外做功,生成的产物从阳极排出。电池的总反应为:
(1-4)
或
(1-5)
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一侧持续通入燃料气,例如:氢气()、甲烷()、城市煤气等,具有催化作用的阳极表面吸附燃料气体,并通过阳极的多孔结构扩散到阳极与电解质的界面。在阴极一侧持续通入氧气或空气,具有多孔结构的阴极表面吸附氧,由于阴极本身的催化作用,使得得到电子变为。通常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在较高温度下才具有传递氧离子的能力,在化学势的作用下,进入起电解质作用的固体氧离子导体,由于浓度梯度引起扩散,最终到达固体电解质与阳极的界面,与燃料气体发生反应,失去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回到阴极。
一般的SOFC发电系统包括燃料处理单元、燃料电池发电单元以及能量回收单元。以天然气为燃料、常压运行的发电系统为例,空气经过压缩器压缩,克服系统阻力后进入换热器预热,然后通入电池的阴极。天然气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经过脱硫等处理,克服系统阻力进入改质器,与过热蒸汽混合,混合后的燃料气体进入燃料电池阳极。阴阳极气体在电池内发生电化学反应,电池发出电能的同时产生热能。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将未反应完全的阴阳极气体加热。阳极未反应完全的气体和阴极剩余氧化剂通入燃烧器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除了用来预热燃料和空气之外,也提供蒸汽发生器所需的热量。经过蒸汽发生器后的燃烧产物,其热能仍有利用价值,可以通过余热回收装置提供热水或用来供暖而进一步加以利用。SOFC中阳极接触燃料气体,因此阳极也称为燃料极。阳极不仅提供了燃料的电化学反应的场所,而且对燃料氧化要有催化作用,同时还要能传输反应产生的电子、离子和气体。此外,阳极材料工作环境温度高,它不仅与燃料接触,而且还与氧化产物、电解质、连接体等电池的其它部件相接触,所以在选择阳极材料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其作用功能和工作环境,所以选择作为SOFC阳极的材料一般须满足以下条件[6]:
过去10 年间,Ni/YSZ(8 mol %稳定)复合金属陶瓷材料是在以氢气为燃料时理想的SOFCs阳极材料。作为催化剂的Ni可以很好地破坏H-H 键,被还原后的Ni则分散在YSZ表面。该金属陶瓷作为阳极材料表现出高的电导率、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氢气氧化催化活性,因此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7][8]。Ni/YSZ阳极材料的缺点是会催化C-C键的形成,形成的碳沉积会导致燃料电池性能的劣化,并且当使用含硫杂质的一些天然气作为燃料时,使用Ni/YSZ阳极材料会使Ni和S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iS,即发生硫中毒失去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 因此Ni/YSZ不适合作为氢气燃料电池以外的SOFC 的阳极材料,需要开发其他类型的阳极材料[9]。
SOFC中阴极侧主要发生氧气还原反应,氧气在阴极吸附解离,同时与外电路传输而来的电子结合并形成,在阴阳极两侧氧分压浓度差的驱动下,由阴极穿过电解质向阳极方向扩散。为使SOFC能够长期运行,阴极材料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0]:
近年,SOFCs 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降低其工作温度。由于降低工作温度会导致较严重的极化损失,阴极极化问题导致的能量损失仍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发具有高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的阴极材料十分必要[11]。
早期关于SOFCs 阴极材料的研究,主要是使用Pt,Pd 和Ag 之类贵金属。然而由于价格昂贵、资源稀缺、易挥发、有毒性的缺点,贵金属类电极材料在SOFCs 商业化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2]。之后人们开始研发具有卓越电化学性和高电子电导率的(LSM) 作为SOFCs 的阴极材料,由于该材料与目前常用的电解质材料YSZ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LSM仍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SOFCs阴极材料。但是在没有极化电流的情况下,LSM阴极材料表现为纯电子导体性质,致使氧的电化学还原只能局限在电极-电解质-反应气体的三相界面上。这种三相界面的反应区域局限性,限制了催化活性,并且会导致较大的阴极极化。同时随着工作温度的降低,LSM对氧的活化催化能力急剧下降,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阴极材料[13]。采用混合离子-电子导体材料(mixed ionic electronic conductors,MIECs)作为阴极材料,可成功地将反应活性区域从传统的电极-电解质-反应气体三相界面扩展到整个电极的表面,这可以提供较低的阴极极化电阻并大大提高电极在中低温条件下对氧的催化性能。因此,开发适用于IT-SOFCs的新型MIECs阴极材料成为了近几年的研究热点[14]。
电解质材料主要在阴阳极之间进行离子传导,同时又对燃料气与氧化气进行隔离,防止两种气体直接接触导致爆炸,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电池输出性能的优劣与电解质材料的致密度与电导率密切相关,因此作为SOFC电解质材料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5]:
电解质决定了电池的工作温度以及电池性能。SOFC中低温化是目前该研宄领域的主要方向。
当前研究较为广泛的电解质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稳定氧化锆(YSZ,ScSZ),稳定的氧化铋()和掺杂氧化铈()为主的氧离子导体电解质,另外一类是以掺杂和为主的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
由于是全固体的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有多样性的电池结构,以满足不同要求。目前有很多种关于SOFC单电池的结构设计,它们在几何形状、功率密度、密封的方法上都不同。主要有管式、平板式、套管型(Bell-Spigot)、单块叠层结构(Mono-Block Layer Built,简称MOLB,又称瓦楞式)及热交换一体化的HEXIS结构(Heat Exchange Integrated Stack,简称HEXIS)等等。不同结构类型的SOFC在结构、性能及制备等方面各具优缺点。其中最普遍的两种设计:管式和平板。
平板式SOFC主要需要解决高温无机密封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热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在过去几年,许多外国公司研制开发出类似玻璃和陶瓷的复合无机粘结材料,基本解决了高温密封问题[16]。近几年,由于解决了高温密封问题,平板式SOFC发展迅速,电池功率规模大幅度提升。最近加拿大又解决了电池的密封和电池热循环问题,从而实现了电池的快速升温启动和降温。这一技术的突破,大大加快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SOFC具有工作温度高、发电效率高、全固态、易于模块化组装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系统和作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电源。与其他燃料电池相比,SOFC的研究起步较晚。1899年,Nernst发现ZrO2在600~1000 ℃下可以传导离子,由此拉开了SOFC燃料电池研发的序幕。1937年,Baur和Preis制造出第1个小型氧化锆燃料电池。1962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Ruka和Weissbart发文介绍了氢氧SOFC的特性,指出了烃类燃料在SOFC内完成燃烧的催化转化和电化学反应的2个必要的基本反应过程;1970年,氧化锆作为氧浓度传感器应用在汽车尾气检测中,也间接推动了SOFC的发展。由于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后,世界各国都想寻求替代能源,为SOFC研究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机会,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和专利,尤其使从事冶金研究的学者激动鼓舞的是美国铝业公司己成功地将SOFC技术与熔融电解池相结合生产铝产品。
西屋公司与美国能源部(DOE)携手合作,大力发展管式SOFC发电装置。管式SOFC是最早被研究也是目前最接近商业化的发电技术。1986年,西门子西屋电力公司研发的400 W管式SOFC电池组在美国田纳西州运行成功;1987年,又在日本东京、大阪煤气公司各安装了3kW级管式SOFC发电机组,成功地进行连续运行试验长达5000 h,标志着SOFC研究从实验研究向商业发展;1998年,该公司研发的100kW管式SOFC电站在荷兰运行;1992年,2台25 kW管型SOFC分别在日本大阪、美国南加州进行了几千小时实验运行;1999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个100 kW级SOFC在荷兰已成功地运行了6000小时以上。2000年,该公司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220 kW的SOFC/GT联合循环电站。2002年5月,西门子西屋公司与加州大学合作,在加州安装了第1套SOFC与气体涡轮机联动发电系统,能量转化效率高达58%。1997年9月报道,西屋公司与美国能源部签署一项2亿美元以上的协议,旨在开发SOFC在近几年内能实现电力的革命。除了西屋公司外,日本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九州电力公司和东陶公司、德国海德堡中央研究所等也进行了kW级管状结构SOFC发电试验。这种电池结构的密封简单,结构稳定可靠,目前日本三菱重工的250 kW发电系统在采用这种电池结构。然而由于制造难度较大、电流收集困难以及单位面积电流密度较低等问题,在商业化方面进展缓慢,但不失为一种大规模静态发电的可靠方式。目前,Shell Hydrogen和Siemens Westinghouse联合开发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SOFC发电技术,计划第一个商业化的发电容量为250 kW-10 MW。现在美国己有5 kW的SOFC产品出售。此外,日本和西欧等各国的科技工作者也都纷纷开展SOFC的研究与开发,国家或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鼓励和支持开展SOFC研究,如日本的“新阳光计划”仅1995年就投入410百万日元从事SOFC模型电池、材料、基础技术和系统的研究;美国能源部1995年就投资16百万美元进行SOFC的研究与开发;欧洲委员会(EC)也计划今后十年投资30-40百万欧元从事SOFC的技术开发。IGR公司正在研制一种非常轻的一次性使用的SOFC,其能量密度要比最好的锂电池高2-4倍,可以立即启动,启动后可工作1-2小时,该电池有扑克牌大小,高1 cm,重25 g。
平板式燃料电池在21世纪初期开始与管式燃料电池形成竞争力。加拿大的Global热电公司在中温平板型SOFC研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众多研究单位也在进行平板型SOFC的研发。美国的Bloom energy公司独辟蹊径,在2010年发布了第一个使用电解质支撑型商业化SOFC发电站,并迅速发展为MW级系统,为苹果公司等高能耗企业提供节能环保的大型发电系统,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17]功率在700 W-20 kW之间的小型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也一直是各国SOFC研发中的热点。日本京瓷公司在2012年发布了第一款商业化700 W家用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同时输出电力与热水,热电联供效率超过90%。东京煤气公司、松下集团、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三家公司共同成立ENE-FARM计划,致力于清洁能源的生产,截止2019年7月,该系统已累计售出12万台。[18][19][20]不仅如此,2015年,日产公司在宣布配备世界首台SOFC增程器的电动汽车
研发成功,突破了SOFC在小型汽车中应用限制。日产公司推出e-Bio Fuel-Cell固体氧化物生物燃料电池概念车,这种SOFC增程器以生物乙醇作为燃料为动力电池充能,30 L的乙醇汽油能够确保汽车行驶里程达到600 km以上。这是世界首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车,利用纯生物乙醇发电,污染较小。我国SOFC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有关SOFC构件材料方面,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是国内主要从事SOFC研发的机构和高校[21]。
潍柴动力成立于2002年,随着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兴起,公司战略调整开始发力氢燃料电池领域。和其他试图布局SOFC的公司一样,潍柴动力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对此,公司于2018年5月16日,以4000余万英镑收购英国低成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开发商CeresPower20%股权,并与其携手在中国潍坊成立合资公司,在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合资公司使用CeresPower独有的SteelCell™技术,产销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和电池片,应用于客车、卡车和特定发电市场。另外,双方将联合开发以CNG为燃料的30 kWSteelCell™燃料电池,用于电动客车增程系统,预计2019年上半年完成验证。2018年9月18日,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哈工大(深圳)签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联合研发战略合作协议”。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广核集团这一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央企宣布布局SOFC后,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即将开启“破冰”探索。
苏州华清京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清新能源)创建于2010年,2018年7月,公司签约投建徐州华清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项目。该项目落户江苏徐州经开区,并已于日前开工建设中。项目一期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要产品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燃料重整系统、燃料电池辅助电源系统等。预计2019年6月底部分试产,2020年内可逐步实现全产能:年产单电池片100万片、单电堆4万套、热盒1万台、25千瓦发电系统1000台套等,总年产能可达25兆瓦。[22]晋煤集团始建于1958年,2018年8月2日,晋煤集团煤化工研究院对外宣布,他们建设的全国首个以煤为原料的15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项目在晋煤集团天溪煤制油分公司燃料电池实验室打通全流程,实现了煤经气化再通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的工程示范。该项目技术由晋煤集团煤化工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清新能源共同开发,项目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煤为原料的SOFC整体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晋煤集团副总工程师付峻青介绍,这套15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装置是国内首次实现工业化运行的系统,其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碳燃料电池技术领域10kW级发电系统的研发进程上迈进了一大步,为兆瓦级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华中科技大学日前自主研制出了5KW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独立发电系统,此举标志着我国SOFC系统独立发电技术获得新的突破,相关技术基本具备了进入工程化和产品化阶段的条件。武汉华科福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科福赛)成立于2016年12月,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原材料到单电池、电池堆、发电系统的完整产品链,成功研制了1-5 KW独立发电系统及各种规格测试台。[23]在国际上,华科福赛表现也毫不逊色。2018年4月,公司的“高效长寿管控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项目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同年10月,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究”获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日前,华科福赛自主研发出kW级SOFC发电系统。该系统以加湿甲烷为燃料运行,系统所用电堆实测输出电功率高于1500 W,在额定功率下燃料利用率为69.8%,电效率为49.7%。与美国、欧洲、日本等燃料电池公司报道数据相当。[24]索弗克氢能源有限公司设立于2015年,公司目前以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主攻方向,致力于单管SOFC电池、管式SOFC电堆研究与开发;管式SOFC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管式SOFC燃料电池与无人机应用技术开发;及在各个领域的其他燃料电池应用技术开发。公司科技研发项目《无人机用微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MT-SOFC)电源系统》已经获佛山市科技局立项,并给予1000万元科技经费支助。[25][26]由于使用温度较高,为保证设备热膨胀匹配,升温速度不宜过快,因此启动时间较长
作为新一代高效洁净能源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发电装置,其高效率、无污染、全固态结构和对多种燃料气体的广泛适应性等,是其广泛应用的基础。
对用于功率范围在若干兆瓦级的大型发电厂燃料电池系统而言,不仅要求其经济性好,而且还要求其发电效率高,对燃料纯度要求低,连续运行寿命长,结构简单等。SOFC可用天然气作燃料,特别适合用于大型发电厂、热电站中电能———热能耦合设备可同时提供电能和可利用热,比单独生产这两种能量节省燃料15%-30%。功率在10 kW之内的小型SOFC,特别适合家庭用电需要,国外很多家公司都看好这一市场,正在积极开发。此外开发功率为1-3 kW, 小型燃料电池,还可用于电器设备,将燃料电池生产的直流电直接供给计算机或空调器等,以避免通过换流器产生的损耗。用于交通工具也是人们探索的目标,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而言,其关键是如何降低电池启动时间。
SOFC商业化比人们预想的要快,其费用降到$400 /kW,将是真正的高效、洁净能源———燃料电池时代。SOFC技术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衣宝廉.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毛宗强.燃料电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Spiegel, Colleen.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polymer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GRADUATE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2008,
^Barbir, Frane.Review of hydrogen conversion technologies.Hemijska Industrija,1999,53(12): 426-433.
^Goodenough, John B., and Yun-Hui Huang.Alternative anode material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7,173(1): 1-10.
^Gorte, Raymond J., et al..Anodes for direct oxidation of dry hydrocarbons in a solid‐oxide fuel cell.Advanced Materials,2000,1465-1469..
^Prakash, B. Shri, S. Senthil Kumar, and S. T. Aruna..Properties and development of Ni/YSZ as an anode material in solid oxide fuel cell: a review.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4,36: 149-179.
^Rahman, I. Z., M. A. Raza, and M. A. Rahman. .Perovskite based anode material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application: A review.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Vol. 445.
^Cheng, Zhe, et al..From Ni-YSZ to sulfur-tolerant anode materials for SOFCs: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modeling, and future perspective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1,4(11), 4380-4409.
^Huang, Keqin, Robin S. Tichy, and John B. Goodenough.Superior perovskite oxide‐ion conductor; strontium‐and magnesium‐doped LaGaO3: I, phase relationships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1998,81(10), 2565-2575..
^Nielsen, Jimmi, and Johan Hjelm.Impedance of SOFC electrodes: A review and a comprehensive case study on the impedance of LSM: YSZ cathodes. Electrochimica Acta,2014,115, 31-45..
^Service, Robert F..Chemistry. Platinum in fuel cells gets a helping hand.New York:Science ,2007,315.5809: 172.
^Mahato N, Banerjee A, Gupta A, et al..Progress in material selection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technology: A review.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2015,72: 141-337.
^Kim J, Jun A, Shin J, et al..Effect of Fe Doping on Layered GdBa0.5Sr0.5Co2O5+δ Perovskite Cathodes fo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2014,97(2): 651-656.
^Fergus J W..Electrolyte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6,162(1): 30-40.
^KHANDKAR A, Elangovan S..Development of Planar SOFC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roblems.Denki Kagaku oyobi Kogyo Butsuri Kagaku,1990, 58(6): 551-556.
^Bloom Energy-Home.Bloom Energy.[2020-03-11]
^家庭用燃料電池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东京煤气公司(東京ガス).[2020-03-13]
^家庭用燃料電池「エネファーム」.松下(Panasonic Corporation).[2020-03-13]
^アイシン精機の家庭用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は.爱信精机株式会社(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2020-03-13]
^马文会, 谢刚, 陈秀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掺杂阴极材料的研究.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1,
^苏州华清京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页.苏州华清京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0-03-11]
^福赛新能源 科技赢未来.武汉新能源研究院.[2020-03-11]
^华科福赛产品中心.华科福赛.[2020-03-11]
^索弗克氢能源有限公司-首页.索弗克氢能源有限公司.[2020-03-13]
^国内6家企业SOFC技术 “破冰”探索进展.搜狐.[2020-03-13]
^Brandon N..Solid oxide fuel cell lifetime and reliability: critical challenges in fuel cells.Academic Press,2017,
Singhal, Subhash C., Kevin Kendall.High-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 fundamental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Elsevier,2003,
Huang, Kevin, John B. Goodenough.Solid oxide fuel cell technology: principles,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s.Elsevier,2009,
Shao, Zongping, Moses O. Tadé..Intermediate-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Chem. Soc. Rev,2016,37, 1568.[2020-03-11]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