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25115924/https://baike.sogou.com/kexue/d11084.htm

航空航天制造商

编辑
图示为位于汉堡芬肯维德机场(Hamburg Finkenwerder Airport)的空客公司工厂3号总装线上的一架空客A321。

航空航天制造商是指从各方面参与飞机、飞机部件、导弹、火箭或航天器设计、制造、测试、销售和维护的公司或个体。航空航天是一个高科技产业。

飞机工业是通过建造飞机和制造其维护所需的飞机部件来支持航空的工业。这包括用于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的飞机和部件。大多数生产是根据政府机构颁发的型号证书和国防标准进行的。这个术语在很大程度上被更广泛的术语“航空航天工业”所包含。

1 市场编辑

2015年飞机产量价值1803亿美元:客机占比61%、商用和通用航空占比14%、军用飞机占比12%、军用旋翼机占比10%和民用旋翼机占比3%;同时它们的MRO(Maintenance Repair Operating,维护修理运营)价值为1351亿美元,两部分共计为3154亿美元。[1]

2017年全球航空航天工业价值8380亿美元:飞机和发动机原始设备制造商占28%(2350亿美元),民用、军用航空的MRO和升级占27%(2260亿美元),飞机系统和部件制造占26%(2180亿美元),卫星和航天占7%(590亿美元),导弹和无人机占5%(420亿美元),其他活动(包括飞行模拟器、国防电子、公共研究)占7%(590亿美元)。[2]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是美国,4084亿美元(49%),其次是法国的690亿美元(8.2%),然后是中国的612亿美元(7.3%),英国的488亿美元(5.8%),德国的462亿美元(5.5%),俄罗斯的271亿美元(3.2%),加拿大的240亿美元(2.9%),日本的210亿美元( 2.5%),西班牙的140亿美元(1.7%),最后是占比1.3%的印度:这些排名前十的国家在整个航空航天工业中占比87.2%,共计7310亿美元。[2]

2018年,新的商用飞机价值预计为2704亿美元,公务机价值为180亿美元,民用直升机价值为40亿美元。[3]

2 大型公司编辑

大型航空航天公司 (单位:10亿美元)
公司 税收 营业利润
2017[4] 2016[5] 2015[6] 2014[7] 2017[4] 2016[5] 2015[6] 2014[7] 国家
波音公司(Boeing) 93.4 94.6 96.1 90.8 10.3 4.90 5.18 7.47  美国
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72.3 70.8 68.8 80.6 3.70 2.40 4.34 4.50  欧盟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51.0 47.2 40.5 45.6 5.90 5.55 4.71 5.59  美国
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30.9 29.0 33.1 36.2 3.83 3.84 3.00 4.57  美国
GE航空公司(GE Aviation) 27.4 26.3 24.7 24.0 6.64 6.12 5.51 5.0  美国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 25.8 24.5 23.5 24.0 3.30 3.19 3.08 3.20  美国
雷声公司(Raytheon) 25.3 24.1 23.2 22.8 3.32 3.24 3.01 3.18  美国
赛峰公司(Safran) 17.9 16.8 16.6 18.3 2.58 2.54 1.71 2.74  法国
英国宇航系统公司(BAE Systems) 13.4 13.4 13.9 13.7 - - - -  英国
罗尔斯·罗伊斯控股公司(Rolls-Royce Holdings) 12.7 12.0 13.2 14.7 1.11 0.98 1.77 2.15  英国
莱昂纳多(芬梅卡尼卡) 公司Leonardo (Finmeccanica) 12.5 12.8 13.9 17.2 0.90 1.05 0.94 0.72  义大利

3 地缘编辑

2018年9月,普华永道对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吸引力进行了排名:最具吸引力的国家是美国,2017年销售额为2400亿美元,因为美国的行业规模庞大(排名第一)、劳动力受教育良好(排名第一)、地缘政治风险低(排名第四,排名第一的是日本)、交通基础设施强大(排名第五,排名第一的是香港)、经济健康(排名第十,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但它的消费高(排名第七,排名第一的是丹麦)和平均税收政策(排名第三十六,排名第一的是卡塔尔)。排在之后的是加拿大、新加坡、瑞士和英国。[8]

在美国,最有吸引力的是华盛顿州,因为它拥有最好的工业(排名第一)、领先的基础设施(排名第四,新泽西排名第一)和经济(排名第四,德克萨斯州排名第一)、良好的劳动力(排名第九,马萨诸塞州排名第一)、平均税收政策(排名第十七,阿拉斯加排名第一),但消费高昂(排名第三十三,蒙大拿州排名第一)。华盛顿依托于波音商用飞机公司,收入103亿美元,拥有1400家航空航天相关企业,航空航天工作集中度最高。排在之后的是德克萨斯州、乔治亚州、亚利桑那州和科罗拉多州。[8]

在欧盟,航空航天公司,如空中客车、英国宇航系统公司、泰雷兹公司(Thales)、达索公司(Dassault)、萨博公司(Saab AB)、特尔马公司(Terma A/S)、帕特里亚公司(Patria Plc)和莱昂纳多公司都是全球航空航天工业和研究工作的参与者。

在俄罗斯,像奥博龙普罗姆(Oboronprom)和联合飞机公司(United Aircraft Corporation)(涵盖米格公司Mikoyan、苏霍伊公司Sukhoi、伊柳辛公司Ilyushin、图波列夫公司Tupolev、雅科夫列夫公司Yakovlev和伊尔库特公司Irkut,也包括贝里耶夫公司Beriev)这样的大型航空公司是全球在这个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在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宇航局是航空航天技术和产品的两大消费者。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2004年航空航天工业雇佣了444,000份薪资类工作,其中许多在华盛顿和加利福尼亚州,这标志着与里根政府时期的高峰年间相比大幅下降,当时航空航天工业工人的总就业人数超过100万。[9]

在经济复苏期间,一项旨在恢复美国所有行业竞争力的特殊计划,苏格拉底计划,为就业增长做出了贡献,这项计划使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占据了世界航空航天市场的72%。到1999年,美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又下降到52%。

3.1 城市

全球民用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要地点包括美国的西雅图、威奇塔、堪萨斯州、代顿、俄亥俄州和圣路易斯(波音公司)、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多伦多(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加拿大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 Canada)、法国的图卢兹、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和德国的汉堡(空客公司、欧洲宇航防务公司EADS)、英国西北部和布里斯托尔(英国宇航系统公司、空客公司和奥古斯丁·韦斯特兰公司AgustaWestland)、俄罗斯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和伊尔库茨克(苏霍伊公司、贝里耶夫公司)、乌克兰的基辅和哈尔科夫(安东诺夫公司Antonov)、日本的名古屋(三菱重工)。

4 整合编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发生了几次整合。

英国宇航系统公司是20世纪下半叶合并了众多英国飞机制造商而后形成的公司。许多合并都是在1957年国防白皮书之后进行的。

在20世纪60年代末欧洲客机制造业的整合表现尤为明显的就是空客公司。[10]

1988年至2010年期间,全球宣布了超过5452起合并和收购,总计的已知价值为5790亿美元。[11]

1993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莱斯·阿斯平(Les Aspin)和他的副部长威廉·佩里(William J. Perry)在五角大楼与承包商高管们一起举办了“最后的晚餐”,高管们被告知,军事供应商的数量是他希望看到的数量的两倍:1992年至1997年发生了550亿美元的军工企业合并,剩下的主要是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声公司。[12]波音公司在1996年以133亿美元收购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13]雷声公司在1997年以95亿美元收购了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 Company)。[14]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的子公司马可尼电子系统公司(Marconi Electronic Systems)于1999年以123亿美元的价格被英国航空航天公司收购,[15] 合并后形成了英国宇航系统公司。

2002年,费尔柴尔德·道尼尔(Fairchild Dornier)破产时,空客、波音或庞巴迪拒绝接受728JET/928JET大型支线飞机项目,因为主线和支线飞机制造商被拆分,空客正在消化十年前命运多舛的福克公司(Fokker)收购案。[10]

2017年9月4日,联合技术公司以23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了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还包括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300亿美元的净债务,预计到第四年将产生5亿美元以上的协同效应。[16]

2011-2017年主要的航空航天和国防交易[17]
目标 买方 关闭 美国(十亿)
精密机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2016年1月 37.2
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 联合技术公司 2018年11月 30.0
古德里奇公司(Goodrich) 联合技术公司 2012年7月 18.3
轨道ATK公司(Orbital ATK)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2018年6月 9.2
西科斯基公司(Sikorsky)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2015年11月 9.0
B/E航空航天公司

(B/E Aerospace)

罗克韦尔·柯林斯 2017年4月 8.6
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A&D集团(Alliant Techsystems' A&D Group) 轨道ATK公司 2015年2月 5.0
Exelis公司

(Exelis Inc.)

哈里斯公司(Harris Corp.) 2015年5月 4.75
Avio SpA .航空商务公司(Avio SpA. Aviation Business) 通用电气公司 2013年8月 4.3
钛金属公司(Titanium Metals Corp) 精密机件公司 2012年12月 3.0
福瑞盛公司(Firth Rixson) 美国铝业公司(Alcoa) 2015年7月 2.85

空客和庞巴迪航空航天公司于2017年10月16日宣布的C系列飞机合作伙伴关系可能会引发对新订单的一系列反应。空客公司在下端窄体机市场获得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机型,这种机型收获了大型客机大部分利润,并可以放弃正缓慢销售的A319。而庞巴迪即使持有较小的剩余股份,也能在这一扩大的市场中获益。波音公司可以与拥有E-jet E2飞机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或拥有MRJ支线飞机的三菱重工公司建立类似的联盟。[18]

12月21日,波音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证实正在商讨一项潜在的合作交易,该交易须经巴西政府监管机构、公司董事会和股东批准。[19]空客和波音的份量可能有助于E2和C系列飞机的销售,但100-150座的市场似乎仍然缓慢。[20]由于C系列更名为A220,而E-jet E2比其之前的系列飞机更有能力,它们更靠近下端窄体机。2018年,随着波音公司在7月5日以38亿美元收购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80%的客机,四型西方飞机在9个月内合并为两型。[10]

5 供应商编辑

最大的航空航天供应商是联合技术公司,收入为282亿美元,之后是美国GE航空公司,收入为247亿美元,赛峰公司,收入为225亿美元,罗尔斯·罗伊斯控股公司,收入为169亿美元,霍尼韦尔航空航天公司(Honeywell Aerospace),收入为152亿美元,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收入为81亿美元。[21]电动飞机的发展可以为航空航天供应商带来巨大变化。[22]

2018年11月26日,联合技术公司宣布完成对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的收购,并将系统供应商联合技术航空航天系统公司(UTC Aerospace Systems)更名为柯林斯航空航天公司(Collins Aerospace),其2017年销售额为230亿美元,拥有70000名员工,同时2017年与发动机制造商普惠公司的共同销售额为390亿美元。[23]

6 供应链编辑

在20世纪80/90年代之前,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是纵向一体的。随后道格拉斯飞机公司(Douglas aircraft)外包了大型航空结构,庞巴迪全球快车飞机开创了受汽车工业启发的“一级”供应链模式,由10-12个风险共担的有限责任合作伙伴出资约一半的开发成本。在20世纪90年代末,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E-Jet系列飞机紧随其后,只有不到40家主要供应商,其一级供应商主要有霍尼韦尔、赛峰、古德里奇公司和汉胜公司(Hamilton Sundstrand)。[24]

21世纪初,罗尔斯·罗伊斯引入汽车供应链高管人员后,减少了供应商数量。在空客A380上,不到100家主要供应商外包了其价值的60%,甚至在A350XWB上外包了其价值的80%。波音公司对B787采用了激进的一级模式,但由于困难重重,公司开始质疑为什么它的利润比其供应商还低,同时似乎还承担了所有风险。随后,空客公司在2011年启动了合作制胜(Partnering for Success)计划,为A320飞机推出了自己的Scope+计划。一级整合也影响到发动机制造商:美国GE航空在2013年收购了Avio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控股了西班牙涡轮工业公司(Industria de Turbo Propulsores)。[24]

参考文献

  • [1]

    ^Kevin Michaels (April 28, 2016). "MRO Industry Outlook" (PDF). ICF International..

  • [2]

    ^Richard Aboulafia and Kevin Michaels (16 July 2018). "The Global Aerospace Industry Size & Country Rankings" (PDF). The Teal Group / AeroDynamic Advisory.CS1 maint: Uses authors parameter (link).

  • [3]

    ^Lee Ann Shay (Jan 2, 2018). "Commercial Spending Will Lead MRO Field In 2018".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Comparing civil, helicopter, business aviation and military MRO forecasts for 2018..

  • [4]

    ^"Top 100 aerospace companies by revenue 2017". Flight International. 3 Sep 2018..

  • [5]

    ^"Top 100 aerospace companies grow more profitable". Flight International. 1 September 2017..

  • [6]

    ^"Top 100 Special Report". Flight International. 13 September 2016..

  • [7]

    ^"Top 100 Aerospace Companies" (PDF). Flight International. 15–21 September 2015..

  • [8]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attractiveness rankings" (PDF). PwC. September 2018..

  • [9]

    ^Parker, Dana T. Building Victory: Aircraft Manufacturing in the Los Angeles Area in World War II, pp. 131-2, Cypress, CA, 2013..

  • [10]

    ^Jens Flottau (Jul 12, 2018). "Aerospace Consolidation Anew: Now It's The Commercial Airframers".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 [11]

    ^"Mergers & Acquisitions - Aerospace & Defense". Thomson Financial, Institute for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Alliances..

  • [12]

    ^Leslie Wayne (Feb 27, 1998). "The Shrinking Military Complex; After the Cold War, the Pentagon Is Just Another Customer". New York Times..

  • [13]

    ^"Boeing offering $13 billion to buy McDonnell Douglas". New York Times. Dec 16, 1996..

  • [14]

    ^"Raytheon wins bidding war for Hughes Aircraft". Flight International. 22 January 1997..

  • [15]

    ^"All-UK merger sends European defence into disarray". Flight International. 27 January 1999..

  • [16]

    ^"United Technologies To Acquire Rockwell Collins For $30 Billion" (Press release). United Technologies. September 4, 2017..

  • [17]

    ^Michael Bruno (Sep 18, 2017). "Northrop To Buy Orbital For More Than $9B".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 [18]

    ^Jerrold T. Lundquist (Oct 18, 2017). "Opinion: C Series Deal Ends Aerospace Status Quo".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 [19]

    ^Michael Bruno and Guy Norris (Dec 21, 2017). "Boeing, Embraer Mull Combination That Could Reset OEM Industry". Aviation Week Network..

  • [20]

    ^Jon Hemmerdinger (6 June 2018). "Mergers may fuel long-awaited E2 and CSeries sales bump". Flightglobal..

  • [21]

    ^Thierry Dubois and Jens Flottau (Jan 20, 2017). "Tier 1 Consolidation Continues As Safran Takes Over Zodiac".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 [22]

    ^Michael Bruno (Dec 6, 2017). "Industry Landscape Could Reboot Under Aircraft Electrification".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 [23]

    ^"United Technologies Announces Intention to Separate Into Three Independent Companies;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Rockwell Collins" (Press release). United Technologies. November 26, 2018..

  • [24]

    ^Kevin Michaels (May 18, 2017). "Beware, OEM-supplier Relations Are Changing".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阅读 367
版本记录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