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的同态与同构

                     

贡献者: JierPeter; addis

预备知识 正规子群

1. 同构

   让我们来观察两个群 $(\mathbb{Z}, +)$ 和 $(2\mathbb{Z},+)$。如果我们把 $2\mathbb{Z}$ 中的 $2$ 都看成 $1$,$4$ 都看成 $2$,以此类推,将 $2k$ 都看成 $k$,那么两个群的运算规则是一模一样的。比如说,$2\mathbb{Z}$ 中有 $2+4=6$,对应的是 $\mathbb{Z}$ 中 $1+2=3$ 的等式。

   我们研究集合和群的时候,元素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元素之间是否相同以及运算规则是怎样的。那么,如果我们真的将 $2\mathbb{Z}$ 中的元素 $2k$ 都重命名为 $k$,它就和 $\mathbb{Z}$ 没什么区别了。所以在群的意义上,如果不考虑子群关系,单独把 $\mathbb{Z}$ 和 $2\mathbb{Z}$ 拿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它们是不可区分的,完全相同的两个群。

   如果我们建立一个映射 $f:\mathbb{Z}\rightarrow2\mathbb{Z}$,定义为 $f(k)=2k$,那么这个 $f$ 就是一个双射,它在两个群的元素之间一一对应地建立了联系。这样,对于任意整数 $m, n$,有 $f(m)+f(n)=f(m+n)$,也就是说 “先运算再映射” 和 “先映射再运算” 结果是相同的。

   类似地,对于任意的两个群 $G$ 和 $K$,如果存在一个双射 $f:G\rightarrow K$,使得对于任意的 $x, y\in G$ 都满足 $f(x)f(y)=f(xy)$,那么这两个群的运算结构就是一模一样的。这时我们说这两个群是同构(isomorphic)的,而这个使得它们同构的双射就被称为 $G$ 和 $K$ 之间的同构映射(isomorphic mapping),也可以简称同构(isomorphism)这里加粗的两个 “同构”,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名词。

定义 1 自同构

   称群到自身的同构为一个自同构(automorphism)1

   群 $G$ 的全体自同构配合映射的复合,又构成一个群,称为 $G$ 的自同构群,记为 $ \operatorname {Aut}(G)$。

   由于同构使得两个群各方面表现一模一样,研究同构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我们甚至直接把同构的两个群看成同一个群,不管元素具体怎么命名的。有意思的结构,是以下定义的 “同态映射”。

2. 同态

   同构映射是一个双射。如果把这个要求拿掉,我们就得到同态的概念:

定义 2 同态映射

   对于两个群 $G$ 和 $K$,如果映射(不一定是双射)$f:G\rightarrow K$ 使得 $\forall x, y\in G, f(x)f(y)=f(xy)$,那么称 $G$ 和 $K$ 是同态(homomorphic)的,称 $f$ 是同态映射(homomorphic mapping)同态(homomorphism)

定义 3 像和核

   沿用定义 2 的设定。$K$ 中被映射到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 $f$ 的像(image),记作 $f(G)$。$G$ 中映射到 $K$ 的单位元 $e_K$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 $f$ 的核(kernal),记为 $\ker(f)$。

   注意,$f(G)\subset K$,$\ker(f)\subset G$。

   同态的两个群,运算结构很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在以上定义的例子中,$K$ 的行为就像是一个弱化版的 $G$,可能会丢失一些细节,但保留的方面和 $G$ 是一模一样的。这么说可能不够具体,我们用习题 1 习题 2 来理解同态的 “似而不同”。

习题 1 

   设两个群 $G$ 和 $K$,$f:G\rightarrow K$ 是一个同态,$x\in G$,求证 $f(x^{-1})=(f(x))^{-1}$。

习题 2 群同态基本定理

   设两个群 $G$ 和 $K$,$f:G\rightarrow K$ 是一个同态。求证:

  1. $\ker(f)$ 是 $G$ 的一个正规子群2
  2. 对于 $x_1, x_2, y_1, y_2\in G$,如果3$x_1^{-1}x_2\in \ker(f)$ 和 $y_1^{-1}y_2\in \ker(f)$,那么 $f(x)=f(x_1)$,$f(y)=f(y_1)$。
  3. 由前两条的结论,证明可以用 $f$ 来导出一个映射 $f': G/\ker(f)\rightarrow K$,它是一个群同构。

   由习题 2 ,同态的实质就是商群 $G/\ker(f)$ 和 $K$ 之间的同构。$G/\ker(f)$ 继承了 $G$ 的运算,但是由于把同余的元素全都当作同一个了,也就丢失了一部分细节。因此我们说同态的两个群也是 “似而不同” 的。

3. 内自同构和外自同构

   回顾线性代数中的知识:给定线性空间的基以后,线性变换和矩阵就一一对应(我们称之为给定基下用矩阵表示线性变换),而改变基以后同一个线性变换的基也会变。因此,群 $(\{\text{线性变换}\}, \text{映射的复合})$ 与群 $(\{\text{矩阵}\}, \text{矩阵乘法})$ 之间可以建立同构。这样的同构不是唯一的,而是依赖于基的选择。

   不同的矩阵可以看成同一个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表示,也可以看成两个不同的线性变换在同一个基下的表示。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基来将矩阵对应到线性变换上,再用另一个基将线性变换对应到另一个矩阵上,由此就得到了矩阵之间的对应,这个对应就是矩阵乘法群到自身的同构。同一个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之间的矩阵表示的关系是相似,具体参见过渡矩阵小节。

   由上段论述可知,给定可逆矩阵 $ \boldsymbol{\mathbf{Q}} $,则矩阵到自身的映射 $f$ 是一个自同构,其中 $f( \boldsymbol{\mathbf{M}} )= \boldsymbol{\mathbf{Q}} ^{-1} \boldsymbol{\mathbf{MQ}} $。这提示我们一种构建群自同构的方法。

定义 4 内自同构

   给定群 $G$。取 $g\in G$,定义映射 $ \operatorname {Ad}_g:G\to G$ 如下:对于任意 $x\in G$,都有 $ \operatorname {Ad}_g(x)=gxg^{-1}$。

   称 $ \operatorname {Ad}_g$ 是 $G$ 上的内自同构(inner automorphism),或者共轭自同构(cogredient automorphism)

   群 $G$ 的全体内自同构构成 $ \operatorname {Aut}(G)$ 的一个子群,称为 $G$ 的内自同构群,记为 $ \operatorname {Inn}(G)$。

定理 1 

   内自同构群是自同构群的正规子群。

   证明

   给定群 $G$,设 $f\in \operatorname {Aut}(G)$。任取 $g, x\in G$,则由习题 1 可得,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f^{-1} \left(gf(x)g^{-1} \right) &=f^{-1} \left(g \right) f^{-1} \left(f(x) \right) f^{-1} \left(g^{-1} \right) \\ &=f^{-1} \left(g \right) xf^{-1} \left(g^{-1} \right) \\ &=f^{-1} \left(g \right) x \left(f^{-1} \left(g \right) \right) ^{-1} \end{aligned}~ \end{equation}

   由 $x$ 的任意性,式 1 意味着 $f\circ \operatorname {Ad}_g\circ f^{-1}= \operatorname {Ad}_{f^{-1}(g)}$。因此 $f\circ \operatorname {Inn}(G)\circ f^{-1}\subseteq \operatorname {Inn}(G)$,故 $ \operatorname {Inn}(G)$ 是 $ \operatorname {Aut}(G)$ 的正规子群。

   证毕

   由定理 1 ,我们可以计算商群 $ \operatorname {Aut}(G)/ \operatorname {Inn}(G)$。

定义 5 外自同构

   给定群 $G$,称 $ \operatorname {Aut}(G)/ \operatorname {Inn}(G)$ 为 $G$ 的外自同构群(outer automorphism),记为 $ \operatorname {Out} (G)$。

例 1 不是内自同构的自同构

   取复数乘法群 $(\mathbb{C}, \times)$,则取共轭映射 $f(z)=\bar{z}$ 是其上一个自同构,但它显然不是内自同构。由于复数乘法的交换性,复数乘法群上的内自同构只有恒等映射一种。

   对于任意群而言,内自同构群的结构是清楚的,由下述定理给出。这个定理其实是群同态基本定理的一个简单应用。

定理 2 

   $ \operatorname {Inn}(G)$ 同构于 $G/C(G)$。

   证明

   我们只需要给出 $G$ 到 $ \operatorname {Inn}(G)$ 的一个满同态并证明其核为 $C(G)$ 即可。

   定义映射 $f:G\to \operatorname {Inn} G$ 为 $f(x)= \operatorname {Ad}_x$,容易知道这是个满射,又因为对任意 $g\in G$,有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f(x)f(y))(g)&=( \operatorname {Ad}_x \operatorname {Ad}_y)(g)= \operatorname {Ad}_x(( \operatorname {Ad}_y)(g))\\ &=xygy^{-1}x^{-1}=(xy)g(xy)^{-1}\\ &= \operatorname {Ad}_{xy}(g)\\ &=(f(xy))(g), \end{split}~ \end{equation}
即 $f(x)f(y)=f(xy)$,所以这是一个同态映射。

   其核 $\ker(f)=C(G)$,因为若 $x\in\ker(f)$,则对任意 $g\in G$,有 $xgx^{-1}=g$.

   所以由习题 2 ,$ \operatorname {Inn}(G)$ 同构于 $G/C(G)$。

   证毕

   特别地,由于当 $n\geq 3$ 时 $C(S_n)=\{e\}$,故 $ \operatorname {Inn} S_n$ 与 $S_n$ 同构。

   相比内自同构群,自同构群的结构复杂得多。这里单就置换群给出结果。

定理 3 

   当 $n\neq 2,6$ 时,置换群 $S_n$ 的自同构群同构于自身。

   $S_2$ 的自同构群是平凡群。

   $ \operatorname {Out} S_6$ 是 2 阶循环群。


1. ^ 这个词是用词根 “auto(自身的)” 和单词 “isomorphism(同构)” 组合而成的。
2. ^ 这保证了群 $G/\ker(f)$ 存在。
3. ^ 即 $x_1$ 与 $x_2$ 模 $\ker(f)$ 同余,$y_1$ 与 $y_2$ 模 $\ker(f)$ 同余。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10 元,我们一个星期内就能脱离亏损, 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