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

                     

贡献者: addis

预备知识 1 集合(高中)

定义 1 复数

   复数(complex number) 是一对满足以下运算的有序实数 $(x,y)$。1 令 $z$ 为复数,即 $z = (x, y)$,则 $x$ 称为复数 $z$ 的实部(real part),$y$ 称为虚部(imaginary part),可以记为 $ \operatorname{Re} [z]$ 和 $ \operatorname{Im} [z]$。

   特殊地,我们把复数 $(0, 1)$ 称为虚数单位,用 $ \mathrm{i} $ 表示2

   最后我们把虚部为零的复数 $(x, 0)$ 等同于实数 $x$。把所有复数的集合记为 $\mathbb C$,那么全体实数的集合 $\mathbb R$ 就是 $\mathbb C$ 的一个真子集,即 $\mathbb R \subset \mathbb C$。

定义 2 复数的简单运算

   定义两个复数的加法为实部和虚部分别相加

\begin{equation} (x_1, y_1) + (x_2, y_2) = (x_1+ x_2,\ y_1 + y_2)~. \end{equation}
定义复数和实数 $s$ 相乘为(满足交换律)(一般省略乘号)
\begin{equation} s(x, y) = (x, y)s = (sx, sy)~. \end{equation}

   可见任意一个复数可以表示为一个加法和一个乘法:$(x, y) = (x, 0) + y(0, 1)$,即熟悉的

\begin{equation} z = x + \mathrm{i} y~. \end{equation}

1. 复平面

预备知识 2 几何矢量的运算,四象限 Arctan 函数
图
图 1:复平面与复数

   由此可以看到,复数跟二维平面上的几何矢量是十分相似的。如图 1 ,一个复数可以看做复平面上的一个点(或矢量),该矢量在复平面的实轴虚轴方向的分量分别等于其实部和虚部。复数的定义为对应矢量的模,即

\begin{equation} \left\lvert z \right\rvert = \sqrt{ \operatorname{Re} [z]^2 + \operatorname{Im} [z]^2}~. \end{equation}
另外我们把矢量与实轴的夹角称为辐角,记为 $\arg(z)$。我们可以通过 $ \operatorname{Arctan} $ 函数(式 1 )计算辐角
\begin{equation} \arg(z) = \operatorname{Arctan} ( \operatorname{Im} [z], \operatorname{Re} [z]) \qquad (\arg z \in (-\pi, \pi])~, \end{equation}
也可以通过模和辐角来计算实部与虚部
\begin{equation} \operatorname{Re} [z] = \left\lvert z \right\rvert \cos\left(\arg z\right) ~, \qquad \operatorname{Im} [z] = \left\lvert z \right\rvert \sin\left(\arg z\right) ~. \end{equation}
在 “指数函数(复数)” 中我们将看到,任意复数也可以通过欧拉公式表示为以下形式
\begin{equation} z = A(\cos\theta + \mathrm{i} \sin\theta) = A \mathrm{e} ^{ \mathrm{i} \theta}~. \end{equation}
其中 $A = \left\lvert z \right\rvert $,$\theta = \arg z$。

2. 基本运算

定义 3 共轭

   一个复数的共轭等于与其实部相同,虚部相反的复数3

\begin{equation} z ^* = \operatorname{Re} [z] - \mathrm{i} \, \operatorname{Im} [z]~. \end{equation}

   所以共轭运算不改变复数的模,但将其辐角变为相反数。在复平面上,这相当于把一个点关于 $x$ 轴取镜像对称。

   式 1 中已经定义了加法,与实数一样,可以用加法来定义减法:

定义 4 复数的减法

\begin{equation} z_1 - z_2 = z_1 + (-1)z_2~. \end{equation}

   写成实部和虚部,就是

\begin{equation} (x_1 + \mathrm{i} y_1) \pm (x_2 + \mathrm{i} y_2) = (x_1 \pm x_2) + \mathrm{i} (y_1 \pm y_2)~. \end{equation}
在复平面上,这相当于把两个复数对应的矢量进行矢量相加减。显然,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

   特殊地,将一个复数与其复共轭加减可得其实部和虚部

\begin{equation} \operatorname{Re} [z] = \frac{z + z ^* }{2} ~,\qquad \operatorname{Im} [z] = \frac{z - z ^* }{2 \mathrm{i} }~. \end{equation}

定义 5 复数的乘法

   两个复数相乘定义为(注意式 2 是该定义的一种特殊情况)

\begin{equation} z_1z_2 = (x_1 + \mathrm{i} y_1)(x_2 + \mathrm{i} y_2) = (x_1 x_2 - y_1 y_2) + \mathrm{i} (x_1 y_2 + x_2 y_1)~. \end{equation}

定理 1 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两复数相乘,就是把它们的模相乘,辐角相加

\begin{equation} \left\lvert z_1 z_2 \right\rvert = \left\lvert z_1 \right\rvert \left\lvert z_2 \right\rvert ~,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arg(z_1 z_2) = \arg(z_1) + \arg(z_2)~. \end{equation}

   证明见子节 4

   不难证明复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容易证明,一个复数模的平方可以用它和复共轭的乘积表示。

\begin{equation} \left\lvert z \right\rvert ^2 = z z ^* ~. \end{equation}

   若把两个复数 $z_1, z_2$ 看作复平面上的两个矢量,由定义容易证明它们的点乘(内积)为(式 2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quad \operatorname{Re} [z_1] \operatorname{Re} [z_2] + \operatorname{Im} [z_1] \operatorname{Im} [z_2]\\ &= \left\lvert z_1 \right\rvert \left\lvert z_2 \right\rvert \cos\left(\arg z_2 - \arg z_1\right) \\ &= \operatorname{Re} [z_1^* z_2] = \operatorname{Re} [z_1 z_2^*]\\ &= \frac{z_1^* z_2 + z_1 z_2^*}{2}~, \end{aligned} \end{equation}
最后使用了式 11

   任意个复数相乘再取共轭等于它们分别共轭再相乘

\begin{equation} (z_1z_2\dots z_n)^* = z_1^*z_2^*\dots z_n^*~ \end{equation}
证明:对一个复数取共轭相当于把它的辐角

定义 6 复数的逆

   可以证明每个不为零的复数 $z$,运算中都存在唯一乘法逆元(简称),记为 $z^{-1}$,使得

\begin{equation} zz^{-1} = z^{-1}z = 1 \qquad (z \ne 0)~. \end{equation}
且逆元的计算公式为
\begin{equation} z^{-1} = \frac{z^*}{ \left\lvert z \right\rvert ^2} \qquad (z \ne 0)~. \end{equation}

   证明:把式 19 代入式 18 ,再使用式 15 即可。要证明逆元的唯一性,假设 $z$ 的任意两个逆元分别为 $z_1, z_2$,有 $zz_1 = 1 = zz_2$, 两边左乘 $z^{-1}$,使用结合律得 $z_1 = z_2$。证毕

   现在就可以通过逆,来定义除法:

定义 7 复数的除法

   令 $x_i,y_i$ 分别是 $z_i$($i=1,2$)的实部和虚部,那么复数的除法定义为

\begin{equation} \frac{z_1}{z_2} = z_1z_2^{-1} = \frac{z_1z_2^*}{ \left\lvert z_2 \right\rvert ^2} = \frac{x_1 x_2 + y_1 y_2}{x_2^2 + y_2^2} + \mathrm{i} \frac{x_2 y_1 - x_1 y_2}{x_2^2 + y_2^2} \qquad (z_2 \ne 0)~. \end{equation}

   根据该定义,$1/z = z^{-1}$,可见逆元就是所谓的倒数。和实数一样,易证 $z_1z_2 = z_3$,$z_1 = z_3/z_2$,$z_2 = z_3/z_1$ 是等价的,所以通俗来说复数除法是复数乘法的逆运算。所以自然地,可以得到:

推论 1 复数除法的几何意义

   两个复数相除就是把它们的模相除,辐角相减,即

\begin{equation} \left\lvert z_1/z_2 \right\rvert = \left\lvert z_1 \right\rvert / \left\lvert z_2 \right\rvert ~,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arg(z_1/z_2) = \arg(z_1) - \arg(z_2)~. \end{equation}

定理 2 

   两个复数进行任意次加减乘除后再取共轭,等于它们分别取共轭后再进行运算。

   根据定义易证(留做习题)。例如

\begin{equation} \left[\frac{2 z_1 z_2}{(z_3 + z_4)^2} \right] ^* = \frac{2 z_1^* z_2^*}{(z_3^* + z_4^*)^2}~. \end{equation}

3. 余弦定理

   根据式 15 式 16 定理 2 易得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left\lvert z_1 + z_2 \right\rvert ^2 &= (z_1 + z_2)(z_1 + z_2)^*\\ &= z_1z_1^* + z_2z_2^* + z_1^* z_2 + z_1 z_2^*\\ &= \left\lvert z_1 \right\rvert ^2 + \left\lvert z_2 \right\rvert ^2 + 2 \operatorname{Re} [z_1^* z_2]\\ &= \left\lvert z_1 \right\rvert ^2 + \left\lvert z_2 \right\rvert ^2 + 2 \left\lvert z_1 \right\rvert \left\lvert z_2 \right\rvert \cos\left(\arg z_2 - \arg z_1\right) ~.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在复平面中,该式可以表示余弦定理(式 6 ),即计算两矢量之和的模。上式最后的第三项就是两矢量的点乘。

4. 证明

预备知识 3 三角恒等式

   定理 1 的证明:

   令 $A_i = \left\lvert z_i \right\rvert $,$\theta_i = \arg z_i$,则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z_1 z_2 &= (A_1 \cos\theta_1 + \mathrm{i} A_1 \sin\theta_1)(A_2 \cos\theta_2 + \mathrm{i} A_2 \sin\theta_2)\\ &= A_1 A_2 (\cos\theta_1\cos\theta_2 - \sin\theta_1\sin\theta_2)\\ &\qquad + \mathrm{i} A_1 A_2 (\cos\theta_1\sin\theta_2 + \cos\theta_2\sin\theta_1)\\ &= A_1 A_2 [ \cos\left(\theta_1 + \theta_2\right) + \mathrm{i} \sin\left(\theta_1 + \theta_2\right) ]~,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其中最后一步用到了两角和公式(式 4 )。容易看出,最后得到的是一个模为 $A_1 A_2$,辐角为 $\theta_1 + \theta_2$ 的复数。

   证毕


1. ^ 一些教材先定义虚数单位 $ \mathrm{i} = \sqrt{-1}$ 或 $ \mathrm{i} ^2 = -1$,这种定义往往不易理解。我们这里直接将复数定义为服从某种运算规则的实数对 $(x,y)$,然后定义 $ \mathrm{i} $ 不过为了方便表示 $(0,1)$ 的一个简写,更能揭示复数的代数结构 [25]
2. ^ 为了与变量 $i$ 区分,小时百科中虚数单位使用正体的 $ \mathrm{i} $。
3. ^ 一些教材也使用 $\bar z$ 表示 $z$ 的共轭。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10 元,我们一个星期内就能脱离亏损, 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